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枪式图说.清手钞本
长枪为明代铁兵器。其方棱扁如荞麦,前头尖锐,用于透刺。这册《长枪式图说》为清末的一个手钞本,作者不详。前文有戚继光《长枪总说》:长枪之法,始于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
枪是一种在长柄上装有锐利尖头的兵械。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原始的长枪仅仅将木棒头削尖就是了。汉时的枪与矛的形制相似,多以长木杆或竹竿为杆,装上锐枪枪头,配以枪缨即制成。
不同用途的长枪其长度各不相等。用于车战、骑战的枪显长,用于步战的枪显短,用于守城御寨的枪显长,用于进攻的枪则短。长枪可达八米之余,短枪可为一点三米之多。
现代武术中枪术竞赛套路用的枪,其长度不能短于本人直立直臂上举时从脚至枪尖的长度。
杨家枪,因舞时如梨花摇摆,故全名“杨家梨花枪”,又名梨花枪,在明代被誉为最上乘的枪法,古兵武《阵记》、《剑经》、《武编》、《纪效新书》等均有记载。
大众关于杨家枪的印象,多数是来自杨家将,除此之外,还有《射雕英雄传》等小说 。杨家枪被武林公认为第一名枪,传说始于宋代,但何人何时所创,均无定论,有待考证。
一说为南宋末年红袄军首领李全妻子杨妙真所创,见于《宋史·李全专》。但是杨家枪是明清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枪术流派,确是有据可查。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长兵短用说篇》中指出:“杨家枪变化莫测,神化无穷,天下咸尚之。”俞大猷在《剑经》中也说“山东、河南各处教师,相传杨家枪法。”吴殳在《手臂录》中进一 步指出,“杨家枪,学之易,用之利,大有益于行阵”。
从以上引证明显看出杨家枪早在明清两代就已享誉武林,受到尊崇。杨家枪能名垂古今,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较早地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枪法理论和精妙实用的枪法体系。
杨家枪的技击战术特点是以“快”为主,注重虚实兼备,刚柔相济,出招时锐不可当、虚实相生,回撤时迅疾如风,稳重而大气。杨家枪有一绝,一旦得手之后便乘势一戳,敌人再无翻盘机会,正是“乘胜追击”的绝佳体现。相关记载如:“枪是伏腰锁,先扎手和脚。疾上又加疾,扎了还嫌迟。”(《纪效新书》),“锐进不可挡,速退不能及。” (何良臣《阵纪》)。
长枪式图说
长枪总说
长枪总说
长枪总说
长枪总说
长枪总说
长枪总说
长枪总说
长枪总说
长枪总说
长枪总说
长枪总说
长枪总说
长枪总说
长枪总说
长枪总说
夜叉探海式
四夷宾服式
指南针式
十面埋伏式
青龙献瓜式
边拦式
铁翻竿式
跨剑式
铺地锦式
朝天式
铁牛耕地式
滴水式
骑龙式
白猿拖刀式
琵琶式
灵猫捉鼠式
泰山压顶式
美人认针式
苍龙摆尾式
开鸿门式
伏虎式
推山塞海式
鹞子扑鹌鹑式
太公钓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