话说那一天贾宝玉去到林黛玉房中,兄妹二人同榻而卧。贾宝玉为解林黛玉困意,就假托扬州衙门里有一件大故事,引起林黛玉注意,遂讲了一个离奇的故事: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说那扬州有一座黛山,山上有个林子洞,洞里住着一群耗子精。那一年腊月初七日,老耗子召集众耗子商议煮腊八粥事宜,因洞中果品短少,要下山寻那富有处打劫一些回来。待探子回报说山下庙里“米豆成仓,不可胜记。果品有五种:一红枣,二栗子,三落花生,四菱角,五香芋”,于是老耗便点派能干耗子前去一一盗来。众耗得令去后,只剩下香芋一种尚未安排。不想一个极小极弱的小耗出列接令,要去偷香芋。
众耗见它幼小恐不能胜任便不许它去。小耗子便自证说善于变化,偷得巧妙。只要也变作个香芋混在其中,让人看不出,听不见,暗暗用分身法搬运,神不知鬼不觉就全偷光了。众耗听说就让它变化了瞧瞧。于是小耗子摇身变作一位最标致美貌的小姐。众耗忙笑说:“变错了,变错了!原说变果子的,如何变出小姐来?”小耗现形笑道:“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贾宝玉讲的这段故事生动有趣,看似故意调侃逗弄林黛玉,实则隐含三层深意。其一,赞林黛玉是“真香玉”,以美玉形容之;其二,借众耗只认香芋不识香玉,讽刺其鼠目寸光,“有眼不识真香玉”,针对的是贾元春省亲时支持“金玉”反对“木石”的立场。其三,借扬州衙门“大故事”,耗子偷大庙的果品,暗示扬州盐课贪腐大案,并揭开林如海一家的死因。
故事惊心之处在于以“老鼠偷粮”为背景,演化为“耗子偷香玉”。“香玉”代表林黛玉;“耗子”以硕鼠比喻为贪官污吏;“大庙”可引申为庙堂,朝廷,此处可理解为扬州盐课衙门。

如此一来,故事清楚无误地影射出两淮盐政衙门内,硕鼠贪官横行,监守自盗成风,致使盐税被贪墨,损失国库财政。直到林如海上任后,威胁到众贪官的财路、官爵甚至生命,双方矛盾激化,致使林家厄运不断。最终林如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捐馆扬州城”。此番新旧权力斗争,呼应了“九月初三巳时”所影射的牛李党争,证实林如海之死,甚至林家家破人亡背后真相绝不简单。
是以,林如海在妻子病故送女儿进京时嘱咐的那一席话里,便透出一股“死志”,说明他在当时处境凶险,更察觉出“耗子们”要对女儿意图不轨,才急忙送进京去避难。他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

林如海才只四十岁出头,正是当打得意之年,且初入官场不过六七品的巡盐御史,何故如此消极?就算儿子、妻子相继死亡,也不是绝望之境。尤其林家嫡长房无后,他既不续弦也不过继儿子,何以面对祖宗?
而他抛下一切不顾急于送女进京,这段话怎么听都更像是在交代“遗言”。结合小耗子所说的那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骇然发现耗子们的真正企图不光谋财还要害命!林如海担心林黛玉安危,与贾母商量好接走女儿,正为减去“顾盼之忧”。
如果林黛玉避祸而走成立,林家接连发生的灾祸就更加惊心骇目了。林如海上任巡盐御史前后,三岁幼子突然夭折;上任一年后,嫡妻贾敏“一病而亡”,具体原因全未提及。而女儿去后第三年,林如海也死在巡盐御史任上……结合“小耗子偷香芋”故事的隐喻,就可证明林家的不幸或许是被人所害。
再细看林黛玉进京的细节安排,会发现其中的不寻常之处。明面上贾府派人来接。实际林如海却以官复原职“请托”贾雨村代为护送。如果林黛玉出意外,贾雨村肯定无法得到贾府帮助,更奢谈复职。这份请托倒更像是要挟,不怕贾雨村不尽力而为。

而暗中王夫人陪房周瑞的女婿冷子兴,突然出现在扬州,看似巧合却不能排除隐身在侧做暗中护法之意。林黛玉一个小女孩进京,如果没有危机,何故如此兴师动众?
所以,通过林如海的死亡时间,结合“小耗子偷香芋”故事的隐喻,能够推测林家的家破人亡,源于朝廷新旧两党的残酷斗争。林家是皇帝的新党代表,贾家则是太上皇的旧党代表。秦可卿的死,为“家事消亡首罪宁”埋下伏笔,终究新旧之争要有一个结果。而林黛玉一生就被裹挟在其中,又与判词图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所隐含的被皇权富贵裹挟而死之意对照上了。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