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差距已达232倍,美海军没钱也没力,急需“抢人”填补空缺

军志方略 2025-02-12 11:26:42

在全球军事角逐中,美国海军一度被视为无可匹敌的强者,但如今,随着全球力量格局的变化,这支庞大的舰队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尤其是在西太平洋的水域,美国海军所面临的压力,已不再仅仅是来自传统对手,而是自己内部的老化舰队和建设滞后。

近年来,美国海军的优势在表面上依然显而易见——航母、核潜艇、驱逐舰等关键战力仍遥不可及地领先中国。然而,实际情况却远不如数字所展示的那样乐观。舰队老化、维修滞后以及更新换代的困难,已经成为美国海军的“心头病”,这些问题的积累,让美军在面对现代化的解放军海军时,陷入了困境。

对于美国海军来说,这些年里,最令人担忧的并非中国海军在数量上的追赶,而是自身舰队的老化。美国海军一度以其强大的舰艇数量和质量领先全球,但随着冷战后大量舰艇进入服役末期,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过去三年里,美国海军就退役了13艘驱逐舰,而新建舰艇的速度远远赶不上退役的速度,这直接导致了美军战力的下降。

更为严峻的是,许多现有舰艇面临着迫切的维修问题。以“博伊西”号攻击型核潜艇为例,这艘本应在2016年进行中期维修的潜艇,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无法进入维修厂。直到2020年,它才勉强开始修理,但维修期间又因为预算、产能等问题不断延迟,最终造成了4年的停滞,耗费了12亿美元。按理说,这些资金足够建造两艘全新的核潜艇。如果只是单纯的数量优势,或许还不足以影响整体作战能力,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舰艇进入这种维修瓶颈,海军的整体战斗力逐渐被蚕食。

在美国海军的诸多困境中,最突出的问题还在于造船业的疲软。尽管美国政府近几年在预算上不断加码,力图通过扩建造船厂来弥补这一短板,但现实远比预期复杂。新的船台、干船坞的建设进展迟缓,造船厂的产能提升也十分有限。即使资金大规模投入,这些投入也未必能在短期内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实际上,美国海军最大的难题并非缺钱,也不是缺乏劳动力,而是整个产业链已经出现了系统性的问题。以特朗普政府为例,曾提出要建设355艘战舰的目标,并在财政上投入巨资,然而这些计划至今没有真正落地。即便是一些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新造船项目,最终也因为设计上的反复修改和预算超支而一再延期。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的一些军事专家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通过引进外国劳动力来填补造船业的空缺。彼得·苏丘等专家建议,美国可以借助来自意大利、日本等造船强国的工人,来弥补国内劳动力的不足。然而,这样的建议虽然看似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真正的难题依然无法回避。即使外国劳动力能够加入到美国的造船工作中,这一解决方案也无法根治造船业整体停滞的病根。

事实上,美国海军面临的挑战不仅仅在于劳动力的短缺,而是在于整个造船产业的能力衰退。要想扭转这一局面,光是外部劳动力的引进显然远远不够。如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升级,生产能力的提升,单纯依赖劳动力的短期补充,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要想真正恢复海军的竞争力,美国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造船业的衰退问题,而这远非简单的资金投入或劳动力引进所能解决的。其实,美国完全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合作,在短期内弥补战舰数量上的不足。例如,可以考虑废除限制进口舰艇的相关法律,允许从日韩等造船强国采购舰艇,这样可以迅速填补当前舰艇的缺口。

然而,这种做法会遇到来自美国国内造船业和政治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特别是涉及到地方选举、就业等问题时,政策的转变几乎不可能轻易实现。

0 阅读:15
军志方略

军志方略

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