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HPV知晓日|袁光文教授:早知道早行动,别让“红颜杀手”有机可乘!

宇康康 2025-03-05 08:39:49

编者按:2025年3月4日是第八届“国际HPV知晓日”。这一全球性公益行动由国际乳头瘤病毒学会(IPVS)发起,旨在通过科普宣传、疫苗接种以及筛查推广,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且可通过综合防控手段消除的恶性肿瘤,但其对中国女性的威胁仍需高度警惕。在这一特殊的日子,【医悦汇】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袁光文教授,为我们深入科普宫颈癌的防治知识。

专家介绍

袁光文

▶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妇科肿瘤专委会委员

▶ 国家癌症中心宫颈癌质控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宫颈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 中国抗癌协会感染性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 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委员

▶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秘书

▶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常委

▶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妇科肿瘤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 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妇产科分会委员

宫颈癌:

一个被忽视的“隐形威胁”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2022年新发宫颈癌病例约15万例,死亡人数约5.6万例。可惜的是许多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那么为什么宫颈癌没有被早期发现呢?原因可能主要为以下两点:

首先宫颈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而且不太特异,多数患者在早期仅表现为少量阴道出血或白带异常,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妇科炎症。

其次是因为患者对“癌症”存在恐惧及逃避心理,即使出现症状也害怕检查而拖延就医,导致病情恶化。

下面来看一个真实的典型案例,49岁的王女士一直未规律体检,1年前开始出现同房后出血,起初以为是宫颈炎或更年期表现,遂自行用药,但一直未缓解,直到最近出血量明显增多才到医院检查,结果确诊为宫颈癌晚期。如果她能坚持规律宫颈癌筛查,或者1年前出现症状马上就医,很可能在宫颈癌前病变阶段或者早期宫颈癌阶段就发现,治疗效果会明显不同。

HPV病毒:

宫颈癌背后的“真凶”

研究已经证实绝大部分宫颈癌的发生都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有关。这种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如同“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地侵入宫颈细胞。但我们也要了解HPV的几个特点:

1. 感染率高,但大多不会导致病变:约80%的女性一生中会感染HPV,但多数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在1-2年内将其清除,这种短期感染,并不会导致宫颈病变。

2. 高危型别需警惕:与宫颈癌相关的高危型HPV主要有14种,其中HPV16和18型占比超过70%,一旦发现这两型HPV病毒感染,要警惕。

3. 潜伏期长:从感染到发展为癌症,通常需要10年以上时间,这个时间窗口为筛查和干预提供了有利条件。

4. 男性也会携带:男性感染HPV可能导致生殖器疣或肛门癌,且可能传染给伴侣,因此男性接种疫苗同样重要。

预防宫颈癌的三道防线:

疫苗、筛查、健康生活

怎么才能预防或者早期发现宫颈癌呢?正是由于目前对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导致宫颈癌的病因的确定,让我们能够有效地来预防和筛查宫颈病变。

第一道防线:HPV疫苗——最早且最有效的保护

HPV疫苗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支预防癌症的疫苗”。它通过模拟病毒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从而降低感染风险,从根本上降低宫颈病变的发生率。HPV疫苗接种适用人群是9-45岁女性,而且在未发生性行为前接种效果最佳。不同的疫苗覆盖的HPV型别有所不同,其效能也有所不同:

二价疫苗:预防HPV16、18型(覆盖70%宫颈癌。)

四价疫苗:预防HPV6、11、16、18型(覆盖70%宫颈癌并减少生殖器疣风险)。

九价疫苗:覆盖HPV6、11、16、18、31、33、45、52、58型,预防约90%宫颈癌。

对于HPV疫苗的接种,有不少误区,比如有的人认为 “打了疫苗就万事大吉”,其实疫苗接种后仍然会有感染HPV并最终导致宫颈病变的可能,所以接种后仍需定期进行宫颈病变筛查,从而早期发现“漏网之鱼”。第二个常见误区是“超过26岁不能接种”,其实部分研究显示疫苗对45岁以下女性仍有保护作用,具体建议大家咨询专科医生。

第二道防线:定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宫颈病变的筛查如同“健康守门人”,在没有任何异常症状时,无论任何年龄,只要开始有性生活史,就应该定期进行宫颈病变筛查,能够帮助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浸润癌,将治愈率提升至90%以上。

不同的年龄段推荐的筛查方法与频率有所不同:

年龄阶段

推荐筛查项目

频率

21∽29岁

TCT(液基细胞学检测)

每3年一次

30∽65岁

TCT + HPV DNA检测

每5年一次

65岁以上

若过去10年筛查均正常

可停止

第三道防线: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感染风险

包括避免高危行为,如过早性生活(<16岁)、多个性伴侣、无保护性行为等等;戒烟限酒,因为吸烟会削弱免疫力,增加HPV持续感染风险;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帮助身体增强抵御病毒的能力。

得了宫颈癌就等于死亡吗?

很多患者一发现自己患有宫颈癌之后,情绪崩溃,一直焦虑担心可能会危及生命。其实宫颈癌目前的治疗方法还是很有效的。如果是筛查早期发现的镜下浸润癌,通过简单的手术治疗的治愈率超过95%,甚至接近100%;对于早期发现能够手术的宫颈癌,五年生存率也能够达到80%以上;而对于那些不能手术的中晚期宫颈癌,通过同步放化疗,五年生存率也能够达到50%-70%。所以即使确诊了宫颈癌,也一定不要悲观,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多数人通过规范化的治疗是能取得长期生存的。

总结

宫颈癌并非不可战胜,它既是威胁,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疾病。通过接种疫苗、定期筛查和健康生活,我们能够大幅度降低发病率,通过规范化地治疗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生存率。

推荐您看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医悦汇所有。欢迎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医悦汇”。

0 阅读:3
宇康康

宇康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