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易霄寒
编辑 | 易霄寒
序
俄罗斯这次在珠海航展上展出的苏-57隐形战机,是它们航空工业的一张“名片”。
对于中国军迷来说,苏-57一直是个有些神秘的存在,有人视它为黑科技,也有人对它的实战能力表示怀疑。
这次它并非单枪匹马来,而是直接带了两架:一架负责飞行表演,另一架静态展示,全方位让中国观众来一场零距离观察。
要说吸引眼球的不是这战机的设计,而是它给人一种“随性、松弛”的感觉,细看之下,你会发现这架五代机的做工粗糙,尤其是那内置弹舱缝隙,似乎都能塞进去手机,这在讲究隐身的五代机设计中实在少见。
俄罗斯参展苏-57的目的也很明确,过去几年,由于各种国际政治因素,再加上俄乌冲突,俄罗斯的军工出口订单大幅减少。
面对美国的F-35和中国的歼-20抢占市场,俄罗斯想用苏-57来重新赢得一些军贸订单,通过珠海航展这个窗口,它们期望用苏-57的飞行表演和静态展示打动潜在买家。
然而这款被视为俄罗斯五代机的希望之作,真的能如愿吗,让我们从细节开始,揭开这款战机的面纱。
俄军五代机轻松上阵:苏-57首次飞抵中国
俄罗斯的军机参展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苏-57亮相中国,却是头一遭,尤其是这次派出的两架苏-57,分别用于飞行表演和静态展示,显然是经过精心安排。
11月3日,编号054的苏-57先行飞抵中国,转场太原后于次日抵达珠海,这是一架完整配置的原型机,2012年首飞,至今已有12年历史。
尽管不是最新款,但俄罗斯却派出它的资深飞行员谢尔盖·博格丹亲自驾机,带来了一场飞行表演,这种派头并不多见。
而另一架编号057的苏-57E,则是直接搭乘全球最重型的安-124运输机运抵珠海,用于静态展示。
飞行员博格丹的登场更是增添了几分戏剧性,他下机时连飞行服都没穿,一副轻松上阵的姿态,好像只是跨国“上下班”,丝毫没有穿着严肃装备的样子。
这一幕让观众印象深刻,尤其是他驾驶的苏-57从俄罗斯一路飞到中国,表现出俄罗斯对五代机实用性的自信,这种不拘小节的风格,也许是俄罗斯军工产品的一大特点。
静态展示中的苏-57:做工粗糙,随性十足
苏-57的静态展示,让观众得以近距离观察俄罗斯五代机的“真容”,编号057的苏-57E停放在展台上,旁边挤满了军迷和观众,镜头纷纷对准这架战机的各个细节。
不过细看的时候,有些观众忍不住皱眉,因为这架战机的做工真的不够精细:机身接缝不平整,铆钉裸露,弹舱缝隙显眼。
这种随意的工艺水平,显然和美国的F-22、F-35,中国的歼-20形成鲜明对比,弹舱的缝隙之大,甚至被调侃能塞入手机,这让人怀疑其隐身效果是否达到五代机标准。
一般来说,五代机对隐身性能的要求极高,机体各部位的缝隙必须严格控制,以降低雷达反射信号。
然而苏-57在这方面似乎显得“不拘小节”,尤其是内置弹舱的缝隙过大,显然违背了通常的隐身设计规范。
俄罗斯似乎并没有特别在意这一点,观众们笑称,这架战机的粗糙做工倒是符合俄罗斯一贯的“实用主义”风格:能打就行,细节是次要的。
这种观念在苏-57的设计和制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也让人看到了中美俄在五代机设计理念上的差异。
内置弹舱的缝隙与隐身性能的争议
内置弹舱的设计,通常是五代机隐身设计的重点之一,因为它直接影响战机的雷达反射面积,对于苏-57,这次的展示让观众们终于看到了它的内置弹舱,然而近距离观察后发现,弹舱门不仅缝隙大,而且不够平整。
弹舱门的粗糙设计,让人不禁猜测其在实战中是否会影响隐身效果,也许俄罗斯的设计思路和其他国家不同,隐身性能并不是它的首要目标,而是希望在实用性和成本间找到平衡。
这种设计思路在苏-57的身上尤为明显,相比之下,中国的歼-20和美国的F-35对内置弹舱的隐身性能极为重视,甚至在弹舱门的开合设计上都极尽精密,以确保战机在任何状态下都尽可能保持隐身性能。
而苏-57则显得有些随意。许多观众不解,为什么一款五代机在关键的隐身设计上表现得如此“草率”。
对此俄罗斯的解释可能是,战机在实战中更多考虑的是生存性和实用性,而不是追求绝对的隐身性能,毕竟在他们眼里,战机是一种“消耗品”,能够在战场上完成任务,比什么都重要。
不带龙勃透镜,隐身性能是否被高估?
