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谁来种地”?国家或将找到未来种地人,成为农业发展主力军

以茶书艾尼 2024-08-24 02:09:26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是无数的祖祖辈辈们,在农田里辛勤耕作,才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

然而,都知道创业容易守业难,特别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种地成了不少人眼中不屑的工作。

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务工,没有年轻人愿意守着一亩三分田过日子,那么这些地到底谁来种?

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我们以后的粮食安全还能得到保障吗?

好在不止我们担心,国家早已先我们一步找到了解决办法,而这些人在未来,或将带领我们更上一层楼!

为何出现困境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候我们的农村,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对于老一辈来说,可能那是最幸福的时光。

在那个时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家家户户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农民们扛着锄头,背着箩筐,走向田间地头。他们用双手翻耕土地,播下希望的种子,然后精心呵护着每一棵幼苗的成长。

那时候的种地方式相对传统,大都依靠自家的人力和简单的农具。

耕牛是重要的劳动力,拉着犁在土地上缓缓前行,翻开肥沃的土壤。灌溉大多依靠人工挑水或者简陋的水车,虽然辛苦,但农民们的眼中充满了对丰收的期待。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还比较有限,他们更多地依靠农家肥来滋养土地。他们会收集牲畜的粪便、草木灰等,小心翼翼地施用到田里。

那时候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以种地为生。村庄里弥漫着泥土的气息和农作物的清香。孩子们在田间玩耍,大人们在地里忙碌,整个农村生活围绕着土地而展开。

然而,放眼现在,这种传统的种地模式,越来越不受待见,是人心变了还是社会变了?

不知从何时起,农村的年轻人们,不约而同纷纷的离开家乡,去城市里闯荡,只留下了年迈的老人和没有劳动能力的儿童。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就在这样的演变中,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困境。

再加上农作物时不时就要追求绿色健康的品质,必须花钱购买农药肥料等东西,农民们没有这些钱,又无法保证收成,谁想干这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特别是前阵子河南干旱无雨,农民们顶着烈日辛辛苦苦浇地,最后却又因为暴雨致使辛苦白费,一年的指望到头来化为泡影。

被伤透了的心难以愈合,除了老一辈的人坚守,没有人再做这些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但好在这些年,国家也出手,让这些问题有了解决的新途径!

寄予厚望的未来种地人

近几年,各个高校开始扩招,农业领域的学科也不甘示弱,研究生深造的方向越来越精细化、专业化。

在过去,大学生们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在城市里从事那些高薪、体面的工作,而对农业领域则不屑一顾。

不过,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日益迫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将目光投向农业领域。

这时候肯定会有不少人好奇,种个地而已,有必要高学历吗?有那功夫还不如多干点农活,实践才是王道。

但往往这样想,才是肤浅,因为这些大学生们恰恰拥有专业的知识和创新的思维,他们为农业带来了崭新的活力和希望。

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造和升级。

他们可以学习农业生物技术,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培育出更加优良的作物品种,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甚至有的专业还能通过学习农业工程,设计和制造更加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提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再加上学习农业经济管理的大学生,可以为农民提供专业的市场分析和经营管理建议,帮助农民提高经济效益。

这些一系列的流程操作下来,农业发展真的很有可能未来可期。

特别是有些农业大学,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选择到农村基层从事农业工作。

他们会作为农业技术员,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或者是创办农业企业,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并投身于农业科研工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这些大学生们的到来,不仅为农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还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但是任何事情都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要想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农业领域,还需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我们都知道,农业领域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收入水平也相对较低,这是让许多大学生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

再加上大学生们对农业领域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农业就是种地、养殖等传统产业,缺乏对农业现代化的了解和认识。

这时候,我们响当当的智能技术就能够派上用场了!

不得不说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逐步渗入农业领域。

从精准播种到智能灌溉,再到病虫害监测,智能技术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你走在田里,就能看到无人播种机按照预先设定的路线,精准地将种子播撒在土地上,每一粒种子的间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智能灌溉系统依据土壤湿度和作物需水量,自动调节水量,既确保了作物的生长需求,又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病虫害监测设备时刻紧盯着作物的生长状况,一旦察觉病虫害的蛛丝马迹,便立刻发出警报,让农民能够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

这些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但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极大地减少了对劳动力的依赖。

当然,尽管这些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中发挥了非常厉害的作用,但它的应用也并非一帆风顺。

未来的发展如何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智能技术普及程度仍然较低,因为许多农民对智能技术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十分有限。

说到底,最大问题就是智能技术的投入成本较高,对于一些小规模的农户来说,实在是难以负担。

再加上他们大都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缺乏相关的技术培训,对智能技术的操作和维护存在诸多困难。

所以,要想让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这时候各方必须共同发力才能破解这些难题。

而往往这样,我们更加不能忽视老一辈农民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毕竟他们有着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是农业生产的坚实基础。

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我们还要充分尊重这些前辈们的意愿和利益,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支持,让他们能够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并积极鼓励他们与智能技术、有学识的大学生们合作,共同推动农业的发展。

结语

未来,在我们的不懈努力和改变中,我们有理由相信,“谁来种地”这个问题定能得到有效解决。

我们的农业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信源:

人民政协网:2024年8月20日《杜志雄:坚持完善和创新并举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新京报:2024年2月4日《“谁来种地”是个真问题,但并非无解|新京报专栏》

0 阅读:0

以茶书艾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