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老刘这几年一直发愁,地里的地瓜和土豆总是不尽如人意,不是产量低,就是品相不好。
一次在集市上,老刘遇见了张大爷,听说他种的地瓜和土豆又大又甜,不禁生出了请教的念头。
于是,趁着赶集的机会,老刘向张大爷请教,竟然学到了提高产量的几招。
张大爷手把手教他三个方法,让老刘尝到甜头,今年终于大丰收。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张大爷分享的三个秘诀。
施肥技巧:从底肥到追肥,给作物全方位营养支持“施肥得有技巧,不然肥料全浪费了!
”张大爷语重心长地说。
话说回来,我们施肥可不是简单地撒一撒就完事儿。
张大爷经常强调,要掌握作物每个阶段对肥料的需求,底肥、追肥和叶面肥用对地方、用对时间,地瓜和土豆才能长得又多又好。
一开始,底肥是必须要施好的。
土豆底肥要在播种前施入种植沟里,主要用发酵好的有机肥,如果不够,还可以搭配一些复合肥。
特别是有草木灰的,最好在施完底肥后撒一层,这样可以增加土壤钾含量。
而地瓜底肥最好是在起垄前施足有机肥或复合肥,在移栽时再施入适量的豆饼肥,要记住肥料不能直接接触到根系,这样小心翼翼是为了避免烧根。
接下来是追肥,这一步时机一定要抓准。
土豆的追肥最好是在花蕾期,这时地下薯块开始发育,需要大量的养分。
松土除草后,在根部撒施粪肥和高钾肥,然后培土把肥料埋进去。
地瓜追肥则是在地下薯块膨大时进行,利用地面裂开缝隙浇灌肥水,一般用磷酸二氢钾兑水,或者用草木灰加水浇灌。
叶面肥也不能少。
等土豆和地瓜进入薯块膨大期,封垄后根部无法再追肥,这时就要靠叶面喷肥补充养分。
这步非常关键,不然秧子容易干枯早衰,影响薯块膨大,明显降低产量。
所以,从土豆花蕾期、地瓜封垄时开始,每十天喷一次肥水,连续两三次,效果显著。
控制秧苗生长:避免养分浪费,促进薯块发育很多人种地喜欢看着秧苗长得旺盛就高兴,可张大爷告诉老刘,秧苗长得太旺也不好。
"秧子长得好了,薯块就要抱怨了。
"这句话让老刘恍然大悟。
控秧不仅对庄稼长势有影响,还是影响产量的关键环节。
原因其实很简单,当秧苗长得太旺,营养多供给给了秧苗,薯块反而得不到足够的营养,长出来的薯块自然又小又少。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控旺就变得尤为重要。
控制秧苗长势的时间也要讲究。
土豆最适合在花蕾期控秧,而地瓜则是在封垄后开始。
与其说是控制秧苗,不如说是调节肥料使用,张大爷还特别不赞成用多效唑这种控旺药剂。
用肥不当会到时候弄巧成拙,还会影响下茬作物的生长。
因此,张大爷推荐用大剂量磷酸二氢钾来完成控旺,这种方法既能控秧,还能补充作物所需养分。
例如在秧苗长势过旺时,每次喷施叶面肥时,可以在30斤水里加入70-80克磷酸二氢钾,效果特别好。
起垄培土:为地瓜和土豆创造良好生长环境种植地下作物的关键环节就是培土,张大爷说好几次老刘都觉得培土麻烦,想偷懒,结果土豆和地瓜的产量一下去了不少。
张大爷坚持说,培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不仅能让作物有良好的生长环境,还能随时调整土的透气性和温度。
最初的时候,第一次培土要在苗高20厘米左右开始。
关键在于先松土,再进行培土。
这样既清除了杂草,又使土壤更加疏松,透气性更好。
第二次培土通常安排在封垄前,这样才能确保地里没有杂草,湿度和温度都适宜薯块生长。
用张大爷的话说,“今年有多少个天气咱们控制不了,但土壤的温度湿度是咱们能调节的。
”通过适时的培土,可以有效防止涝灾,提高地温,促进地瓜和土豆的发育。
毕竟,为它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就像给孩子打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家一样。
适时管理和补充营养:确保作物优质高产在种植过程中,还有一些小细节不可忽视。
例如,土豆在出现花蕾时要及时摘掉花,以便节约养分,集中供给薯块生长。
地瓜在生长期也要时不时地提秧,防止藤条上的根系扎入土壤,这些小方法都能确保养分不被浪费,使得营养更集中地供给根系和薯块。
这些细节看似琐碎,但都对产量有重要影响。
老刘通过张大爷的指导,不仅提高了地瓜和土豆的产量,更是学会了很多种植的窍门。
每年丰收时,站在不再贫瘠的田地前,老刘总是满怀感激,心中默念要好好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
种植地瓜和土豆,要想取得好收成,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张大爷总结的这三个方法,施肥、控秧和培土,看似简单却包含了农作物高产的智慧。
这些技巧虽不神奇,却能让普通的农人通往丰收的大道。
希望每一位种地的朋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种植方式,享受到丰收的喜悦。
毕竟,辛勤耕作的土地,总会给予我们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