在隐身性能上,苏-57的设计与中美五代机存在明显差异,这次飞行展示时,苏-57并未携带龙勃透镜(反隐身设备),这让一些观众提出疑问:它真的具有五代机应有的隐身性能吗?
有些人甚至认为,苏-57的隐身性能可能并未达到预期,甚至有人开玩笑称,这架战机本身就是个“大号的龙勃透镜”。
根据现场视频和照片观察,苏-57在机翼、机身等部位的接缝处工艺粗糙,铆钉明显,接缝不平整,甚至没有为发动机做隐身设计,完全裸露在外。
这些设计细节暴露出苏-57在隐身处理上的短板,相比之下,美国的F-22和F-35、中国的歼-20在这方面的设计要精致许多。
接缝处几乎看不到裸露的铆钉,发动机也经过特殊处理,尽可能减少雷达反射面积,这种对隐身设计的差异,折射出俄罗斯在隐身技术上与中美的思路差异。
也有支持俄罗斯的观点认为,隐身技术并非战机性能的全部,苏-57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俄罗斯在设计这款战机时可能更多考虑到的是作战需求,而非精密工艺和隐身性能。
在实际战场上,苏-57能够在敌方防空系统外发射远程导弹完成任务,隐身性能只是锦上添花,而非绝对必要。
生产速度与国际市场的尴尬定位
苏-57的生产进度也是它的一个短板,尽管这款战机在2012年首飞,但至今量产数量仅为21架,且实际交付的更少。
相比之下美国的F-35已经实现大规模量产,中国的歼-20也逐渐在解放军中普及,苏-57的产量之少,制约了它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尤其是面对同样具备隐身性能的战机时,俄罗斯的五代机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此外国际军贸市场的买家对五代机的需求也十分挑剔,经济发达的国家对战机性能要求高,往往注重隐身性能和工艺精细度,而苏-57的粗糙做工让它在这类市场中缺乏竞争力。
对于经济不太发达的国家,性价比或许是他们更看重的因素,但即便如此苏-57低效的生产速度和质量水平也可能让他们望而却步。
俄罗斯在推广苏-57时似乎面临两难:一方面它必须降低成本以迎合中低端市场,另一方面它也需要提升工艺和隐身性能,才能在高端市场中站稳脚跟。
苏-57的国际市场定位模糊,夹在高端需求和中低端预算之间,不论如何选择都存在妥协的代价。
苏-57参展的深层次意义与中俄军事合作
苏-57这次亮相珠海航展,不仅仅是展示一款战机,更是中俄军事合作日益密切的体现,俄罗斯得以通过这种参展的方式了解中国及其他国家对苏-57的真实评价,而中国也可以通过苏-57的表现评估俄罗斯航空工业的现状和发展水平。
这种互动有助于两国在军事装备和技术上的交流与学习,增强双方在航空领域的合作,中俄在五代机领域的不同设计思路,也为双方的未来合作带来了新的思考空间。
对中国而言,苏-57的表现为其提供了观察俄罗斯技术的机会,而对俄罗斯来说,它可以通过这种展示收集市场反馈,为未来改进战机提供依据。
这种合作不仅仅限于技术层面,也对地区的军事平衡和安全局势产生潜在影响,中俄两国在军工领域的互动,对未来地区安全格局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结:苏-57的“实用主义”与挑战
苏-57在珠海航展的表现确实让人们对俄罗斯的“实用主义”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款战机的粗糙做工,尤其是内置弹舱缝隙过大、铆钉裸露等细节,表明俄罗斯在战机设计上更看重的是实际作战能力,而非精密工艺和隐身性能。
苏-57的设计思路注重“能打就行”,这种理念或许符合俄罗斯军队的需求,但在国际市场上,这样的设计风格可能会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未来俄罗斯若想通过苏-57打开五代机市场,可能需要在精密制造和隐身技术上有所突破,同时,它也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明确产品定位,找到合适的市场切入点。
苏-57的表现引发了关于五代机设计思路的广泛讨论,展现了俄罗斯航空工业在隐身和工艺上的独特见解。
在五代机领域,苏-57的优势在于其实战经验和俄罗斯式的“务实”理念,但要想在全球市场上立足,俄罗斯航空工业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和努力。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2024-11-04 23:03北京——来华苏-57身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