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遵照“吃3样,做3事,忌3事”习俗,迎财纳福事事顺!

秀秀厨娘 2025-02-17 04:53:51

正月二十是中国传统民俗中一个充满神话色彩与祈福寓意的日子。它融合了多重文化内涵,既是纪念女娲补天的“补天日”(又称天穿节),又是迎接招财童子的“接财童”之日,同时还是祈求五谷丰登的“填仓节”。

传说女娲于此日炼五色石补天,拯救苍生;招财童子则被视为财神的助手,掌管偏财与机缘;而填仓节则寄托了人们对粮食丰收的期盼。这些传统习俗交织成正月二十的独特文化图景,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财富与生活的敬畏与期许。

一、正月二十“吃3样”:以食寓福,纳财添吉

1. 饺子:财源滚滚的象征

饺子形似元宝,是正月二十餐桌上的必备美食。民间认为吃饺子能“接财纳福”,尤其在招财童子的诞辰日,一碗韭菜馅或荠菜馅饺子,寓意“久财”与“聚财”。北方地区还会将饺子作为祭祀供品,祈求财神眷顾。

2. 煎饼/补天饼:效仿女娲补天

煎饼薄如蝉翼,常以红丝线系于屋顶,象征“补天穿”。这一习俗源于女娲补天的传说,人们通过煎饼寄托风调雨顺、家宅平安的愿望。部分地区还会制作千层油饼或葱花烙饼,金黄酥脆的饼皮寓意生活富足。

3. 春卷:填仓纳粮的吉祥物

春卷外皮包裹丰富馅料,形似粮仓,契合填仓节“填满谷仓”的习俗。炸至金黄的春卷象征财富满溢,寄托了人们对丰收与富饶的期盼。

二、正月二十“做3事”:祈福纳祥,传承文化

1. 补天穿:挂彩布祈平安

家家户户悬挂五彩布条或剪纸,模拟女娲补天的场景,寓意修补天地裂痕。部分地方还会将煎饼抛至屋顶,祈求“天不漏雨、屋无穿漏”。

2. 接财童:祭祀招财纳福

人们打扫家中财位,备好发糕、鸡蛋等供品,面向大门虔诚祭拜招财童子。祭祀时需保持香火不灭,并念诵祈福语,祈求财运亨通。商家尤其重视此习俗,常摆放招财童子像以吸引财气。

3. 填粮仓:满仓满谷祈丰年

填仓节当天,需将米缸、水缸装满,并在院中用草木灰画出“粮仓”图案,放入谷物。这一仪式象征来年五谷丰登、衣食无忧,体现了农耕社会对粮食的珍视。

三、正月二十“忌3事”:避祸趋吉,顺遂安康

1. 忌动土:护土地以保丰收

填仓节讲究“休养生息”,动土可能破坏地气,影响农作物生长。民间认为此时动土会招致灾祸,故需暂停土木工程。

2. 忌借钱:守财气以聚福运

接财童日讲究“钱财不出”,避免将钱借出或借贷,以免财运流失。此日需守住家中财物,象征“财气内聚”。

3. 忌争吵:家和方能万事兴

补天日强调“和为贵”,争吵会破坏和谐气场,招致不顺。人们需保持言语温和,以积极心态迎接新年。

正月二十的“吃3样、做3事、忌3事”习俗,既是古人对神话的传承,也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祈愿。从补天穿到接财童,从填粮仓到守财气,这些仪式凝聚了中华民族对自然、财富与家庭的深刻理解。尽管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变迁,但遵循传统习俗,不仅能感受文化魅力,更能以敬畏之心开启新年的祥瑞篇章。愿每个人在正月二十这天,借习俗之力,迎财纳福,事事顺遂!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本文由“秀厨娘”原创,文章和图片均有版权,未经允许,请勿抄袭、删改、盗用,侵权必究!】

1 阅读:41
秀秀厨娘

秀秀厨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