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
17岁,别人还在为高考焦虑,全红婵已经开始规划60岁后的退休生活了!
奥运冠军的光环,加上每月6000元的终身保障,这简直就是“人生赢家”的教科书式模板啊!
但等等,事情真的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吗?
17岁全红婵,凭啥躺赢?
先说说这“躺赢”的资本。
全红婵是谁?
跳水界的天才少女,14岁就一战成名,在东京奥运会的10米跳台上,以“水花消失术”征服世界,一举拿下奥运冠军。
紧接着,又在巴黎奥运会上再夺金牌,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最年轻的三金王。
这背后的努力,可不是一句“天赋异禀”就能概括的。
她出生在广东湛江的跳水之乡,从小就接受严苛的训练。
10米跳台,对成年人来说都腿软,更别说一个孩子了。
她也怕,也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每天练习,一遍又一遍,直到克服内心的恐惧。
更让人佩服的是,她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面对外界的赞誉,她从不骄傲自满,反而谦虚地说:“我不是你们说的天才,这些都是一遍一遍去练的。
”这种宠辱不惊的心态,才是她成功的关键。
所以,全红婵的“躺赢”,绝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背后真相,令人泪目!
很多人只看到全红婵站在领奖台上的光鲜,却忽略了她背后的付出和牺牲。
她读小学一年级就被教练选中进入体校训练,开始了长期的集体生活。
远离父母和兄弟姐妹,独自面对训练的艰辛和生活的孤独。
更让人心疼的是,她的家庭并不富裕。
几年前,她的妈妈遭遇车祸,肋骨断了好几根,治疗费用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全红婵拼命训练、努力比赛,就是为了让妈妈过上更好的生活。
2020年,她第一次代表广东队出战,哥哥想来看她,却只能隔着酒店的门打视频聊天。
即使是亲兄妹,也不能随意见面,因为她要遵守队内的规章制度。
在备战巴黎奥运会期间,她正好处在发育关,身高体重都发生了变化,给身体控制和动作完成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她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克服这些困难。
所以,全红婵的成功,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耀,更是她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
她的故事,充满了感动和力量,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
谁动了她的“奶酪”?
话说回来,这次全红婵获得终身保障,每月6000元,是由安踏集团牵头的优秀运动员终身保障公益项目。
这个项目不仅惠及全红婵,还有陈芋汐、邹敬园、刘洋等20多位运动员,以及在巴黎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130名中国健儿。
金牌获得者每月6000元,银牌5000元,铜牌4000元,这笔钱虽然不多,但对于这些为国争光的运动员来说,却是一份实实在在的保障。
不过,也有人对此表示质疑。
有人认为,全红婵年纪轻轻就获得终身保障,是不是太早了?
是不是会让她失去奋斗的动力?
还有人认为,应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基层体育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运动员。
这些质疑并非没有道理。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些运动员为国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他们值得得到更好的保障。
而且,这份保障并不是让他们“躺平”,而是让他们更加安心地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为国家争取更多的荣誉。
再者,全红婵的案例,也引发了人们对运动员商业价值的讨论。
在名利双收的背后,如何平衡个人发展和集体利益,如何避免过度商业化对运动员的负面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之前全红婵的教练郭艺带队到北京,全红婵却没有尽地主之谊招待他们,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有人觉得她应该感恩教练,毕竟是教练一手培养了她。
但也有人认为,她作为运动员,需要遵守队内规定,不能随意和外界接触。
这件事也反映出运动员身份的特殊性。
他们既要努力训练,为国争光,又要遵守队内的规章制度,平衡个人生活和集体利益。
全红婵,未来会怎样?
17岁的全红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她会继续在跳水道路上前进,为国家争取更多的荣誉。
同时,她也要面对成长带来的挑战,比如如何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如何平衡训练和生活,如何应对外界的压力和诱惑。
但是,我相信她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因为她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内心。
她曾经说过:“我的目标是为国家争光,让更多的人喜欢跳水。”这份初心,将是她前进的动力。
而且,我们也要给予她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让她在没有后顾之忧的环境下,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
就像安踏的终身保障公益项目一样,为她提供一份实实在在的保障。
话说回来,全红婵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中国体育的成功。
她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努力奋斗。
而她未来的人生之路,也必将充满挑战和机遇,让我们拭目以待!
那么,全红婵的“躺赢”真的是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吗?
或许,这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关于梦想、奋斗和责任的故事的序幕。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