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的“两大难”:鲢鳙放养60多年,“保水鱼”究竟保住了啥?

壹知眠羊 2024-11-12 09:44:53

面积573平方公里,1078个岛屿立于其上,这里就是浙江省杭州市的千岛湖,也是世界三大千岛湖之一。

这里风景优美,同时生活着1700多种植物和八十多种鱼类。由于水质纯净,这里渔业很是发达。

不过人类的过度捕捞总是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千岛湖原本是放水养鱼,但生态环境的破坏让人们意识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千岛湖开始放鱼养水。

现在,虽然千岛湖的水质的确改善了很多,但这些“保水鱼”却又给人们带来了另外两个难题......

千岛湖

每当捕捞季来临,千岛湖总会源源不断传来喜讯,尤其是千岛湖的特色“巨网捕捞”,先拦鱼,再把鱼都赶到一起,让鱼进入包围圈,随后一举将鱼全部打捞出。

在千岛湖巨网捕鱼的历史中,最高一次产量能达到30.5万公斤,能捕捞上的最大的鱼更是达到了75.5公斤。

如此震撼的捕捞量和优质的鱼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千岛湖的鱼也成为了杭州盛淳安县的一张“活字招牌”。

凭鱼拉动当地产业的同时,千岛湖美丽的风景也引人瞩目。刚过去一个多月的国庆假期间,千岛湖位列浙江省第三个最受欢迎的景区,接待了将近10万人次的游客。

这样的一个景区,实际上却是人们一点一滴造出来的。新安江水电站拦住了一部分新安江的水流入下游,这个上游的蓄水湖,就是千岛湖。

千岛湖的水很深,面积也大,所以湖中的生态丰富,也容易养成大鱼,这才有了“鱼王”的出现。

靠着自然生态,千岛湖闻名中外,然而,想要保持千岛湖的美丽的风景却并不太容易。

在其他的很多湖水中,我们都能看到上面飘着蓝蓝绿绿的一层东西,离得近了甚至还有股刺鼻的味道。

这就是藻类生长过度的现象,我们将其称为“水华”。当藻类生长过盛,水面就会被覆盖,水中的含氧量降低,水质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往往有两个,第一是水里氮磷营养物质多,但生态不够丰富,没有能足够抑制藻类生长的生物。

第二则是湖水流动较为缓慢,让藻类趁机大肆滋生。

而千岛湖,由于长时间处于蓄水状态,曾经也出现过类似事件。

如何抑制水华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提高千岛湖周边百姓的生活条件,他们便大力发展渔业。

像其他大多数养殖业一样,他们用网箱养鱼,这样养出的鱼产量高速度也快,但在1998年,他们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1997年的时候,他们一年捕捞上来的鱼达到了300多万斤,可那一年,他们全年产量只有70多万斤。

与此同时,湖面上的异常也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上面漂浮着一层蓝绿的水藻,还有一些异味。

百姓们赖以生存的渔业出现问题,当地立即找来了相关专家,最后得出结论。

湖水里的营养物质多,但湖里却没有能抑制藻类和浮游生物生长的鲢鱼和鳙鱼,这才爆发了蓝藻水华现象。

并且,这种网箱养殖的方法对于千岛湖并不可取,仅是养鱼的饲料就严重污染了湖水。

原来,千岛湖虽然盛产的鱼类众多,可只有少数几类鱼非常受人欢迎,鲢鱼和鳙鱼并不包含其中。

人们为了追求经济价值,几乎不怎么养鲢鳙鱼,从而使得水质出现这般情况。

得知原因之后,当地立即着手开始改善。1999年底,千岛湖开始从“用水养鱼”变更为“用鱼养水”。

他们每年投放超过100万斤的鲢鳙鱼鱼种,并且要求只有4公斤以上的才可以捕捞。

由此,鲢鳙鱼成为了千岛湖的“保水鱼”,它们能有效抑制藻类和浮游生物的生长,千岛湖也因此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生态。

以鱼护水、以水养鱼,用鱼富民。这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千岛湖要走的路。

投放鲢鳙鱼两三年后,千岛湖的水质逐渐有了改善,而严格的限量捕捞,也让千岛湖实现了生物循环。

虽然千岛湖的渔业再次辉煌了,可有了“保水鱼”之后,千岛湖又出现了两个难题。

两个难题

第一是捕鱼难。现在千岛湖的捕鱼并非是一张网撒下去,随后一个大丰收就完事的。

当地自水华事件之后,就出了严格的规定限制捕捞,目的则是为了维持千岛湖的生态环境。

但在鱼类众多,且生长周期不同的情况下,要怎么才能捕到理想的鱼呢?

渔民们犯了难,一网下去,如果捞到还没长到一定个头的鱼,还得放回去,这检查来检查去,倒是损耗了不少人力成本。

并且,由于千岛湖环境复杂,一些生长年限长的鱼已经会利用这样的地形躲避“追查”了,它们往往隐藏在深水处,好自由自在地活着。

在这样的湖水中想要捕捞大鱼,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第二则是放养难。这放养鱼有什么讲究,不是需要什么鱼放什么鱼就行了吗?

对于一般的养鱼户来说,那真是随便放,他们要的是最大经济价值。但千岛湖却不一样,我们需要调控好水、鱼、人的循环。

其中,水质成为了千岛湖的重中之重,每年的蓄水放水之后,水质都会有所不同。为了调节水质,他们需要时刻观测,并且根据水质变化投放合适的鱼苗。

但这鱼苗也不是随便放的,千岛湖八十多种鱼中,有一些难以和谐相处,人们在投放鱼苗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这个问题。

而且湖中有多少鱼,哪些鱼有多少?除了人工投苗之外,湖中自然繁殖的鱼有多少?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关乎着放养鱼的数量。

写在最后

尽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千岛湖有了专业的设备时刻观测水质,掌握了水质的变化,当地就可以按需投放鱼苗,从而保证了水的质量和鱼的产量。

这些“保水鱼”,在千岛湖中生存了六十多年,从均衡到少再到均衡,它们一直承担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3 阅读:1809
评论列表
  • 2024-11-12 11:52

    专家就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当年网箱养殖技术成熟,鱼价低养殖业还赚钱。既然水中蓝藻一类多,那就多投放鲢鳙到江湖中不就解决问题了。结果专家搞了个大项目显示自己的能耐,由国家出钱赔付网箱养殖者,拆除所有网箱,禁止许多湖库养殖捕捞,结果前几年鱼价飙升。于是专家又建议允许湖库养鱼,捕捞者不得不研究放养技术和大水面捕捞技术。这就是前几年鱼涨价,很多水库老板没技术赔钱的原因。但是专家不会允许网箱加放生鲢鳙这种简单的让各方都受益的情况出现,因为专家没有错,他们也不会打自己的脸。未来内地渔业怎么发现,且看近几年专家的研究成果。

  • 2024-11-12 16:59

    保住了别人口袋里的钱

  • 2024-11-12 18:53

    加大螺狮、虾的投放就可以解决大部分水藻了。当然滤食性的鲢鳙也一样。

  • 2024-11-19 12:03

    可以尝试投放雀鳄鳝,并在体内植入定位和致死装置[得瑟]

壹知眠羊

简介:分享干货,记录感悟,听我啰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