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是我党很关键的一次大会,可以说是党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
在这次大会上,毛主席的领导位置算是坐稳了。不过,有个人挺特别,他还是站在博古和李德那边。
这家伙到底是谁呢?他为啥要这样做?
【伟大转折——遵义会议】
1935年1月份,我们党在遵义这个地方,开了一次特别重要的会议,那就是遵义会议,这次会议对我们党来说是个很大的转折点。
这次大会,算是我党历史上极具分量的会议,更是关乎我党生死存亡的重要转折时刻。
那时候,红军接下来要往哪儿走?该朝哪个方向进军?这事儿,每个红军战士心里都惦记着,特别关心。
到了关键时刻,毛主席提出了一个新主意:咱们得在湖南的通道那儿,调转方向往西边走。
这个观点,让红军躲过了一劫,没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原先,红军是打算往湘西北上的。不过,在听了毛泽东同志的意见后,红军就改变了原来的战略方向。这一变,红军又重新掌握了主动权。
这时候,红军得赶紧变个招儿,调整一下打法,这事儿对他们来说可太关键了。
在长征路上走的时候,毛主席跟王稼祥、张闻天等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给他们详细讲了讲其中的缘由。
毛泽东的观点得到了周恩来和朱德的赞同。
可以说,那时候的党和红军,已经具备了所有需要的条件。
因此,红军拿下遵义这座城市后,遵义会议就紧接着开始了。
在遵义会议上,大家围绕《中共中央对敌人“围剿”行动的总结决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意见分歧很大。
这事儿不光影响到每个人的未来,还跟红军和中国革命的整体走向息息相关。
不过,博古对这项决定并不买账。
那时候,参加会议的大部分人都赞同那个决定,因此站在博古那边的人挺少的。针对这事儿,大家还展开了挺热闹的争论。
不过,这里面有个人是站在博古和李德那边的。
这就是凯丰,他还有一个名字是何克全。
【唯一支持博古的何克全】
博古想解释自己的立场,不过毛泽东和其他很多同志都对他提出了批评,但何克全却不站在大家这边。
有人甚至直接指责毛泽东:“你懂什么马列主义?你最多就是看了些《孙子兵法》。”
当何克全对毛泽东提出批评时,毛泽东反过来问他:“你有没有看过《孙子兵法》?清楚这本书总共分几部分吗?”
毛泽东这么一问,直接把何克全给问住了,他半天没说出话来。
说实话,何克全对于军事方面的了解真的挺少的,所以他对毛泽东说的“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慢慢形成的军事想法”也不太明白。
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他认为毛泽东的“十六字诀”以及“诱敌深入”等作战原则,并非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是从《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中借鉴而来的。
基于同样的看法,何克全在遵义会议上对毛泽东提出了不合理的批评。
何克全之所以力挺博古,除了他对军事一窍不通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和博古这些人,都是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忠实拥趸,关系相当铁。
何克全,他过去是众人所知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里头的一个。
1930年,何克全从莫斯科回到了国内,那时候他深得王明的信任。那会儿,他还被委以重任,比如担任了共青团中央的书记等好几个要职。
而且,何克全跟博古的关系也相当好。
1927年那会儿,何克全在莫斯科的中山大学念书,博古跟他是一个学校的,并且博古还是何克全的学长呢。
他俩都在国外,博古对这位小学弟特别关照。他俩的关系,也越来越铁了。
回国后,博古立马就开始推荐何克全,想让他也加入中国共产党。
博古对何克全来说,就像是特别照顾他的老学长,而且还是领他走进党的革命道路的导师,他们俩的关系真的是非常铁。
由于跟博古、王明走得比较近,1934年那会儿,我又被选为了中共中央委员,还成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红军踏上长征路后,何克全又被委以重任,成了红一方面军第九团的中央联络人。
换句话说,何克全跟博古之间,关系挺近的。
所以,在遵义会议还没开始那会儿,何克全忙前忙后,尽力帮博古多拉些人支持他。
聂荣臻回忆说,在遵义会议还没开始以及开会那会儿,何克全老来找他聊天,次数还不少。
而且,他们一聊就是老半天,没啥别的意思,就是想让聂荣臻站队博古那边。
不过对于这项提议,聂荣臻是打心底里反对的。
对于聂荣臻的果断回绝,何克全曾这样评价:“聂荣臻这人可真是倔得很。”
虽然何克全在会议开始前没能拉来更多人站队博古,但在遵义会议进行时,何克全还是打头阵,坚决地站在博古这一边。
完事儿以后,何克全还是那句话:“那条路我实在没法接受,中央的大印哪能就这么拱手让人呢。”
可以这么说,遵义会议开完,毛泽东当上了领导,但何克全还是老样子,没看出问题,态度也没变。
对于何克全当前的状况,中央觉得他不适合再留在原来的职位上,所以就免去了他在红九军团作为中央代表的身份。
【思想发生变化】
遵义会议一完事儿,会议的意思就开始往红军队伍里传了。
李维汉在回忆时提到,听完遵义会议的传达,他心里的好多疑惑都搞清楚了。
所以,他对于遵义会议做出的决定,是打心底里支持的。
那时候,何克全由于坚守自己的看法,引来了不少人的规劝和解释。
说到底,党和红军找到了新的方向和道路,这事儿真叫人激动,大伙儿心里头都对以后充满了盼头。
不过,何克全那态度,老像颗钉子似的,钉在大家心里头。
因此,大伙对何克全的行为都感到十分纳闷。
有了大家的帮忙,何克全慢慢发现,原来自己也有不少毛病。
学了点军事方面的知识后,我才明白,自己以前反驳毛泽东主席那会儿,真的是太无知了。
何克全在不断反思中,发现自己身上有好多问题,这让他心里挺受触动的,因此他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最后,何克全打定主意要亲自站上讲台,好好审视下自己。
他说自己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明白了自己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
能爽快认错,那就是个棒小伙儿。
说实话,对那些思想比较固执的朋友来说,要想真正看清并接受自己以前的观念是不对的,真的挺不容易。
