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民河边挖到一“金蚕”,2万没卖,借50元路费到博物馆捐赠

回时忘碎梦 2024-12-24 13:33:43

目前,我国一共珍藏有三件鎏金铜蚕。

它们分别收藏在西北大学博物馆、西安博物馆以及陕西历史博物馆。

其中西北大学博物馆的这只鎏金铜蚕通长4.9厘米,由于出土时间较早,而且它被人当成玩物把玩过,因此仅在腹部与局部凹陷处残留有鎏金。

而保存在西安博物馆里的鎏金铜蚕通长5.1厘米,大部分鎏金也已脱落,只有尾部依稀显出金色。

这其中,保护得最完整的要数陕西历史博物馆5.6厘米的鎏金铜蚕。

这只鎏金铜蚕刻工精致,历经两千多年仍栩栩如生,通身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然而陕西历史博物馆这只鎏金铜蚕却非考古发掘出来的,而是陕西一位农民意外从河里挖到的。

本文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只鎏金铜蚕的前世今生。

鎏金铜蚕的历史价值,河里意外淘出小金蚕

陕西省石泉县作为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涵养基地,这里有天然的沙金资源。

因此当地一直都有淘金采金历史,在农闲的时候,不少本地农民经常到河边淘沙,试图挣到额外的收入。

1984年12月20日一早,陕西省石泉县谭家湾农民谭福全跟往常一样,带着二女儿谭可春、三女儿谭可辉,以及大儿子谭可宝一起到河边淘沙碰运气。

河里淘金对于谭福全的三个孩子来说,已经驾轻就熟。

为了贴补家用,谭福全与孩子们不顾寒冬时节河水的冰冷,一人拿着一把铁锹走进河中就开始往河里挖沙。

他们分区域挖沙,有序地将铲上来的沙子装进簸箕里,再搬到河边进行淘洗。

冰冷刺骨的河水把谭福全几人的手指都冻得通红,可是比起受冻,他们更怕全家挨饿。

一上午的劳动颗粒无收,看见几个孩子已经饿到没力气,谭福全赶紧把随身携带的干粮拿出来,让他们充饥。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谭福全的儿子和女儿们垫饱了肚子,又自觉继续到河边淘沙。

谭福全见气温越来越低,便打算再挖一会还没收获的话就回家算了。

“呀,这是什么?”

突然,二女儿谭可春的一声尖叫吸引了几人的注意力。

谭福全放下手中的铁锹跑到二女儿身边一看,只见她的沙篓里躺着一根金灿灿的金属物品。

他拿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小金蚕。

等谭福全在河水将其洗干净后,一只做工精细的金蚕跃入眼球。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鎏金铜蚕

除此之外,沙篓里还有几枚五铢钱。

谭福全小心翼翼地把金蚕与五铢钱装入口袋里,收拾好东西便带着孩子们回家了。

回到家后,谭福全第一件事就是把家门关起来,将口袋里包好的小金蚕拿给妻子付远香看。

付远香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精致的东西,其洗刷干净后的样子,活脱脱就像家里养的蚕,不但有鼻子有眼,还有尾脚。

“谁家的手艺这么巧,刻出来这么好看的金蚕?”

付远香一边轻轻抚摸,一边感叹道。

“快别声张,这东西搞不好不是现在的东西。”

谭福全示意妻子小点声。

付远香是典型的农村妇女,被丈夫这么一说,反而懵了。

“什么意思?难道是老祖宗留下来的?”

