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伤被强制离队幸存,靠烧炭聚百余失散红军,45年成七大代表

小淇阅览过去 2024-11-03 09:44:39
前言:

“我必须要把战士们找回来,与敌军抗争到底。”

罗孟文拄着拐杖,一瘸一拐的开始寻找失散的大部队。

一路上充满了艰辛,另外,还要应对重重包围的敌人。

对此,罗孟文丝毫没有退缩,凭借着智慧,他躲过了一个个难关,失散的红军也逐渐重新聚集起来,他们重新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直到1945年,他成为了中共七大代表,这段传奇往事才被众人熟知。

敌后坚守

1934年,眼见着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不甘心红军继续做大,蒋介石于是便调集了百万大军,试图彻底剿灭杨赣苏区的红军们。

杨赣苏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乃是敌人向北发起进攻的交通枢纽,若是杨赣苏区失守,革命形势将岌岌可危。

得知此事,中央军区迅速进行工作部署,并将这项任务交到了最为熟悉杨赣苏区情况的罗孟文的手上。

“保证完成任务。”

30岁的罗孟文双眼透露着自信,向政治部主任贺昌拍着胸脯保证道,可要与数万反动派做抗争又何谈容易?

眼下,罗孟文手底下仅仅只有不到700余人,况且敌军还掌握着先进的美式装备,两相比较,这就是一场不公平的战斗。

但罗孟文却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在地图上不停的勾勾画画,最终确定在棺材岭设立伏击点。

年末,棺材岭战役打响,此场战斗足足打了2个小时,最终,在罗孟文的指挥下,敌人狼狈逃窜。

不过,罗孟文并没有被这次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以敌人的一贯作风,未来的战斗情况还会更加险峻。

果不其然,为了报棺材岭之仇,敌军隔日就再度掀起了更加猖狂和残忍的围剿,并对红军驻扎根据地进行了层层搜索,为了围困红军,他们不惜大肆焚烧农田,迫使战士们得不到粮食补给。

眼见革命形势愈加危急,罗孟文也明白,若继续再次出固守待援,早晚会被敌人一口吞掉。

于是,在向中央申请后,便率军向南方突围,与李乐天等游击队兵合一处。

在突围过程中,作为指挥官的罗孟文为了激发士气,更是多次深陷险地,不幸中了枪伤。

出于他的生命安全着想,部队决定命他暂时离队进行休养,等到伤情缓和时再重返部队。

对此,罗孟文虽然心有不甘,但他知道,如果自己再继续跟随大部队行军,难免会拖延突围节奏,成为大家的累赘。

所以,他只好服从了组织的安排,跟随警卫员杜上辉来到了吴才生家中。

但就在罗孟文走后,红十三团却遇到了致命危机。

突生变故

原来,团长陈义发早已收到了国民党的贿赂,伴随着敌人的追击越来越近,身为团长的他不是想着如何带领战士们走出困境,反倒是为了保全自己,将部队的行踪透露给了敌人。

在这场敌人早已准备好的包围战之中,红军战士们也是分身乏术,最终,红十三团近乎完全覆灭,仅有少量战士逃出生天。

就在敌人战后搜查时,他们却迟迟未发现作战目标-罗孟文的踪影。

起初,反敌军认为罗孟文是跟着战士们突围时,趁乱逃脱,于是便向各地发出了悬赏令。

“谁要能抓住罗孟文,赏2000元。”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罗孟文的耳中,虽然当时的他仅能依靠拐杖站立,但考虑到战士们的安危,他向吴才生表示,要去把那些逃脱的战士们重新集结在一起,再次拉起红军的大旗。

即便,但当天夜里,伤还没有好利索,他和警卫员便冒着淅沥沥的雨水,踏上了寻找战士的征程。

与国民党抗争多年,罗孟文深知敌人的脾气,在这一路上,其必然会设下岗哨对其进行拦截。

由于自己行动不便,为了避免引起敌人的注意,他与警卫员只能昼伏夜出,但这样的行军速度却这却让担心战士们的罗孟文心急如焚。

索幸就在这时,他们遇到了一位曾在苏区做过炊事员的老者。

此人名为老丁俵,如今正在一处废庙中做守庙人,从他的口中,罗孟文得知东郊区委书记刘永峰正在此处。

这让罗孟文大为惊喜,倘若能获得他的帮助,罗孟文寻找战士也就事半功倍了。

在老丁俵的帮助下,罗孟文很快与刘永峰取得了联系,可未曾想,就在他们二人会面后不久,反动派却循着踪迹赶了过来。

“你这里有匪首罗孟文的下落吗?”

彼时,罗孟文与刘永峰正隐藏在角落之中倾听着这一切,闻言,老丁俵装作一副憨厚的模样走上前去。

“我这破庙哪里容得下那种人。”

老丁俵装作十分厌恶罗孟文的模样,咬牙切齿的说道。

他的话打消了对方的疑虑,可正所谓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留居此处,并不是长久之计。

于是,当日罗孟文便与刘永峰告别了老丁俵,来到了另一名地下党员陈嘉诚的家中。

“能给我找来三张良民证吗?”

在敌后地区,良民证就是通过反动派关卡的唯一方式,而在听到诉求后,陈嘉诚急忙找来了自家两个弟弟,这才凑出了三张证件,而这也帮助罗孟文等人能够光明正大的经过反动派的岗哨,并于次日,顺利抵达万安沙坪。

这本是红军留守处,可未曾想罗孟文在这里却是根本找不到任何红军战士的踪迹。

莫非红十三团全军覆灭了?

经过多方打听,他们才从吴才生的口中得知,原来,在那场突围战中,虽然部分战士突围成功。

但面对着反动派的层层封锁,他们此时已是弹尽粮绝,只得在山上采野菜,以此果腹,就在这时,他们却中了敌人的埋伏。

眼下,战士们都被打散,极大的增加了寻找难度,而这让罗孟文十分着急,脚下的步伐也快了许多。

炭棚党组织

1935年,罗孟文重回赣州与水西区委取得了联系,并在此处寻找战士们的下落。

这天,正当他外出时,恰巧遇到了一伙卖柴的百姓,仅是扫了一眼,罗孟文就认出了这些人正是当时和自己同生共死的战士们。

随即,罗孟文一把将其拉到了角落,询问这段时期内战士们的近况。

原来在突围之后,战士们为了隐藏身份,一直在山上以砍柴工自居,这才躲避了反动派的围剿,他们的这番举动也给了罗孟文一个思路。

后来,罗孟文找来了一些雇主,并与其签订了合同,通过这种形式在山上搭建起了炭棚党组织,又重新聚集了曾经的百余名红军,这些人后来也在抗日战争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结语

中央从未忘记罗孟文的贡献,1945年,他以候补代表的身份出席了中共七大,在江西任职期间,更是连任三届政协副主席。

只是,那些曾陪他从抗战走来的战士们却没有他这么幸运。

1936年,曾与其并肩战斗的李乐天在一次外出开会途中不幸被敌人包围,最终壮烈牺牲。

而那些死在杨赣苏区的战士们则是成为了新中国成立的奠基石,但历史不会忘记他们的贡献,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也都会在党史上闪闪发光。

信息来源:

罗孟文. 中共党史人物传

1 阅读:16
小淇阅览过去

小淇阅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