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这个名字是他自己所取,一开始他不叫这个名字,他父亲给他取名三变,不过从小大家都叫他柳七,因为他在家排名老七。
在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18岁以前的柳永也和当时读书人一样,梦想通过科举踏上仕途,改变人生,成就梦想。
18岁那年,柳永拜别父母,离开家乡,准备入京赶考,但是他没有直接上京,而是先到了杭州。在杭州他写下《望海潮》一词,顿时声名鹊起,世人争相结交,风光一时无二。
是才子怎能少得了佳人,更何况是多情的江南,更是容易让人把持不住。柳永毕竟年轻,他暂时忘却了此行的目的是科举,白衣他成了江南风流快活地的常客。
柳永有才,年少轻狂,当时歌女名妓都以唱柳词为荣,柳永也乐于写词,非常享受这种感觉。不得不说,青楼是最早宋代词作诞生的源泉和传播渠道,柳永的词名通过娱乐场的发酵,迅速成为“流行歌曲”走向了大众。
在接下来的五年,除了柳永的词几乎离不开青楼酒馆:“况有红妆,楚腰越艳,一笑千金何啻”、“知名虽久,识面何迟”、“美人才子,合是相知”、“试与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
该面对的总是要面对,多年流连于烟柳之地的柳永还是上京赶考了,他对自己才华非常自信,但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柳永虽然才华横溢,但行为放荡,所作之词更是流于低俗,这是为官者大忌,何况宋真宗说过“读非圣贤之书,及属辞浮靡者,皆严遣之”,柳永科举落榜也是意料之中。
柳永确实有才,前半生一直顺风顺水,走到哪都是香饽饽,没受过什么打击,这次科举落榜,让他想起了以前偎红倚翠,灯红酒绿的生活,他提笔写下了一首很狂的词,“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黄金榜上》),向世人表明,柳永才高八斗,我不在乎仕途功名,我宁愿把功名,换成手中浅浅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转的歌唱。
虽然表面放浪形骸,若无其事,对功名毫不在意,还不如浅斟低唱。这其实就是柳永的自我安慰罢了,他内心肯定是翻江倒海。这就是柳永词人恃才傲物的表现,用逆反的方式来抗争理想落空的悲痛,他毫无顾忌地把封建士子感到刺眼的字词写词里,恐怕就是要故意造成惊世骇俗的效果以保持自己心理上的优势。
逞强的人性格往往就是这样,越得不到的东西,就会越执念,但是表面感觉若无其事,毫不在乎。
柳永虽然功名未得到,但是才名远播呀,还是有很多人会慕名而来。有一次,宰相吕夷简过诞辰设寿宴,特地邀请了柳永出席,并且在宴席上又是给布,又是给钱的向柳永索词。
吕夷简当时位高权重,这本是柳永一个很好的机会,只要好好表现,未来仕途不可限量。可柳永大笔一挥,写下一首狂词,顿时让人哑口无声。
《西江月》
腹内胎生异锦,笔端舌喷长江。纵教片绢字难偿。不屑与人称量。
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风流才子占词场。真是白衣卿相。
我柳永一出生,就腹有锦绣!我的笔犹如生出长舌,只要一提笔,就有舌喷长江的气势,纵然是好锦布都难抵自己笔下一个字,还好我不在乎,不去较真这些事。
我柳永都不用看人脸色求富贵,反而别人要找上门来求我写词,只有我这样的风流才子才能握住词场的绝对权,我啊,还真是个白衣卿相!
要不然我们说柳永仕途坎坷,稍微情商高点也不至于如此呀,你看看这词,太狂了,花钱让你写首词,你自己一顿夸,把人家一顿怼,换谁都不好受,人家好歹是个宰相,以后你要在官场混,官场又不是青楼酒馆,有你好受。
不出所料,后来柳永又参加了几次科举,终于考上了,但在拟填补翰林院之缺席时,吏部将其词呈于皇帝,吕夷简趁机说柳永恃才傲物,终日风花雪月,不堪大用,随即又将《西江月》中自夸狂语念给仁宗听,仁宗又有感于《西江月》这词,写下评语:柳永不求富贵,谁将富贵求之?任作自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
一句“且去填词”,北宋朝堂少了个官员,词坛多了个三变。于是乎中国词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带着他的才高八斗、辞赋满江,出入各大酒肆歌楼,留下一首首佳词名作。
在柳永后半生一边狂荡于风月,一边为词坛贡献佳作时,我不知道当柳永会不会后悔写下“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这首狂词,但他作为一个词人来说,他是有狂的资本的,至少当时,确实没有几个人能入他的眼。柳永对词坛来说贡献非常大,在丰富词调和创意两个方面更是功不可没,可以说北宋词坛盛世如果没有柳永,可能会来,但是会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