谭福全没应声,只是严肃地点了点头。

同时,他也提醒家里的孩子不能把今天挖到金蚕的事情透露出去。

为了收藏好这个宝贝疙瘩,付远香还特意做了一个木匣子。

之后她用红布把小金蚕包裹起来后再装进木匣子,并放在全家人一致认为最安全的地方。

可是天下无不透风的墙,很快谭福全家挖到一只金蚕的消息就传得沸沸扬扬。

邻近村庄的村民也都闻讯赶来,想一睹金蚕的真容。

就连县里面也听说了这事,派了一名专员在镇政府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谭福全家。

当他看到小金蚕的时候也是眼前一亮,意识到小金蚕的不一般。

专员三番四次交代谭福全一定要保管好,他回去便上报到省里,请省里的专家来鉴定。

谭福全也向领导保证,一定保护好这只小金蚕,不会丢更也不会卖。

随着消息越传越广,当地的广播电台也来谭福全家了解情况,并通过广播频道专门做了专题报道。

消息曝出后,文物贩子也慕名前来,当他们看到金蚕后纷纷开价表示要收购。

有的出价5000元,有的出8000元竞价,这样的价格在那个年代就是天价。

看到谭福全捡来的宝贝,比村里人全家干几十年的农活赚的还多,便有邻里邻居劝说谭福全见好就收,差不多就把金蚕卖了。

这样全家人也可以少奋斗几十年,小孩也能继续读书。

可是谭福全听过后都只是摇头。

就在大家都以为谭福全还在等待更高价的时候,有位商人二话不说就开出了两万的收购价。

这次连谭福全的家人也不淡定了,要知道这价钱不但可以让他们全家摆脱困境,还能很长一段时间吃喝不愁。

就在家人都劝说谭福全把金蚕卖给这个商人的时候,谭福全也动摇了。

如果金蚕能换点钱改善生活,那是求之不得。

然而他也答应过等省里面的专家来鉴定。

可如今已经过去这么多天了,省里一直未有人来。

此时的谭福全也开始怀疑是不是小金蚕压根就不是文物,所以才没引起专家的重视。

另一方面,谭福全又担心假如小金蚕真是文物,私自买卖可是犯法的事。

就这样在忐忑不安中度过几个月后,谭福全决定亲自带着金蚕到省里进行专业鉴定。

借钱踏上鉴定之路

迫使谭福全不得不踏上鉴定之路的原因有两个。

一来是他担心夜长梦多,要是不小心弄丢了金蚕,那就成了罪人了。

二来文物贩子经常突然上门,一家人都被打扰到神经衰弱。

可是,谭福全一家的日子本来就过得紧巴巴的,出一趟远门谈何容易。

为了能顺利到达省城,谭福全还向堂妹谭福兰借了50块钱路费。

之后他在1985年9月23日怀揣着小金蚕,乘车前往西安。

一路上谭福全省吃俭用,几经波折终于问路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听到谭福全表明来意后,起初都不相信他的话。

直到他小心翼翼从怀里拿出木匣子,又掀开红布露出金蚕,工作人员才跟馆里的专家说明情况。

专家组听说有个农民不远千里来做文物鉴定,赶紧前去见谭福全。

谭福全得知专家组如此关心金蚕的情况,赶紧双手捧出金蚕。

专家们见到金蚕那一刻,惊讶得睁大了眼,彼此间心领神会。

经过专业的鉴定,这只金蚕严格来说应该叫鎏金铜蚕,是汉代文物,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得最完整的鎏金铜蚕。

这只鎏金铜蚕刻工极其精细,全身共有九个腹节,头部微微昂起。

中间雕有两个圆眼,两眼间呈一条凸线,呈现出一副正在吐丝的状态,宛然如生。

专家一边研究还一边给谭福全介绍:

“你看,这只鎏金铜蚕的内部是用红铜铸造而成的,外部则采用鎏金工艺。这种技术工艺战国时期就很成熟了,汉朝时期得到工匠的广泛运用。”

所谓鎏金,就是金箔溶化在汞里面后,再涂在器物表面,加热后汞蒸发掉,就剩下金箔凝固在器物表面了。

谭福全知道自己保护了国宝的那一刻,激动得红了眼眶,这段时间他身上承受的巨大压力也瞬间释放了。

当他把金蚕上交给博物馆,面对专家们赞赏的目光,谭福全只说了一句:

“把国宝交给国家,才最让人放心。”

博物馆对谭福全无偿捐献文物的行为表示肯定和钦佩。

他们也按照相关规定,奖励谭福全70元的现金奖励。

在后续的交谈中,他们才得知谭福全来西安的车费还是跟亲戚借来的,如此充满大义的行为更让他们感动不已。

于是,博物馆又申请额外补贴给谭福全30元回家的路费。

拿了100块钱奖励补贴的谭福全就像个孩子一般,开心地回到石泉县。

走进家门的那一刻,家人和村民都集聚在他家里等着他鉴定的消息。

当大家知道金蚕是难得的国宝,还好谭福全护金蚕周全捐赠给博物馆,才幸免国宝落入文物贩子手里时,都为谭福全拍手称赞。

虽然100块钱远远比不上两万块钱,但谭福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有人笑他没有发横财的命,两万块钱摆在面前都不敢拿,活该当一辈子的农民。

但有人说谭福全这么做才是对的,要不然即使不被判刑,良心也会受到谴责。

村民怎么在背后议论,他多多少少都听到一些。

可他呵呵一笑,照常拿起锄头到田里干活,闲下来的时候还是会带着孩子去河里淘沙。

他内心跟明镜似的,只有对得起自己的心,这事才没做错。

无心插柳柳成荫

1986年夏天,谭福全从石泉县领导胡仕佳处得知,他捐赠的金蚕经过多方鉴定,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不仅价值连城,而且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唯一一条完整程度这么高的金蚕。

这只被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内的鎏金铜蚕,已经成为镇馆之宝。

专家分析这只金蚕很有可能是陪葬品,是汉朝用来庆祝蚕桑丰收的奖品。

千百年来,我国古籍记载的只有在某个墓穴里发现多少只金蚕而已。

至于金蚕到底长什么样子,还没有相关记载。

一直到谭福全挖到的这只汉朝的鎏金铜蚕,才让历史典籍里记载的金蚕有了具体的模样。

鎏金铜蚕的发现,说明汉朝时期陕西汉中地区的养蚕业已形成规模。

也证明了汉朝养蚕缫丝技术以及丝绸通过当时的丝绸之路远销中亚、欧洲等地。

令人唏嘘的是,2000年,谭福全因肺癌无钱医治而匆匆离开人世。

这个消息让很多后知后觉的社会人士难过不已,也再一次为谭福全当年的无私感动。

2018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原馆长追授谭福全为“陕西历史博物馆荣誉馆员”,并赠送给谭家一只鎏金铜蚕仿制品,以表达对谭福全捐赠国宝的敬意。

2020年,谭福全旧居举行鎏金铜蚕献宝之家揭匾仪式,这一次是中国鎏金铜蚕文化研究院对谭福全的褒奖。

斯人已逝,过后的褒奖都成为形式。

但此去经年,谭福全为了保护国宝鎏金铜蚕,放弃一夜致富的机会,借钱亲手上交国宝给国家的高尚行为,都会一代代地流传下去。

只要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这只鎏金铜蚕还在,谭福全的故事便将一直流传。

参考资料:

鎏金铜蚕: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陕西古代青铜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