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西安重拳整治教培行业。继查处了一批违规的校外培训机构后,3月28日,西安市教育局又发布《关于严禁全市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通知》,直指教培行业中最敏感的部分——在职教师违规补课。

该通知的整治对象涵盖西安全市在职中小学(公办、民办学校,含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针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制定了“五条禁令”+“五重处罚”。
一、“五条禁令”
1. 严禁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兼课;
2. 严禁组织、推荐或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
3. 严禁为校外培训机构或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
4. 严禁以家属、亲友等名义开办补习班或从事有偿补课活动;
5. 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补课报酬或其他不正当利益。
二、“五重处罚”
1. 行政处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撤职、开除等处分;
2. 资格处罚:取消评优评先、职称晋升资格,暂缓或撤销教师资格;
3. 经济追责:全额追缴违规所得,并扣发当年绩效工资及奖励性补贴;
4. 连带问责:对涉事教师所在学校及负责人予以通报批评,取消年度考核评优资格;
5. 公开曝光:典型案例通过官方渠道向社会通报,形成警示震慑。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依法移送纪检监察或司法部门处理。

对比西安市教育局2017年发布的“六条禁令”,本次最大的变化,就是新增了“连带问责”条款,如果有在职教师违规补课被查出,不仅涉事教师取消职称晋升、扣发绩效工资,其所在学校的领导都要同步追责,甚至可能撤销“示范学校”称号。并且除了要退还补课费用外,还要面临罚款,单案最高追缴可达280万元,机构处罚金额更是呈指数级上升。
为了确保有效整治,除了继续支持电话、网络投诉举报等传统全民监督外,西安市教育局还将联合公安部门启用“课堂行为AI识别系统”,通过监控教师课后动向,锁定疑似补课点,以破解取证难题。

从通知的内容来看,西安市教育局此次整治在职教师违规补课的手段相当给力,直击以前打击补课灰色产业链的痛点和难点,可谓诚意十足。
但是对于这次能否有效整治在职教师违规补课,不少家长都表示并不乐观,原因是现在在职教师违规补课越来越隐蔽,如何穿透上门“一对一”辅导、“亲友代持”“线上化补课”等隐蔽操作,十分考验教育部门的决心和监控识别能力,并认为这次也会跟以往一样,又是“雷声大雨点小”。
西安市的教师们则认为此次政策是“史上最严”,甚至有在职教师抱怨称,基层教师的工资收入太低,“禁补令”会加剧生存压力。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部门都明确禁止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特别是实施“双减”以来,更是不断加码打击在职教师违规补课。因为不同于其他行业,教师的身份太特殊了,如果不禁止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一些在职教师会将自己的班级变成“垄断市场”,通过“课上不讲课下讲”以及“穿小鞋”等方式,迫使学生参加自己的补习班,不仅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也损害了学校和教师队伍的公信力。
西安作为陕西省的教育高地,教育“内卷”也是最严重的,违规补课现象也最严重。有数据显示,西安课外补习市场年规模超50亿元,部分教师单科补课费达每小时800元。有家长反映,某重点中学教师以“内部冲刺班”名义收取20万元“保分费”,承诺“不上课就挂科”,甚至通过家委会隐秘收款。一些在职教师则“挂名”在校外培训机构中,某机构因无资质被查时,竟被发现有30名在职教师“挂名”。
在国家和教育部门推进高中周末双休,甚至取消晚自习的情况下,有了更多的市场需求,在职教师的周末时间也“解放”了,届时必然会有更多在职教师违规补课,从而导致教育“减负”的努力付诸东流。所以,很有必要加码整治在职教师违规补课,以净化教育领域风气,保证教育“减负”成功。

不可否认,确实存在基层教师收入不高的问题,但这不能成为违规补课的理由。我国的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身为老师就不能以任何理由违规补课,否则就违背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是给学生树立一个很坏的榜样,在教学生不要遵纪守法。工资收入低的问题,应该通过正当、合法的手段来争取,或者去做一些有偿补课以外、法律法规允许的兼职来增加收入。
另外,之所以有违规补课,归根结底是家长普遍存在教育焦虑,要消除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光靠“堵”只是治标不治本,还要通过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中考、高考选拔以及提升校内教学质量、推动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公共教育资源普惠性覆盖等方式,才能终结“补课经济”的野蛮生长,才能根治在职教师违规补课顽疾。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