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对于中国科幻视野,这回我们又能多放心一点

黑白文娱 2023-02-03 10:51:35

《流浪地球》这个项目从最初起,其实就有一个核心命题,即什么是中国科幻故事的灵魂和中国观众的熟悉感,第一部解构了中国人的家园情怀,而如今我们看到的第二部,它有去埋入中国人熟悉的集体主义、团结精神等,但负责任地说,没有生硬灌输,而是较好地落入更普世的人类文明命运主题中,既中国又不囿于中国,进行着自己科幻视野和格局的提升。

而到故事层面,《流浪地球2》开始建立起更庞大的世界观,它将时间线回拨到最初之时,世界认清了太阳系将灭绝的境遇,开始做出关乎人类命运的一系列关键选择和行动,由此铺展开了整整一个时代的动荡。人类在黑暗中行走,人性、理性经不经得住考验,影片开始直面这一层。

作者:蓝二

编辑:王子之

版式:王威

四年之后,《流浪地球2》来赴约了。

2023年春节档,截至发稿时,《流浪地球2》票房已破4亿,位居春节档影片票房第一名,微博大V推荐度高达97%,烂番茄指数上涨至86%。从首映到正式上映,走出影院的人们,重复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比1更好”。

这样一个非常浓缩的评价,却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成为更多人涌向这部影片的判断标准,确实对于今天的中国科幻片而言,《流浪地球》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坐标系。

科幻视效更牛更炸,关于人类文明和命运共同体的精神表达更到位,小人物和大群像塑造更加丰满,商业大片节奏更纯熟——每一面都均衡地进了一大步,这就是《流浪地球2》交出的答卷。

值得一提的是,《流浪地球》这个项目从最初起,其实就有一个核心命题,即什么是中国科幻故事的灵魂和中国观众的熟悉感,第一部解构了中国人的家园情怀,而如今我们看到的第二部,它有去埋入中国人熟悉的集体主义、团结精神等,但负责任地说,没有生硬灌输,而是很好地落入更普世的人类文明命运主题中,既中国又不囿于中国,进行着提升自己科幻视野和格局的努力。

一、科幻第二集,描摹“人类简史”文明传承

人类将带着地球家园,经过2500年的漫长流浪,在100代人后,到达宇宙中新的生存地。

这一核心设定尽管已经很熟悉,但每次细想还是会被这份重量感压制住。想想看,这样一份时间长度相当于从春秋战国一直到今天,世界会有多少轮巨变、分裂、重整,怎么能保证这么一个看不见的、跟所处当下无关的目标,是始终被锁定和始终被推进的?怎么能保持不遗忘和不退却?

《流浪地球2》就是在从头揭示这超越想象的悲壮挑战。

前作《流浪地球》,讲的是地球流浪过程中一次特殊的危机,它将观众初步引入了这个世界;而《流浪地球2》,则开始建立起更庞大、更完整的世界观,它将时间线回拨到最初之时,世界认清了太阳系将灭绝的境遇,开始做出关乎人类命运的一系列关键选择和行动,由此铺展开了整整一个时代的动荡。

有了这个扩容的时空宽广度,这部电影中的表达容量和内容层次完全不同了,相信不同的观者会得出不同的感悟,而我们在其中最受触动的是,因为故事有了一种“历史感”,它让我们能够看到关于人类文明传承的一些更完整的推演——这种“传承”,比我们日常熟悉的那层正面意义,要立体和复杂得多。

比如在人类的传承中,不确定的时候,其实远比确定的时候要多:是熬上100代人到达新家园更好,还是让人类即刻“逃入”数字世界更好?是保留下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人,让文明以熟悉的方式延续,但中间将经历的危机无法预估,还是让意识永生在数字世界,但它的存在与演变人类可能无法以任何经验控制?

