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为鉴起底电诈那些套路

时光荏瞭望 2024-11-20 14:17:25

  “做任务刷单有返利,无风险稳赚钱。”“你的银行卡涉及一起案件,需要将钱转到‘安全账户’。”“你在平台上购买的百万保险从下个月起就要定期每月扣 2000元的费用了。”……你是不是也收到过这样的电话或信息?互联网、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在为我们提供诸多便利的同时也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其中,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冒充公检法、线上诈骗+线下取钱+网约车上门取现、网络婚恋交友等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本报梳理了近期发生在我省的一些电信网络诈骗案例,以案为鉴,提醒广大读者守好自己的“钱袋子”。套路 刷单返利  刷单返利类诈骗仍是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一种诈骗类型,主要以招募兼职刷单、网络色情诱导刷单等复合型诈骗居多。诈骗分子在骗取受害人信任后,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诱骗受害人做任务,再以“连单”“卡单”等借口诱骗受害人不断转账。此类诈骗发案量和造成的损失数均居首位,受骗人群多为在校学生、低收入群体及无业人员。  小额返利已到账,再充值4.5万元就可获大额返利?  近日,洪雅县居民赵某因心存侥幸想要“以小博大”,差点就被诈骗分子骗得团团转。洪雅县公安局洪川派出所反诈民警及时出手,经2个小时轮番劝阻,最终为赵某按下受骗“停止键”。  11月4日20时许,洪雅县公安局洪川派出所反诈中心响起预警指令,显示辖区居民赵某可能正身陷电信网络诈骗,情况紧急。接到指令后,洪川派出所反诈民警迅速拨通了赵某电话,后将其带回派出所进行劝阻。然而,初次沟通并不顺利,当民警告知赵某正遭遇诈骗时,赵某表示自己没有遇到电诈,也没有下载过任何涉诈软件,也未向陌生账户转账。见此情形,民警没有放弃,决定从赵某的社会关系入手,联系到了他的女友刘某某,邀请她一同来到派出所进行劝阻。民警表示愿意帮助赵某查看手机相关软件,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见民警如此坚持,加之女友的劝说,赵某最终同意将手机给民警查看。  民警一看就发现,11月3日,赵某下载并登录了一款陌生的聊天App。经询问,民警得知该软件并非在正规平台下载,里面涉及“做任务”“提现”等字眼。民警意识到这些都是典型的诈骗套路,但赵某依然否认该软件存在风险,坚持自己心中有数,不会被骗。赵某表示,起初的每次小额返利都已经到账,自己只需再充值45000元,就将获得20万元的大额返利。  民警紧急联系了赵某在柳江镇的父母,将情况一一告知。父母立刻赶到洪川派出所,与民警共同对赵某展开劝阻。  在派出所内,民警将刷单返利类诈骗的套路告诉赵某,并精准预判了该涉诈App的下一步动作。此时,赵某才意识到自己距离被骗仅一步之遥。  在征得赵某同意后,民警卸载了手机内的涉诈App,并为其下载了国家反诈中心App。赵某表示非常后怕,在感激民警帮助其挽回经济损失的同时,又对自己的盲目自信表示惭愧。  徐雅兵扫快递里宣传单二维码 她的2.5万元差点没了  “这就是诈骗!千万不要转钱!”近日,在接到反诈预警提示后,成都市公安局龙泉驿区分局洛带派出所民警立即联系上陈女士,在电话中进行劝阻。同时,民警迅速赶往陈女士所在位置。  见民警到来,陈女士十分激动地告诉民警,其于11月14日取了一个快递,快递里有一张宣传单,上面写着免费领取奖品,她扫描了上面的二维码,随后加入一个微信群。群里的“老师”发送了一个链接,称可以通过做任务进行刷单返利,无风险稳赚钱。看到群成员都在发赚钱提现的截图,陈女士动心了,当即就下载了这款App,并在App里充值了5000元开始刷单。  刷单前期,陈女士提了几百元的利息,十分开心。这时,“客服”说,如果想要获得更多利息,就必须升级成为学员。想着这赚钱的方式如此简单,来钱也快,陈女士便按照“客服”要求去银行取了2万元,并凑够了2.5万元。正打算将现金送出去的时候,民警打来了电话。  “幸好没把钱送出去!”陈女士后怕地说道。“这明显是以中奖扫二维码为引流方式,打着兼职刷单的名义进行诈骗!”民警向陈女士解释道。意识到被骗的陈女士立刻将涉诈App删除,并感谢民警的及时劝阻。离开时,民警再次嘱咐道:“诈骗分子都是以‘返利高’‘发福利’这些字眼让你放松警惕,不要被免费的‘小恩小惠’迷惑,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套路 线上诈骗+线下取钱+网约车上门取现  诈骗分子通常先通过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冒充公检法等诈骗手法对被害人实施诈骗,在获取受害人信任之后,便以需要“支付手续费”“缴纳解冻金、保证金”“投资入股”等理由,诱骗受害人将大额现金或黄金通过快递或网约车运送到指定地点,在实施诈骗的同时“洗白”诈骗资金。诈骗分子不见面、不现身就能成功获取现金或黄金,以此进行资金转移,此类手法相较于线上转账而言,更加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网约车变“运钞车”转移诈骗赃款 警方火速拦截  “警察同志多次电话联系我,始终不放弃,帮我阻止了资金被骗,真的非常感谢!”近日,诈骗人员通过“线上诈骗+线下取钱+网约车上门取现”的方式,将网约车当作“运钞车”转移诈骗赃款,德阳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火速拦截,为被骗群众挽回损失3万余元。  10月27日16时,德阳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反诈中心接到线索,有辖区群众正遭受“网络退费”电信网络诈骗,邮寄现金给诈骗人员。接到指令后,该分局反诈中心立即联合该分局旌东派出所展开排查工作,通过到银行查询近日取款信息,并调取相关资料,终于联系到被害人王女士。面对民警电话中关于“网络退费”的询问,王女士情绪激动,坚决否认被骗,并称邮寄此笔费用是给其妹妹作结婚之用,随即便将电话挂断。见此情形,民警并未放弃,多次拨打王女士电话,但电话不是处于通话中,就是被直接挂断。在打了将近20个电话后,民警终于再次联系上了王女士。经过民警耐心讲解,王女士这才确信自己遭遇了诈骗,随即民警来到王女士家中进一步了解情况。  据王女士反映,其在网上办理退费,按照所谓的平台客服要求,需取现后下单邮寄到指定地点,任务完成后才能退费。随后,王女士用纸箱将现金包装好后,在某网约车App下单,将其运往诈骗人员指定地址。了解情况后,民警迅速与网约车司机取得联系,表明警方身份,要求司机立即返程,同时进行追赶,最终将网约车拦截,追回了王女士寄出的3.24万元现金。  10月28日上午,民警将被骗资金返还给王女士。接过失而复得的被骗钱款,王女士既高兴又懊悔,表示今后一定会擦亮双眼,加强防骗反诈意识和能力。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俞阳刷单任务升级垫付保证金 她被骗30万元  11月2日,荣县刘女士收到一个匿名“大礼包”,拆开后看到里面有一张“双十一”购物活动的宣传单,上面印着“0元购物,多重返利”。为参加返利活动,刘女士扫码添加了助理“向洁”的账号,被拉进一个QQ群,通过群内链接下载了一个名为Sky.Mc的App。  助理“向洁”称在App上刷单可以得佣金,刘女士做了前几次任务后,果真得到了相应佣金。但刘女士再次领取新任务后,“向洁”称任务升级了,需要垫付保证金,任务完成后就会退回。尝到甜头的刘女士深信不疑,分几次转账后,对方称刘女士操作错误,为控制风险,需要打包现金,通过网约车发往指定地点。  刘女士在“向洁”一步步引导下,准备好了现金,在白纸上写好“非取货本人请勿打开”“如有打开,损失自行承担”等后,贴在装钱的纸箱上,预约网约车,分4次将307000元发往指定的宜宾市、自贡市、内江市等地。  待刘女士反应过来报案时,被骗资金已被诈骗团伙转移。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李泽熹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郭建民套路 网络婚恋交友  诈骗分子通过在婚恋、交友网站上打造优秀人设,与受害人建立联系,用照片和预先设计好的虚假身份骗取受害人信任,长期经营与其建立的恋爱关系,随后以遭遇变故急需用钱、项目资金周转困难等为由向受害人索要钱财,并根据其财力情况不断变换理由提出转账要求,直至受害人发觉被骗。