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应该怎么治理?

那个吴小明 2019-05-17 22:22:48

人工智能治理这个话题,在很多人眼里似乎还是一个笑话。

由于AI本身是一个新的热词,很多人觉得离人工智能还很远,就没必要讨论治理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中国,很多技术带来的问题,似乎是可以容忍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最典型的隐私问题,普通大众就一直比较迟钝。正如去年李彦宏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所说:“中国人更加开放,或者说对于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说他们愿意用隐私来交换便捷性或者效率,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这么做的。”

而对从业者来说,要不要治理也很纠结。

没有明确的准则,意味着可以自由的浑水摸鱼,但同时又可能陷入“不知道自己已经犯了法”的误区。由于制度和相关法规跟不上,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清白的还是违法的。比如深圳车当创始人林雨案,数据是向别人采购的,但别人是从4S店盗取的,他表示不知情,但还是被抓了。他知道自己在河边走,但他分不清自己的脚是不是湿了。

法律法规跟不上,其实对谁都没有好处,相关部门被诟病,普通大众利益可能受损,从业者也很尴尬,不知道哪一天自己踩中了地雷。

科技部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5月16日,在天津举行的第三届智能大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表示:“正在加紧研究起草人工智能治理准则,近期将向全社会发布。”

AI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

一直以来,我们谈论AI对我们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威胁论”这种宏大的命题,什么“机器人毁灭人类”、“AI武器将人类带入万劫不复”等,听起来耸人听闻,却真的很遥远。但由于这类话题更有噱头,所以大佬爱高谈阔论,媒体爱追捧,民众也很喜欢被带进去。这就导致,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容易被忽略。

AI发展面临的问题,已经扩散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今年315曝光出的某金融公司利用探针盒子搜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然后向其推荐金融产品。这只是被曝光的冰山一角,在金融领域,骗子本来就无所不用其极,AI则是一个全新的工具,如果不对数据来源加以管制,未来将会造成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

另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是人工智能电话。以前我们接到的垃圾电话,都是真人打过来,怼他两句基本可能就解决。但人工智能电话,可以没日没夜,没完没了,不断的变换形式骚扰人,让人防不胜防,不再是靠单个号码举报解决问题的,必须要相关部门介入,顺藤摸瓜,一锅端掉才有可能平息其骚扰。

虽然人工智能离我们想象的AI时代还很远,但由于这几年发展迅猛,已经在B端全面攻城略地,特别是金融、安防和产业升级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些板块都是自带数据的,但在一些以销售驱动的板块,很多AI的想法,需要大数据来支撑,这就诞生了一个庞大的“搞数据”产业,有些是正经渠道,有些则来路不明。

来路不明的数据,往往用处也是去路不明。前端,收集数据是非法的,后端,最终还是以非法的形式来得以变现。就像你被盗的隐私,最后被对方拿来骗你一样。AI的发展,催生了不少行业毒瘤,严重影响行业的形象和人们对AI的信心,更是让一些人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困境。

政府部门在隐私问题上要带好头

现阶段,政府部门采购占据了人工智能市场的半壁江山,万亿的安防市场,养活了商汤、旷视、依图等独角兽,更多的上下游AI企业数不胜数。依托无数的摄像头,以及办公系统,政府部门拥有了严格意义上最优质的大数据,而且随着AI技术的介入,其数据量更是源源不断,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AI的力量,也极大的辅助了政府部门提升工作效率,从智慧城市到智慧交通,从安全管理、资源调度、坏人抓捕、失物调查、打拐等领域,诞生了大量经典案例。曾有外国记者测试天网的能力,玩了一个“出逃”游戏,结果7分钟就被找到“抓住”。这种能力的背后,是AI系统对各种数据的全面精通和运用。

巨大的数据窗口和监控能力,政府部门如何安全的使用这些数据和AI,也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政府部门是AI行业的引导者,也是大客户,更是数据矿山,它在这个领域拥有巨大的话语权和示范作用。

做好隐私工作,应该从政府部门抓起。如何使用该部门积累的数据,使用流程应该怎样,那些数据不能碰,相关工作人员和供应商的保密条款等等,都应该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做后盾。政府的数据安全,不只涉及到公民的隐私问题,还关系到国家的机密问题,如果有纰漏,会造出严重的损失。

因此,政府部门要带好头,这次科技部起草的治理法则,应该着重关注政府部门对数据的使用。政府部门注重了,对外面的供应商和AI行业的创业者,起到了极大的示范效应和震慑作用。反之,如果目前政府目标对数据的使用不够规范,外面的AI公司,也会跟着不重视,甚至滥用数据,妄想浑水摸鱼。

坚持技术永远服务人的基本原则

不久前,美国科技重镇旧金山市的监事会(Board of Supervisors)以8:1的高比例票额通过了《停止秘密监察条例(Stop Secret Surveillance Ordinance )》的提案,该提案明文禁止旧金山的政府机构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哪怕是需要探案抓人的警察叔叔也不行。虽然在我们看来,这个做法有点极端,但对于一个靠科技推动的世界级城市来说,旧金山政府在全世界带了一个好头,那就是面对AI的发展,公民的隐私才是大爷。

尽管,苛刻的法规,有可能影响甚至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如果不规范发展,全面放开,毫无规则,一旦高科技落入到恐怖分子的手里,后果不堪设想。打个比方,当今最可怕的核武器,就是高科技的产物,如果落入了恐怖分子手中,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波及到全球的稳定性的。同样,人工智能,已经在武器装备上,露出了更加可怕的苗头,如果不加以善用,造成的破坏将难以估量。

AI武器只是往极端里说,生活中的人工智能,社会中的人工智能,牵扯到公民的实际利益,无论是隐私,还是安全问题,都应该值得重视,越是发展初期,就越好引导,越早做好规范,就越不容易出卡子。

科技的本质是更好的服务人类,人工智能可以开创未来,但也可能毁掉未来。

发展人工智能,必须坚持技术永远服务人的原则,而不是利用技术来窥探人,伤害人,为自己谋求更大的利益。只有把服务放在第一的公司,才可能走得远。不久前马化腾宣布,将会把“科技向善”纳入到愿景之中,这是AI时代最合适的生存策略。

但不是每个企业都有腾讯的体量和底气,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各种妖魔鬼怪,也冒了出来,一部可以引导行业的规范准则,亟待推出。与此同时,行业的龙头,使用AI的各部门,也要肩负起示范和带头的责任。

发展人工智能,中国不能再是亦步亦趋的跟学者,而是要担当引领世界的开拓者之一,路径跟当年的互联网已经不一样,先发展后治理似乎已经走不通,一边发展一边治理,才是硬道理。

0 阅读:57
那个吴小明

那个吴小明

福布斯30岁以下头发最多的程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