更糟的是,即便选定一条路,也都是迫不得已的路,要承受的苦难太多。冰川消融海水倒灌,一个个家乡被淹没在海底深处。天空变成灰白与昏黄,温度远离人间,常年是冰雪寒冷。自然生态系统严重破坏,人们没有充足的食物。地球随时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些碎石进入气层,或是逃离太阳月球的轨道距离稍微发生微毫意外,至少就有一批人类会遭遇不幸。到最后,整个世界还将迎来对文明最大的背离考验:让一半人活下去,而放弃一半人。

悲观、怀疑、愤怒、纷争,人类在黑暗中行走,人性、理性经不经得住考验,《流浪地球2》开始直面这一层。

在这样的过程中,人类能不能找到自己的精神锚点?

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决策人物周喆直与他的助手郝晓晞在头与尾重复了两次的对话:

“这公平吗?”

“危难面前,唯有责任。”

当你让自己真正进入这部影片,看着不同的人们如何以自己的方式不断地走近这一方向,你能接收到内心的那种热血和感动。

因为责任并不是大道理,它恰是最真实、或许也是最可持久的动力,推着人们在纷争与自我中,无形地走向了同一个方向。因为有让自己国民活下去的在位职责,彼此攻击的各国决策者们,当面对最关键的决定、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时,他们会放下政治结成共同体。因为有保存后继力量的责任,必须赴死时,所有五十岁以上的战斗者自己站了出来。因为有父职的天性,想要为孩子交换活下去的机会,刘培强、图恒宇这样的普通人走到了保卫地球的一线。因为所有人都逃不掉,要让自己活下去,那别人不愿付出时我们就不能也摆烂。

在片中,人工智能MOSS说,人类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这其中的意味,或许不仅仅指的是一次次的选择所解决的危机、所摸出的方向,它还让我们看到了因一次次选择的影响,人类漫长路途中一个最关键的希望出现了,就是精神认知的传承。

当郝晓晞与师长第二次关于“责任”的对话,已经学会接受人类存续中必须有的牺牲,“流浪地球”计划就有了下一任的坚定推动者,使得它不会经一代人而终;而郝晓晞也走上了与师长相同的轨迹,开始挖掘和影响起了再下一任的接班者。

当生死关头前辈马兆的选择是放弃自救而先将关键密码器扔给图恒宇,而图恒宇发现来不及自救时也选择了同样的优先级,反复努力让自己女儿的“数字生命意识”记住密码;当先有父母为守护家园牺牲,再有师父张鹏把活下去、坚持下去的希望给了自己,刘培强开始了在太空中漂泊守护的极端孤独生活——这些都为此后的危机,留下了关键生机,而拯救地球,也开始到了他们下一代的手中。

这样的循环与延续,或许才能在漫长的黑暗中,在看不到终点的希望、益处与己身无关的千年跋涉中,一代代地留下始终不绝抱有希望的理想主义,和不计公平也勇于赴死的英雄主义——这正是所谓传承,最令人震撼的核心。

原著作者刘慈欣在首映礼上谈到自己对《流浪地球2》的感受时说,第二部中创作者们原创的数字生命、虚拟世界生存的议题,与现在时代下的技术发展现实贴得很近,更立体丰满。而观众眼中看到的现实性还不仅如此,三年疫情期给了今天的人们一个特殊的体验与观察期,很多人感受到的世界状态、社会问题,与这部影片中描摹的人类存续状态有着很多可以提炼的真实呼应。罩在科幻外衣之下,《流浪地球2》上演的正是一段高度真实的“人类简史”。

二、科幻发展扛鼎者,没让人失望

关于人类发展的思辨,是每部科幻作品必须回答的题目,而在此之外,《流浪地球2》作为中国科幻片现下的扛鼎者,业内业外都期望看到它的制作突破,作为春节档上映的影片,观众也期待更精彩的电影享受——主创团队不敢夸功,提出的自我预期是比之前做得“好一点点”,但目前看来是超额完成了任务。

这部新的影片,可以说是毫不回避各种应该被做到位的重大场景与科幻想象,硬刚硬核地大幅呈现。与此同时,对镜头语言的精良雕琢,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匹配科幻呈现,让人看着极其燃极其炸,另一方面,又多次很好地表达出了这样的宇宙级命题中,或宏大或悲壮或孤寂的情绪。

