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化市博物馆位于兴化城区中心,三层仿古建筑,粉墙黛瓦马头墙,古色古香。是国家二级博物馆,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江苏省中华文化海外交流基地,江苏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郑板桥(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文采盖世,可惜早期穷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门前,惊觉门前的对联是自己的诗作,郑生向户主饶夫人问个究竟,饶夫人说自己女儿极爱郑板桥的作品,郑生忙道自己正是郑板桥,饶夫人马上把女儿五娘叫出来,并且把她许配给郑板桥,郑板桥后来高中进士,大小登科一道儿至,夫妇二人也恩爱一生。

兴化市古称昭阳,又名楚水,据考证,境内人类生存史可追溯到距今约6000多年前,建县始于公元920年(五代)。兴化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诞生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等世界知名文豪和书画家。自南宋咸淳至清末光绪,有262人中举,93人中进士,1人中状元。

郑板桥赈灾群雕,郑板桥在乾隆十年(1745年)被调至潍县担任县令,当时潍县正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极度匮乏,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严重的灾情,郑板桥决定开仓赈灾,不顾个人安危和官场规矩,亲自下令打开官仓,让饥饿的灾民得以生存。他还主张申报救粮款、号召地方豪富募捐救灾,并亲自上门劝导县中大户设厂煮粥,轮流供给流离失所的灾民。

兴化市博物馆现有藏品2000多件。经鉴定,其中国家二级文物42件,国家三级文物36件。

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江苏兴化人(今属盐城大丰白驹镇)。原籍苏州,后迁居淮安。或称原籍淮安,居于杭州,后归淮安故里。元末明初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水浒传》等。

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清代“扬州八怪”和兴化籍的历史名人的书画作品较为丰富,构成兴化市博物馆藏品的一个特色。兴化市博物馆收藏的唐宋银锭,对研究中国货币尤其是银质货币的发展历史具有很高的价值。

一位老人为看的清楚,趴在橱窗近处看展品。

我在橱窗前看郑板桥竹画。

老伴儿在橱窗前看郑板桥竹画。

兴化市博物馆不仅仅是一座文物陈列的场所,更是一座承载历史文化的精神殿堂。它通过古老的建筑、珍贵的文物,向人们展示了兴化这座城市的灿烂历史,唤起游客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