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微习惯,叫雅量

泓元元 2024-03-05 04:37:26

俗话说得好:“修得心中雅量,积得一生幸福。”

有一种微习惯,叫雅量。雅量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有雅量的人则宽宏的气量,淡定从容,处事大度。

雅量,是指宽宏的气量。魏晋时代讲究名士风度,要求注意举止、姿势的旷达、潇洒,强调七情六欲都不能在神情态度上流露出来。

雅量,容言、容事、容人的肚量。

当你做到了容言,就会有更多贵人在身边,帮你出谋划策,助你走向成功。

当你做到了容人,就会得到更多朋友支持。所以,试着原谅,给予理解,给人机会,给己前进。

当你做到了容事,就会乐观对待,收获到更多成果,迎来的便是柳暗花明,风光无限。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有两次“挨骂”的经历。

对于第一次挨骂,毛泽东说:“群众发牢骚,有意见,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不要一听到群众有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去追查,就要立案,进行打击压制。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软弱的表现,是神经衰弱的表现。”

对第二次挨骂,毛泽东说,“人家骂得就有道理呀”,并由此实行了精兵简政的政策。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竞陆沉。”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的情怀,也成就了毛泽东“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胸襟和境界。

雅量,它喜与宽厚结伴,乐与谦和为伍。

有雅量的人,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就是容人的极致。

齐桓公并没有因为管仲用箭射伤过自己就对他心存怨恨,而是任用他来管理国政。最终,在管仲辅佐下,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雅量,其实也是一种自信。有雅量的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重他人。

唐太宗经常把魏征请到后宫,向他请教。因为有贤明的魏征时常劝谏唐太宗且太宗也能虚心听取意见,广泛采纳众人的合理建议,国家很快呈现繁荣局面。

人的一生,不为人批评者已经不多,可是有此雅量者就更少了。

人的痛苦都是在内心里,由于内心装太多东西了,缺乏雅量,就会很累。

有一则小故事:有一家人赚了点小钱,就商量着买一匹骡子来驮运东西。于是,全家人一起商量买公的还是母的。

丈夫说:“买母的,会生小骡子。”妻子反对,因为家里养不起小骡子。而大儿子认为,买母的,生了小骡子,可以骑……二儿子反对,两兄弟为了到底谁骑小骡子的事争执不下……

父母又不乐意了,小骡子两个人一起骑,把它腰给压折了,那长大了怎么用。全家人就吵成一团,最后大家不欢而散,地里的活也没人干。

其实,不少人都会像那家人一样——做人没有雅量,很多事情还没有发生,就满脑子是“杂质”。

越想越乱,最后还没去做,心就被折磨到累了。

有雅量的人,言语上总是谦逊得体,为人正直、虚怀若谷,并且能商量、能尽量。

世界上的一切矛盾皆因人们缺少雅量、不能包容而生。

有修养的人,都养成了雅量的习惯,把雅量刻在了骨髓里。

在得意时,懂得约束好内心的浮躁;在失意时,懂得笑对人生的无常。

雅量,是一种成熟,更是一种自律。

做人须有雅量,宽和方能成事。当你养成优雅量的习惯的时候,生活才会赠予你更多的美好!

0 阅读:0
泓元元

泓元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