非常典型的一些设计,比如整个太空电梯的构建,创作者们抱着“宇宙级高速公路”的想法,对它的体量感、重工业质感以及现实基础做了非常精细的研究,最后呈现出了一种极其写实的真实感,但同时又有直插云霄的压迫气势。而且落到细节处,影片还将其运行和乘坐的特性巧妙融合到剧情发展中,既有着各国学员一起练习、适应时喜感十足的画面,通过一组持续发生着小变化的重复取景,记录着这帮同行者结下友情、爱情的温情过程;也有着利用失重特性而做出的一场光有拳还不够、还得用点脑子和设计的打斗戏份,非常有记忆点。

影片前半段的一个绝对重场戏,是数字生命派对流浪地球计划发动恐袭,侵入系统控制整个场域中无人机群与太空电梯的操作,其间运镜不断切换,将人不时代入作战视角,十分过瘾;而两派空战本就让人目不暇接,随后上方太空空间站被炸,庞然巨物砸落而下,压制性地摧毁太空电梯与地面场域——虽然于剧情中是重大损伤——对于观看者来说,这种破坏感,真是非常震撼的视觉刺激。

随着剧情的进展,地球面貌持续发生着快速而重大的变化,创作者则用镜头语言在很多细节处很好地呈现出了这种人类文明伤痕。比如中年时的刘培强陪着自己的妻子再回已如“鬼城”似的家乡,曾经最繁华的连片的高层建筑,剥落得只剩一个个光秃的窗口,远景中那数以百计的破口中,只有这两人渺小地存在着。到了末尾,当行动队跳入深海执行任务时,镜头中又一次带到了被淹没的建筑,此时只剩下一个个黑洞似一张张吞噬的巨口,不知何时再能见天日。

而影片末尾关于月球的行动,更是精彩到留下满满令人惊艳的场景与令人泪崩的情节。当飞行员在月球等待最终的指令时,他们坐在地上静静望向地球,此时的他们隐在灰色月球表面的黑暗阴影中,而远处的地球则依然是这颗蓝色星球最美的状态,在这对比中,那种不舍依恋与决然悲壮,在静默之中激烈地涌动。

实打实的,整部影片的审美与制作,完成了一次很大的自我提升。

那么下面或许只剩下一个问题了,不少观众担心甚至排斥,这种以我国为英雄主视角讲述的故事,会不会有太过平面的、硬上价值观的状态?

很肯定地说:没有。

正如前文我们提到的,这部影片更好地去呈现了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述,因此从整体来讲,是偏群像式的人物塑造,为了观众的亲切感,中国人物群体自然是主群像,但带到更多国的群体时,也通过他们去多元地体现人类在危难面前公正、勇敢、利他的具希望之处。落到个人塑造上,以不惜犯法也要救女儿的图恒宇、用上天交换儿子生存机会的刘培强为典型,都在打造更立体的、且真实得可能引发不同争议的人。

而从整体影片节奏与观感上,在这样一个具历史感、悲壮感、有表达的长叙事中,创作者也从大众性的角度以轻喜、惊险、温暖、热血、感动等多元因素对内容做融合与变化,试图给观众提供更好的观影感受。

在影片上映前郭帆导演就说,做《流浪地球2》时,以为会是有前作基础的“从1到2”了,没想到依然感觉是“从0到1”,可见中国科幻制作之挑战;他也说,做这个系列科幻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地摸排尝试并记录总结,希望至少能做到发现和排除掉一些“错误项”,为后面中国科幻内容的创作,提供好一些的起点和基础。这是《流浪地球2》对于自身以及对于产业的一些传承努力。

目前看来,无论从《流浪地球2》的内容留白,或是从背后的一些基础准备,开发第三部的可能性都存下了,因此我们也期待在这个春节档《流浪地球2》取得理想中的好成绩,让中国科幻的这程路继续走下去。

THE  END

0 阅读:9
黑白文娱

黑白文娱

黑白文娱,有视角有料有故事的文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