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句古话: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出自《史记》,是指老百姓以粮食作为生存的根本保障。
咱们老祖宗几千年前就已经知道这个道理,所以生产粮食的农业,在今天被称为第一产业。第一产业作为国家的根基,起着“社会稳定器、经济压舱石”的关键作用。
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更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有人可能很难把粮食和战争联系在一起,但是,激烈的粮食战争偏偏每天都在我们的身边上演着,这就不能不提到美国在全球的粮食战,比如美国与阿根廷的大豆战,还有与我国的粮食战。
粮食
大豆“牵制”阿根廷阿根廷作为南美洲国家,其温暖的气候和大量的降雨决定了大豆成为阿根廷主要农产品,阿根廷政府将全国一半的土地用来种植大豆。
在1996年,美国把抗虫、高产的转基因大豆给阿根廷免费使用,使阿根廷当年的大豆产量大幅度提升,豆油产量、豆粕产量也都有提高,国家和农民都赚了一大笔。
从那时候开始,阿根廷和美国签订协议,免收种子专利费,阿根廷开始大批量从美国进口转基因大豆。
但是,转基因大豆的种子和正常的种子不一样,因为进行过基因改造,转基因种子只能使用一次,也就是说每年阿根廷政府都要向美国购买大豆种子。
大豆
尽管这样,高产的大豆转化为巨额出口利润,也让阿根廷欣然接受美国的转基因大豆,这就让原本大豆出口大国变成了大豆种子进口大国。
可就在阿根廷沉浸在发家致富的美梦里时,一向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的美国,突然变了口风。
从2005年开始,美国不再免费提供专利,阿根廷每年不仅要花钱购买种子,还需要向美国支付高额的专利费,如果不交钱,欧盟国家的大豆订单就会取消。
这一下阿根廷变得左右为难:如果不交专利费,明年的大豆产量一定会降低,那就会面临违约风险支付大量违约金,并且国内囤积的成品大豆也卖不出去只能造成积压。
还有最重要的,就是买不到新种子,又来不及改种其他作物,国内会造成严重的饥荒。
大豆
无奈之下,阿根廷只能乖乖向美国支付费用。
别看只是大豆专利费,要达到财政平衡,阿根廷就需要加税来填这个专利费的坑,这就相当于百姓得多交钱,出口买家也得多交钱。总之,阿根廷财政的主要来源已经被美国所掌控。
美国用小小的转基因大豆,就掐住阿根廷的脖子,轻松赢下这场战争。
不过,美国怎么甘心只坑阿根廷一个国家呢,其实,中美的粮食战,也一直都在进行着。
粮食
国有储备好应对我国建国后,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人口数量飞速增长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肉类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必需品。
当时,能够产油、又能饲养牲畜的大豆在我国的产量并不高,于是在1994年,中美签订了《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就在这时候,美国开始盯上我国的农业市场。
由于美国政府给大豆种植者提供大量的补贴,造成进口大豆的价格要比本土种植的成本要低一半。因为大豆卖不上价格,于是农民纷纷放弃种植大豆,商家只能选择进口大豆。
到了2000年,我国开始申请加入世贸组织,把粮食作为战争武器、获利手段的美国以及国际金融机构也蠢蠢欲动。
世贸组织
从2001年到2004年,国际大豆行情开始见涨,迎来一个高潮,国内的投资商和农民也开始大批量种植大豆,大豆油生产企业也开始增多。
到了2005年,国际大豆价格突然暴跌,这让刚刚投资还没有见到利润的商人和农民们损失惨重。
这时候,美国以及国际投资商开始对食用油企业进行抄底,趁机收购了大量企业。
在我们今天的市场里,经常看到的金龙鱼、胡姬花,其实是新加坡企业,而它的背后则有美国ADM公司的影子。
到了2006年,在资本的运作下,国际大豆价格再次上涨,以大豆为原材料的豆油、豆粕价格也随之疯涨,连带着猪肉价格也跟着上涨。
美国ADM公司
由于当时我国的国家储备还是以主粮为主,所以对大豆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产品的控制能力有限,只能眼睁睁看着美国从中国市场卷走了大笔资金。
最终,2008年,我国以行政手段对市场油价进行干预,并且让中储粮等国企进入市场,才控制住豆油疯涨的价格。
正在美国把目标转移到豆粕上时,美国地产行业引发的次贷危机爆发,美国不得不撤出资本应对国内的金融危机,这让我国有了更多反击机会,开始趁机在全球大量收购大豆。
我国虽然有18亿亩耕地,但是耕地是不变的,人口却在变。
耕地
那么,应不应该把以主粮为主的国家贮备改一部分做大豆储备呢?答案当然是不行。
毕竟主粮才是人们生存的主要粮食,所以以中储粮为首的粮食企业进入到世界粮食市场扫货,再与各地的企业进行仓储合作,就这样,我国才有了丰富的粮食储备。
有了大量的粮食储备,也就让我国成为一个超大的大宗商品平台,价格高时就卖出,价格低时就买进,这样既保证我国的储备,又能带来盈利。
从2005年之后,全球的粮食开始出现供应紧张的现象,刚刚缓过劲的美国又开始搞事情,拉动国际上的资本,盯上了中国的主粮市场。他们大量采购市面上的粮食,造成市场缺货的假象,同时迅速抬高价格,企图迷惑市场。
然而,现在的战场是主粮战场,而且这时候的中国可不是几年前没有准备的中国了。
