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改名“大学”,四川改名最失败的高校,原校名很霸气,现在名字像民办学校

小时光的笔记 2025-02-05 11:30:39

大学改名,早就成了一个全民热议的老话题了。有高校靠改名翻身,比如“长沙交通学院”改成了“长沙理工大学”,瞬间档次拉满。但也有高校改名之后不仅没提升影响力,反倒让人一头雾水,比如今天的主角——西华大学。

01

我们来看看西华大学的前身。

1958年成立时,它叫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后来改名为“成都农业机械学院”,再到1983年定名为“四川工业学院”。

四川工业学院这名字一听就很“硬核”,工科背景清晰,地方特色鲜明,当年在机械制造、流体机械等领域可是响当当的“川内种子选手”。甚至可以说,四川工业学院曾经是很多工科生的“职场护身符”。

谁能想到2003年学校与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并改名叫“西华大学”。这名字,听着确实文艺点,也好像更“综合”了,问题是,改名的“灵魂”完全没了。

从字面上看,“西华”既没有行业指向,也没有区域特色。你说它是川内的“重点名校”?这名字一出,听起来倒像是哪个不知名的民办高校。

更尴尬的是,全国还有“东华大学”、“南华大学”、“北华大学”,网友们干脆给这些“华”字辈的学校起了个外号:民办F4。

02

改名不仅仅是换个名字那么简单,它还是一所学校历史、文化、专业特色的体现。而西华大学这名字,硬是把“工业”的核心标签给抹掉了。本来大家提到你就是“工科牛校”,现在一改,啥特色都没了,还真成了“万金油”学校。

改名之后的西华大学,失去了过去的“工科气质”,但又没能成功打造出“综合大学”的形象。

校名的尴尬还让它在招生中吃了不少亏。很多考生和家长一听“西华大学”,压根没想到它是继承了四川工业学院这样一个老牌工科学校的底子,反倒觉得它是不是个不入流的民办院校。

不过西华大学的实力并没有因为校名问题而完全垮掉。它的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研究生推免资格都还不错,可惜的是,这些亮点因为名字问题,往往没能被考生和家长关注到。

03

改名翻车的高校还有没有“翻盘”的可能?

要“翻盘”需要做到两点:

第一,重新梳理自己的学科优势,找回核心竞争力。

第二,在品牌推广上下功夫,让社会重新认识到这所学校的实力。

像河海大学,虽然名字听着也“像民办”,但人家靠水利专业做到全国第一,硬生生把“河海”两个字变成了行业金字招牌。西华大学如果也能在某些领域做到顶尖,校名的问题或许就不再是问题。

或许真正的教育强校,不需要通过改名来证明自己,而是以实力和特色赢得尊重。正如一句老话所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只有扎扎实实办好教育,才能让一所学校真正成为“响当当”的名校。

0 阅读:0
小时光的笔记

小时光的笔记

分享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