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几乎所有群都在讨论小米汽车。拉风是真的拉风,数据是真的强悍,首发是真的卖爆,友商是真的难受。可以这样说,小米把在手机上玩的那一套模式,平移到汽车。不得不说,牛!

那和相机有什么关系呢?大家如果刷微博的话,应该看到今天满屏都是关于小米15手机磁吸式可拆M43大底镜头的介绍,官方叫它“小米模块化光学系统”。

这东西我一看就眼熟,作为前索尼QX10的用户,当年虽然我不是大冤种,索尼借我用了三个月。有一说一,真是电子垃圾,各种延迟卡顿,拆装也不方便。用了一周,写完评测我就再也没拿出来用过。
小米现在把这个设计复活,究竟是几个意思?大博主的点评逐一看了,反正就是一个字好,各种好,倒是评论区的声音更真实。究竟好不好呢?
先来说这个模块,通过手机背面的磁吸触点连接,外接镜头采用定制的M4/3 CMOS传感器,一亿像素,等效35mm焦距,F1.4光圈,最近对焦距离30cm,支持磁吸热插拔,能拍4K视频,用小米的LaserLink 技术传输数据,镜头内没有电池,照片直接存到手机相册,支持RAW格式拍摄。

看到这个介绍,我的第一直觉是,如果这个镜头能给iPhone用户使用,没准可以成为新爆款。但是安卓用户真的会买吗?很难说!我有两个个理由。
1.像小米15这样的拍照手机,主摄(23mm、70mm、100mm)通过裁切与多帧合成已经能把35mm焦段输出画质做的非常好,传感器尺寸也足够大,完全满足扫街需求,用户为什么要多花钱买这个镜头?三五百也就算了,当个玩具,实际售价可能要1xxx,那些说好的博主会买吗?如果对拍照不满意,那为什么还要花大价钱买这样一款宣传从头到尾都是拍照强强强的手机?直接买个黑卡好了。
2.毕竟是外接产品,出门要多带一个东西。这些年,厂商搞了很多拍照模块,哪怕是被看好的拍照手柄,真正自己花钱买,又愿意带着出门的有几个?包括手机稳定器,这两年随着机内防抖功能越来越出色,用的人也在减少。此外,手机外挂了模块,握持的重心肯定会发生变化,会不会不稳?如果出门又是手机又是镜头,再加个手柄,那还不如带个无反。手机摄影最大的优势,除了极致的分享方便,还有就是轻量化。

当然,小米这个模块化光学系统也是打开一道门。高算力芯片+算法+滤镜,这不正是相机用户最渴望的功能升级?小米重新研究了光学与数码之间的关系。在发稿之前,我看到realme真我也发布了一个探索版,把传感器外露,有卡口,可以直接外接普通镜头,这是要把手机玩出花?为了上头条。
手机影像功能发展到今天,其实已经遇到瓶颈了。
虽然我觉得,小米这款外接镜头销量不会好(如果能兼容iPhone没准能火),传统相机用户不屑于用这种方式拍照,纯手机摄影用户又会觉得笨重,但它提供了一种可能。
比如搞一个10倍长焦镜头,突破传统手机物理限制的长焦能力,那些喜欢拍演唱会的宝子们绝对会买单。又比如和徕卡合作,推出一款有红标的真徕卡镜头,信仰+10,销量也不会差。还有一种可能,未来的手机尽可能做小做薄,喜欢拍照就上相机模块,过去摩托罗拉也玩过这个概念,但时代没跟上它的节奏。
舒一
相机模块必须要摆脱某一品牌和型号的手机。必须要具有通用性,可连接所有品牌手机。市场容量才够大。不会因手机坏了,镜头也变成废品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