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4年世界杯的举办权几乎板上钉钉地要交给沙特阿拉伯了,这一消息让整个足坛再一次充满了争议和讨论。
要知道,这可是国际足联第一次用一种可能不需要投票的方式来决定一个世界杯的主办国!
按照目前的情况,沙特是唯一的申办国,会议只需要通过这个决定就算尘埃落定了。
但这个通过的过程到底是全体成员投票表决,还是鼓掌表示同意,目前还真说不清。
鼓掌?
这可真是足球史上听起来最不像足球的决策方式了。
先来说说这次事件的主要吃瓜群众——英足总。
他们现在内部正在激烈讨论,要不要站出来对沙特承办世界杯的事表个态。
按照他们内部流出的消息,态度很微妙:既想表达对沙特的某些政策的不满,又担心抗议会显得鸡肋。
嘴上抗议,脚下却还得上场比赛,这就好比一边骂餐厅菜不好吃,一边吃得干干净净,怎么看都有点尴尬。
其实,英足总的这种犹豫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时,他们可不是没尝试过表态。
当时为了争取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英足总联合其他几个欧洲国家呼吁国际足联推动经济补偿计划,结果怎么样?
国际足联压根没搭理他们。
后来,英格兰队长哈里·凯恩还打算戴个彩虹袖标支持LGBTQ群体,最后在国际足联的压力下,这事也不了了之了。
换句话说,英足总的抗议就像一场没有观众的独角戏,喊破喉咙也没人回应。
这次面对沙特,英足总内部传出的警告说白了就是怕重蹈覆辙,抗议了也没用,反倒显得自己不够聪明。
跟英足总比起来,挪威足协就要直接得多了。
他们早早就表明了立场,明确反对沙特申办,并表示不接受鼓掌通过这种不透明的决策方式。
挪威的态度可以说是一贯的,之前反对卡塔尔申办,现在反对沙特,反对的理由也差不多:人权问题、劳工待遇以及缺乏透明度。
虽然他们的立场坚定,但其他足协可能不会跟他们站在一边,国际足联的这套默契规则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更容易接受。
挪威足协这种孤军奋战的姿态,让人忍不住心疼几分:他们坚持原则,但现实却往往让原则显得无力。
至于国际足联呢,他们现在俨然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
自从卡塔尔世界杯开始,关于他们决策方式的质疑声就没停过。
这次沙特的申办过程更是让人觉得扑朔迷离:唯一的申办国,其他成员似乎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
有人调侃说,国际足联的这套流程就像一场只有一个选项的考试,不管你选什么,结果早就定好了。
这件事的讨论也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一位网友评论道:英足总这次的态度说白了就是怕丢面子。
要是抗议了却还得去比赛,那就太讽刺了。
与其纠结这个,不如干脆联合其他国家,一起对国际足联的这套流程提意见,这才是更有意义的抗议。
他的观点确实很有道理,但问题是,这种联合行动的难度可想而知。
尤其是在利益和现实面前,每个国家的选择都不尽相同。
另一位网友则更直接:沙特申办世界杯这事,其实和卡塔尔当年的情况很像。
人权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国际足联的选择显然并不在意这些。
与其对着沙特喊抗议,不如从国际足联的制度上找问题,比如推动更多透明的决策方式,或者呼吁更多国家有实际的话语权。
这样的评论虽然有些理想主义,但却点出了问题的核心——国际足联的权力结构和规则透明度,一直是争议的根源。
还有网友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沙特现在花大价钱办世界杯,背后自然有他们的考量。
可以看到,近几年他们在国际体育上的投资力度很大,网罗大批顶级球员,办各种大型赛事,世界杯只是其中一步棋。
与其一味指责,不如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沙特是不是在用体育来改变自己的国际形象?
这种软实力建设,可能比我们想的更有深意。
这个观点让人耳目一新,站在沙特的角度看问题,也能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还有一部分网友觉得整个争议都没必要:不管沙特承办与否,世界杯还是那个世界杯。
大家看球是为了享受比赛的乐趣,至于主办国是谁,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过去的争议难道少吗?
真正能决定足球未来的,还是球员和比赛本身,而不是这些场外的新闻。
这样的看法似乎有点逃避现实,但也代表了不少普通球迷的心声。
2034年世界杯的举办权归属沙特,已经几乎没有悬念。
这件事牵扯到的,不仅仅是足球本身,还有国际政治、人权问题、规则透明度等复杂的议题。
从英足总的犹豫,到挪威足协的坚持,再到网友的各式观点,每一种声音都在提醒我们,足球早已超越了一项单纯的体育运动。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场围绕世界杯的赛前争论,已经注定会在未来的日子里被反复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