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花掉一万三!中产家长的迪士尼账单,刺痛了多少普通家庭父母

元气麻酱说事 2025-01-17 02:39:15

花三天,花掉13000块,你觉得值吗?最近,一位游客在上海迪士尼的经历引爆了网络:门票、餐饮、纪念品、酒店,短短三天花费就超过了一万三,这还是“基本消费”。有人吐槽:“花钱进园区,出园心滴血。”也有人说:“贵有贵的道理,梦想本来就不便宜。”那么,问题来了,上海迪士尼到底靠什么,让这些中产家庭心甘情愿地掏出腰包,甚至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去见世面”?这是品牌的力量,还是一种深藏在父母心中的“执念”?

要说上海迪士尼的赚钱能力,那真不是盖的。光是门票,价格已经涨了好几轮,从最初的370元涨到如今的最低435元、最高799元,而这一切都没有挡住游客的热情。最让人摸不透的是园区里层出不穷的“尊享服务”。比如尊享卡,400元起步,最高的甚至上千,但它能让你直接跳过排队的烦恼。用行话说,这叫“时间自由的代价”,而对许多家长来说,这就像毒药——明知道贵得离谱,但孩子一句“我想玩”,家长立刻心一软,钱包一瘪。

其实,迪士尼的高票价策略早已精算过。作为国内最早开园的迪士尼乐园之一,上海园区早在设计时就把目标瞄准了中产家庭。这类群体愿意花钱,也能花钱,特别是为了孩子,他们总有种不讲道理的“执念”。迪士尼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让他们在高票价下依然“心甘情愿”地掏钱。

可问题来了,这种涨价是否可持续?有些游客已经开始抱怨,自己不再是被吸引进来的,而是被“薅”得难以退出。有人戏称:“去一次迪士尼,吃土一个月。”那么,这种策略会不会有一天反噬回来呢?

除了高票价,园区里还有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黄牛炒票。尤其在高峰日,黄牛的票价直接翻好几倍,有些热门日期甚至卖到4000元一张,让不少普通游客望而却步。虽然上海迪士尼多次表示会严厉打击黄牛,但这种现象依然屡禁不止。有人说,这不光是黄牛的问题,也是园区票务策略的问题。如果票务分配不合理,无法满足正常游客的需求,就给了黄牛“钻空子”的机会。

对黄牛来说,这是一场生意;对普通游客来说,却是一次彻底的不公平体验。有家长坦言:“孩子想去,没办法,就咬牙买了黄牛票。”对于这些家长来说,面子、孩子的梦想,甚至朋友圈的“炫耀价值”,全都压在了票价之上。面对这样的需求,迪士尼可能早已心中有数:正是这些无法抵挡的心理,才让黄牛票和高价票都始终有人买单。

说到票价高,就不得不提东京迪士尼。相比之下,东京迪士尼的门票价格显得“亲民”许多。按照国内游客的反馈,两天玩下来,全程花费控制在8000元以内,连吃带住全搞定。而且东京迪士尼的服务口碑极高,无论是游客体验还是项目设计,几乎都挑不出大毛病。这让人不禁要问:为什么同样是迪士尼,上海和东京的价格差距这么大?

原因可能在于定位和市场策略。东京迪士尼一直以来的重点是家庭友好型,而上海园区更注重“高端享受”,两者的经营模式本质上有很大区别。上海园区通过高票价、高消费,将品牌形象打造成一种“顶奢体验”,赚的是家庭消费中的“高价值群体”。可这样的模式虽然短期内收益爆炸,但长期来看,或许会丢失更多的普通消费者。

再看看香港迪士尼,经营情况就更加复杂。香港园区早已陷入亏损泥潭,从2015年到现在,几乎年年亏损,不得不靠政府注资才能维持运转。有人说,这是因为香港迪士尼在竞争中“被抛弃”了。华南地区的家庭更倾向于去长隆、欢乐谷等性价比更高的乐园,而不是花大价钱跑去香港。对比之下,上海园区显然比香港更懂得抓住中产家庭的消费心理,但也更依赖这种模式的“脆弱平衡”。

其实,不光是迪士尼,环球影城、海洋公园这些主题乐园近年来的票价也在不断上涨。2023年,北京环球影城的最高门票已经达到748元,和上海迪士尼几乎持平。有游客表示,带孩子去环球影城玩一天,光票价和吃喝就花掉了三四千,还不算其他周边消费。全球乐园行业似乎都在用涨价来“对抗”成本压力,而这种趋势背后的逻辑很简单:高端消费群体对价格并不敏感,只要他们的体验值得,就愿意为此买单。

但问题是,这种模式对普通家庭来说并不友好。尤其是收入较低的家庭,乐园的高票价让他们几乎被排除在外。于是,国内一些本土乐园抓住了机会,比如常州中华恐龙园、广州长隆欢乐世界等,它们通过更高的性价比,吸引了不少中低收入家庭。数据显示,2023年暑期,中华恐龙园的票房增速达到25%,长隆欢乐世界也增长了18%。这些本地乐园显然给了消费者一个更实惠的选择。

回到上海迪士尼,真正值得深思的可能不是票价本身,而是消费背后的心理现象。为什么许多中产家庭宁可咬牙花上几个月工资,也要带孩子去迪士尼?答案或许就在“见世面”这三个字。

对许多父母来说,迪士尼不只是一个游乐场,更是一种身份和记忆的象征。他们不想让孩子在同龄人面前“丢面子”,也希望通过一次昂贵的旅行,给孩子留下深刻的童年回忆。某种意义上,迪士尼成了一种“文化符号”,让人觉得花这笔钱“很值”。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执念也让家庭陷入了消费焦虑:明知道贵,却又不得不去。

而这背后,映射出的是整个社会的消费分层。高奢乐园的存在,固化了中低收入家庭的“边缘化地位”。当消费升级的浪潮席卷而来,那些普通家庭的娱乐选择,似乎越来越少。

上海迪士尼的“吸金魔法”,确实吸得漂亮,但魔法能持续多久,没人说得准。对消费者来说,有时候梦虽美,但也不妨醒醒看清楚。

0 阅读:0
元气麻酱说事

元气麻酱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