3年仅见面两次 她被“男友”骗走38万元  做生意、做工程,还有很多有钱的亲戚和朋友……然而,身份多变的恋爱对象却只有一个目标——诈骗!近日,眉山市公安局彭山区分局江口派出所侦破一起诈骗案,抓获并刑拘犯罪嫌疑人1名。  2021年,犯罪嫌疑人刘某某与魏某某相识,两人很快进入“恋爱”状态。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刘某某称自己做洗发水生意亏损,需要一笔资金,魏某某听后给了35000元。在发现魏某某给钱如此痛快后,一场长达3年的诈骗就此开始。在后续的“恋爱”相处中,刘某某以自己做工程发不起工资为由,陆续通过电话向魏某某要钱,后扮演自己因打架被拘留,让魏某某给自己的亲戚转钱“捞”人,事后又告知魏某某自己要出去避避,暂不联系。  2024年的一天,魏某某正准备与刘某某聊天时,发现不仅消息发不出去,电话也打不通,这才慌了神。恋爱了3年的“男友”竟然突然消失不见,想起多年来的转账,魏某某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于是报了警。  江口派出所调查发现,刘某某累计骗取魏某某38万余元。通过调查摸排,11月1日,民警发现刘某某出现在乐山,锁定其活动轨迹后在出租屋将其抓获。  经查,刘某某,48岁,峨眉山人,无业人员,2021年与魏某某认识并确定关系。然而,在“恋爱”的3年里,两人仅见面两次,刘某某甚至记不全魏某某的名字。问其突然“失踪”的原因,刘某某表示,魏某某的存款应该被骗得所剩无几,自己应当“见好就收”。  目前,刘某某因涉嫌诈骗已被公安机关刑拘。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熊勇套路 冒充公检法  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政府部门等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QQ等与受害人取得联系,以受害人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藏毒、护照有问题等为由进行威胁、恐吓,要求配合调查并严格保密,同时向受害人出示逮捕证、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虚假法律文书,以增加可信度。为阻断受害人与外界联系,诈骗分子通常要求其到宾馆等封闭空间配合工作,诱骗其将所有资金转移至所谓“安全账户”,从而实施诈骗。把钱转到“安全账户”才可避责?假警察真诈骗!  近日,眉山市公安局东坡区分局识破一场冒充公检法骗局,帮助市民李女士成功止付60万元。  东坡区公安分局通惠派出所近日接到辖区一银行网点报警称,李女士到柜台要求解除非柜面交易限制并申请提高日交易限额,怀疑其被骗。接警后,民警立即赶到网点核查,发现李女士账户近7日已有多笔转账,流出金额5万元。但面对民警及银行工作人员的询问,李女士一概不理,民警便将其带回派出所。经过3个小时的轮番开导和反诈宣传,李女士最终将事情来龙去脉说了出来。原来,11月6日,李女士接到一通自称眉山某派出所民警的电话,称她的银行卡涉及一起重庆的案件,同时经该民警推送,她加上了“重庆公安民警”的微信,对方发来了警官证照片和银监局冻结账号的通知,并表示李女士将其银行财产打到“安全账户”才可避责,且不可告知任何人,否则会连带子女受罚。对此,李女士深信不疑。  隔天,对方便通过微信语音,指导李女士操作,引导其前后多次转账共计5万余元到“警方指定账户”。同时,李女士还受对方指引,以购买60万元理财产品才能赎回前期款项为由继续转账。还好民警及时赶到,识破冒充公检法的骗局,成功止付。  陈奕兴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熊勇套路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  诈骗分子主要通过网络平台、短信等渠道发布推广股票、外汇、期货、虚拟货币等投资理财信息,吸引目标人群加入群聊,通过聊天交流投资经验、拉入内部“投资”群聊、听取“投资专家”“导师”直播课等多种方式获取受害人信任。在此基础上,诈骗分子打着有内幕消息、掌握漏洞、回报丰厚的幌子,诱导受害人在特定虚假网站、App小额投资获利,随后诱导其不断加大投入。