得好好琢磨琢磨,并且心里头还得经过一番挣扎。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何克全还是成功实现了这种转变,他把自己的心态给调整过来了。
从那以后,中央领导层表现得相当大度,让他重新回到了红九军团担任原来的职位。
【何克全长子参观遵义会议旧址】
何克全官复原职后,就一直忙着共青团的事儿还有搞宣传。
虽然他不太懂军事方面的事儿,但在自己的专业上,他表现得非常棒。他对自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不贪污不受贿,给革命事业添了不少力。
可叹的是,何克全在49岁那年,因为疾病离开了人世。
80年代那会儿,何克全的大儿子何明去了遵义会议纪念馆逛逛,想亲身体验下老爸当年经历过的地方。
那时候,解说员正说着何克全在会议上的事儿,就是他怎么挺博古,还怎么在嘴上对毛主席有点意见。可解说员压根不知道,当时在场的游客何明,其实就是何克全的亲儿子。
知道那事后,讲解员心里犯了嘀咕,犹豫着要不要说,该咋说。气氛一下子就变得有点僵,何明也瞅出了不对劲,立马反应过来,问题出在自己这儿。
他立马笑着跟讲解员说:“别在意,就按实际情况来讲吧。”
后来,何克全的大儿子何明在接受访问时,说了自己心里的想法:“现在很多人见到我,都不提我爸对革命做的那些事儿,这让我感觉挺不是滋味的。”
虽然何克全那时候对毛主席提出了很强烈的反对和批评,但毛主席是个大度的人。而且,后来他发现自己思想上有些问题,就马上动手去改了。
长征快结束时,何克全特别给力,他全力站队并支持以毛泽东为主的党中央,态度明确,毫不含糊。
而且,何克全被毛主席的个人魅力和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深深打动,以至于他自愿走上前台,公开进行自我反省。
这种举动,不是人人都能做出来的。这种敢于直面自己、深入剖析的勇气,也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
他这辈子时间不长,但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他真是做到了底。
现在,何克全老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很久。
但他经历过的一切,还有那些往事,都在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咱能鼓起勇气面对自己,那就还有机会从头开始。
《同样的看法,不一样的走法——说说遵义会议时的何克全》在遵义会议那会儿,何克全这个人啊,他和其他人有着差不多的看法,但走的路子却大不一样。你看,那时候大家都对会议的方向有着相似的认识,觉得得改变点什么,才能让革命走得更顺。何克全也是这样想的,但他行动起来,却跟其他人有着明显的差别。他没有跟着大家伙儿的常规思路走,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但也更为直接的道路。他不怕困难,不怕挑战,勇往直前,只为找到那个能让革命真正兴旺起来的办法。所以,虽然大家的看法相似,但何克全在遵义会议时期的表现,却让人看到了他独特的决心和勇气。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同样的看法,也可以走出不一样的道路来。
《聊聊红军长征时中央开的那些关键大会》红军长征路上,中央可没少开会,咱们来简单说说这些大会的重要性。长征一开始,情况挺复杂,中央就开了会商量对策。那时候,队伍得往哪儿走,仗该怎么打,都是得好好琢磨的事儿。会议开得挺及时,给大伙儿指了条明路。走着走着,困难又来了,队伍内部也得统一思想。于是,中央又召集大伙儿开会,把问题摆到台面上,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些会议啊,就像是路上的灯塔,指引着红军前进的方向。还有啊,长征路上环境恶劣,敌人又围追堵截,中央得时刻掌握全局,调整战略。所以,开会就成了常态,讨论讨论怎么应对新情况,怎么让队伍更有战斗力。总的来说,红军长征中的这些重要会议,那都是关键时刻的“救命稻草”。它们让队伍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在迷茫中看到了希望。没有这些会议,红军长征的难度怕是要再上一个台阶。所以,咱们得记住,这些会议在长征史上,那可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遵义会议:历史大路上的重要拐点》遵义会议,那真是历史上一个超关键的时刻。在那条长长的征程上,它就像是个大大的转折点。想当年,咱们的革命队伍遇到了不少麻烦,前路茫茫,该怎么走,大家都挺迷茫的。就在这时,遵义会议召开了,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前方的道路。在这次会议上,大家伙儿坐在一起,开诚布公地聊了聊,把之前的错误路线给纠正了过来。这下子,方向明确了,大家心里也有了底。遵义会议不仅仅是个会议,它更是个象征,象征着咱们革命队伍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开始了新的征程。从那以后,咱们的革命队伍就像开了挂一样,一路高歌猛进,最终取得了胜利。所以说,遵义会议真的是历史上一个不能忘的重要拐点,它改变了咱们的命运,也让咱们的历史更加辉煌。
《何克全的儿子何明亲身体验长征之路》,四渡赤水纪念馆记录于2006年6月27日何明,他是革命先驱凯丰的后代。他决定亲自踏上长征的征途,重温那段历史。在2006年的6月27日,何明来到了四渡赤水纪念馆。这里,每一块展板、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艰辛而又壮丽的岁月。他一步步走着,心中充满了对先辈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感慨。何明沿着长征的路线前行,感受着先辈们曾经历过的风霜雨雪。他深知,这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挑战,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每走一步,都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长征精神的内涵。通过这次重走长征路,何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深知,作为革命后代,自己有责任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无论未来道路如何坎坷,他都会勇往直前,不负先辈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