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力器的广告做得比较成功,诱导很多年轻人购买。从这个广告来看推销,似乎可以看到推销的逻辑,也可以看到人性的一些特点。
握力器体型并不大,直接放在手中握就可以了,中间有弹簧牵引,可以设置不同的力度,价格不高,很容易俘获年轻人的心。尤其是握力器的广告中有很多肌肉男,也有很多练出上臂肌肉的女子在按压握力器,说明经常按压握力器,上臂肌肉就会发达,尤其是手上的肌肉非常发达,可以直接捏碎苹果,有的甚至能够捏碎核桃,简直就是“大力鹰爪功”“大力金刚指”。练出上臂肌肉的男子或女子裸露上臂肌肉。配合着铿锵的音乐来按压握力器,看着很有力量,也让人充满力量。很多人在这样的蛊惑下购买握力器,以为经常练习就可以练出广告中的那种肌肉效果。但很多人买了握力器之后,却没有练出那样的肌肉,时间长了就懈怠了。其实,握力器的广告有着过度宣传的嫌疑。社会进化到现在这种程度,已经不需要手上拥有太大的力气。人可以操控机器来完成力气活,操控起重机吊起钢筋柱子,吊起成吨的水泥,没必要非得用手去提。机械化进程发展比较快,无论是逢山开路,还是遇水搭桥,都可以通过机械来完成,而且人力耗费并不大。虽然手上的力量强大,以后可以帮助人干更多的活,但现在的社会并不一定要求每个人手上的力量都很大,而握力器的广告做得有些过头,吸引每一个人都来购买。推销就是如此,要尽可能地发展潜在的用户,把所有人都当成用户,而且把产品推广到每一个用户手中。
握力器的广告做得比较成功,主要还是有一些肌肉男在做广告,有一些练健美的女子在做广告,让人们看到手臂的肌肉非常发达,以为买了握力器就能练成那样的肌肉,其实人们还是被欺骗了。从逻辑上来看,握力器和手臂发达的肌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用握力器,整天搬运水泥,搬运砖头也能练得手臂上肌肉发达,整天做引体向上,整天抓握杠铃,也可以练得手臂肌肉发达,即便不借助任何器具,整天练俯卧撑也能练得手臂肌肉发达,没必要非得买握力器。但握力器的广告做得比较好,吸引很多人都去购买,让人们以为买了握力器,经常练习,就能练出手臂发达的肌肉。很多人购买了握力器之后,并没有经常练习,也没有科学练习,没有练出手臂发达的肌肉,只是被“收割了韭菜”,时间长了也就懈怠了。试想,谁整天拿着握力器费劲呢?社会文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需要人们省力而不是费力。握力器要人们费力,而且通过费力练出手臂的发达肌肉,却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
明明让人们费力,却打着健身的旗号,推销握力器,要人们购买。逻辑上已经错了,但很多人明明觉得推销握力器的逻辑是对的。就好像有有人到非洲卖鞋,非洲原始部落的人都不穿鞋,就那样祖祖辈辈生活着,也没什么不适应,而这个人到了非洲卖鞋子之后,先告诉他们如何穿鞋,然后养成他们穿鞋的习惯,鞋就卖得比较好了。这种推销的逻辑和握力器推销的逻辑如出一辙。其实没有握力器,人们也会生活得很好,甚至根本不用费劲,不用强化手臂的力量,就可以做很多工作,也能挣钱养活自己。而健身的手段并不仅仅在于用握力器,可以跑步,可以做俯卧撑,可以打羽毛球,可以游泳等等。但人们很容易被握力器的广告吸引,以至于思想变得偏狭,也就情不自禁地购买了,却往往中了招。
花钱购买了握力器的人们并没有长时间锻炼,而是图个新鲜,锻炼一段时间就把握力器扔到一边了,甚至有的人早就遗忘了握力器。但握力器的广告仍然在做,仍然在不断推销,蛊惑人们购买。其他广告的推销也是如此,人们在购买的过程中会产生感性的逻辑,甚至只是头脑一热就买了,却没有想到自己到底能不能用到,或者说在用的过程中是不是浪费时间,而没有实际的用处。很多玩的东西只是消磨人们的时间,却并不一定那么美好,无论是文玩核桃还是藏獒,都经过人们的炒作。很多古董也是如此,被炒作之后身价暴涨,而资本收割一波之后,价格就跌下来了,甚至无人问津。看看很多文玩核桃低廉的价格,再看看没人买的藏獒在藏区乱跑,发展成野狗,就知道资本炒作是什么逻辑了。
握力器的广告就是在炒作,在做推销,要给人们洗脑,让人们认可握力器的效果。但人们买到握力器之后,并没有完全练出上臂发达的肌肉,因为没有天天练习,也没有科学练习。除非有人有这方面的经验,或者非常喜欢这种练习,每天练习,就能练出上臂发达的肌肉,但练出了发达的肌肉却并不能带来财富,不能以此赚钱,当然也就没什么用了,还不如省点力气,干点别的呢。如此来看广告推销,大多言过其实,也大多诱导人们购买。作为消费者,应该保持理性,看看广告中的商品是不是自己需要的,有没有言过其实的宣传,自己买了之后会不会造成闲置。考虑清楚再购买也不迟,以免被当成“韭菜”“收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