当受害人投入大量资金后,诈骗分子往往编造各种理由拒绝提现,而是让其继续追加投资直至充值钱款全部被骗。还有部分诈骗分子通过网恋方式骗取受害人信任,再通过诱导虚假投资理财等进行诈骗。此类诈骗的受骗人群多为具有一定收入、资产的单身人士或热衷于投资、炒股的群体。轻信网络投资理财 女子差点掉入充值陷阱  “警官,麻烦帮我们看看这个投资是不是真的呢?我在这个App里充值了不少钱,但是每当要提现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问题,现在客服让我再充2万元升级VIP,我们有点不敢下手了。”11月13日,代女士和其丈夫来到成都市公安局龙泉驿区分局北干道派出所,询问其在网上下载的投资理财App的真实性。  民警接过代女士的手机一看,立刻察觉不对劲,这明显是一个打着投资理财名号的诈骗软件。“你在哪儿下的这个软件,这明显是网络诈骗,你充再多的钱也不能提现,这就是个无底洞!”民警问道。  代女士告诉民警,她不久前在微信上看到一个公众号推荐投资理财的信息,点击查看了几篇理财文章,觉得分析得头头是道,十分专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代女士扫描了公众号文章下方的二维码,加入了群聊。进群后,代女士看见群里讨论得热火朝天,群员不停地在发送收益到账截图。于是,在所谓的“投资导师”的推荐下,代女士也跟着下载了一款理财App。  起初,代女士在该App的投资中获得了收益,“刚开始,我赚的收益都能提现,我想着这赚钱的事儿能成。结果,当我想提现本金的时候,‘导师’却说要继续充值28000元升级成为VIP才能提现。”代女士告诉民警。因代女士手头资金不足未能立即支付,越想越不对劲的代女士和家人一同来派出所辨别投资真伪。  民警告诉代女士,这类投资App是典型的诈骗软件,并对代女士进行了反诈宣传教育,提醒其今后一定要提高反诈意识,切勿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套路 冒充客服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受害人购物信息后,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客服等,谎称网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快递丢失需要理赔或帮忙取消平台自动扣费等,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并通过共享屏幕或下载App等方式逃避正规平台监管,从而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此类诈骗的受骗人群多为电商平台的网购消费者或店铺经营者。  “客服”来电后,银行卡里的钱不见了  近日,成都市公安局龙泉驿区分局十陵派出所接连接到两起辖区群众报警,均称接到平台“客服”来电帮忙取消自动扣费功能,但在“客服”引导下,群众银行卡里的钱却不翼而飞。  “叶女士,你在平台上购买的百万保险从下个月起就要定期每月扣2000元的费用了。”11月11日,叶女士接到一通自称是某短视频平台客服的电话。叶女士一听就着急了,以为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触购买了不需要的服务,便在“客服”的指引下一步步打开了该平台App,同时开通了微信、支付宝的免密支付功能,又在“客服”引导下搜索了一项指定内容,随后手机页面弹出一个二维码。叶女士识别该二维码后,页面立刻跳转到支付宝,并显示支付成功的页面。看到银行卡上被转走的2万多元,叶女士才意识到被骗,遂立刻报了警。  11月12日,代女士也遭遇了相同的骗局。一名自称某短视频平台客服的男子通过电话联系她,称其申请了某直播服务,每月需支付800元。代女士表示自己并未申请,随后,该男子主动提出可以指导其“取消扣费”。在该男子的引导下,代女士下载了一款App,在指示下共享了屏幕,进行了人脸识别,并将验证码告知了对方。随即,代女士银行卡里少了3000余元。  目前,两起案件都在进一步侦办中。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0 阅读:0

时光荏瞭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