粮食
从六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对主粮进行大量储备,而且是每年都在收粮。到2010年时,已经有大大小小一万多个粮仓。
面对蜂拥而来的收粮资本,中储粮从容面对。
从刚开始的十几天抛售一点,到后期的几天就大批量抛售一次,让收粮资本吃得个沟满壕平,同时也付出巨额的资本,可最后也没能够给中国市场的粮食价格带来多大波动,反倒是一场金融危机让收粮资本亏个血本无归。
毕竟,咱中国这么大一个粮食生产大国,还撑不死几个贪得无厌的蛀虫吗。
可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可就没有这么乐观了,越南、孟加拉,还有非洲等国的大米、小麦等主粮价格疯涨,有些甚至价格翻了几倍,就连美国自己的小麦都从2004年的283美分涨到2008年的1073美分,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丢了夫人又折兵。
粮食储备
百姓有粮心不慌说完了粮食战争,再看看我国历史上的几次事件。
东汉黄巾起义:东汉末年,朝廷腐败,不仅徭役兵役甚重,而且官僚兼并土地严重,再加上全国大旱颗粒无收,百姓求生无门。
这时候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创立太平道,率领百姓起义,起义大军迅速壮大并席卷长江以北的地区,尽管很快被剿灭,但也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王仙芝、黄巢起义:唐懿宗时,关东地区旱灾肆虐,由于朝廷处置不当,导致大量难民饿死,于是王仙芝聚众起义,黄巢随后率民众呼应。
黄巢的队伍先后占领两广等地区,最兴盛时占领唐朝半壁江山,甚至攻占唐朝都城长安,建立“大齐”帝国。
黄巾起义
不过大齐国很快被唐朝反扑,最终黄巢兵败自杀。传说黄巢兵败被困时,甚至杀人吃肉,可见当时战争的残酷。
明末李自成、张献忠起义:明朝末年,陕北连年干旱,农民无米可食、无薯可寻,纷纷起义暴动,张献忠、李自成率领老百姓攻城打县,建立了“大顺”国和“大西”国,最终结束了明朝276年的统治。
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时候的农民起义,那么这些农民为什么冒着杀头的风险要起义造反呢?其实就是为了一个字:吃。
百姓有了饭吃,才能安居乐业,所以,在我国历朝历代都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
黄巢
我国作为农耕民族,几千年来老百姓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勤勤恳恳土里刨食,种出五谷,养活百姓,才养育五千年华夏文明。
为了吃明太祖要过饭,为运粮隋炀帝劳民伤财开运河,丁戊年饿死灾民千万逃难者易子相食,就连建国后,还有许多长辈都经历过的三年自然灾害。
以上的这些,无一不是在时刻警示着人们,粮食的重要性,更在提醒人们,这群耕种粮食的农民的重要性。
这是这群手指插土里的农民,不仅扛起了一个民族,而且还左右着社会以及国家的走向。
封建时期,他们可以推翻一个朝代,解放时期,他们支撑了一个国家,在现在,他们还在用他们特有的方式,为国家做着贡献。
粮食
有人说,现在是工业社会啦,农民的作用降低啦。其实本山大叔的那个小品就早早做出了回应“没有了吃的,没有了喝得,你还臭美啥。”
的确,现代社会是工业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大量的政策和资源都在向利润更大的工业和贸易倾斜,从而形成了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的巨大价格差,在图标上显示就像交叉的剪刀一样,所以被称为剪刀差。
在苏联时期和我国建国初期,这种剪刀差尤为明显,包括现在,乡镇农村为城镇化建设让步,不仅改变部分土地性质,而且流出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到城镇建设中。
但是,一旦社会遭遇到动荡,农民这个最不起眼的人群,却马上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农民
2008年金融危机时,全球贸易量减少,原本供不应求的工业、出口行业马上变成产品过剩,大量企业倒闭,成千上万的员工下岗、失业,各个国家都陷入这种危机中。
这个时候,我们国家把原本给出口企业的退税政策,转移到农民身上。
也许现在还有人记得,在那一段时期,农民购买商品时候都会享受10-13%的优惠政策。
正是在这样的政策刺激下,大量的资金开始回流到企业中,企业能够生产,生产能够销售,销售就有盈利,盈利就能发薪,发薪就能再购物、再消费。
不仅盘活了企业,而且稳定了社会。
农民
正是这群朴实的农民,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压舱石”的关键作用。
现如今,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社会之力推动乡镇振兴。把农民、农村、农业三者与社会进步紧紧相扣,让农民成为稳住民生的“压舱石”,振兴民族的“定盘星”。
参考资料《中美贸易战引发的“粮食战争”危机》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年第三期
《粮食战争》(英)拉吉·帕特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