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九暖和不好吗?为啥说“最怕三九暖烘烘”,农谚中早有答案

青丝评文化 2024-01-17 22:06:13

我国民间有一种独特的寒冬记时方法,即将冬至之后的81天分为9个阶段,每个阶段持续9天,俗称为“冬九九”或数九寒天。在这个划分中,每年冬至后的第19天到第27天被称为“三九”,这是“冬九九”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因为人们常说“冷在三九”。

为什么会说“冷在三九”而不是冬至时最冷呢?事实上,冬至这一天,由于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最小,白昼时间最短,地面得到的太阳热量也是一年中最少的。按理来说,应该是冬至时气温最低。但实际情况却是“三九”时段更冷。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自然界的特定热量分布和延迟效应有关。

冬至时,尽管太阳照射时间较短,太阳光线与地面夹角最小,但地面在夏秋季节储存的热量仍能补充,因此天气并不特别冷。这是因为夏至后,由于昼长夜短以及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较大,地面获得的热量最多,夜间散热较少,导致地面热量储存逐渐增多。

在“三九”期间,地面接受的太阳热量较少,导致白天吸热量不及晚上散热量。地面储存的热量将因此而消耗殆尽,温度下降变的非常明显,天气随之变得越来越冷。如果此时还有冷空气的影响,那么天气就会变得更加严寒。因此,“三九”通常是最寒冷的天气。旧时民间基于“三九”的这种特殊性,产生了许多与之相关的俗语,这些俗语不仅富有趣味,还形象的体现了人们对天气变化的细腻观察和生动记录,是雅俗共赏且令人回味无穷的文化遗产。

一,“三九暖洋洋,三月谷芽烂”

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三九天气晴暖而鲜有降雪,这通常预示着来年三月时,正在发芽的谷物可能会因天气过于温暖而导致腐烂。这样的天气状况在农业上并非是好现象,因为适宜的天气条件对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原因在于,三九天气的温暖通常意味着该年冬季的寒冷来得较晚,可能直到五九或六九才真正感受到寒冷。这种情况下,由于初期天气的温暖,一些谷物已经播种并发芽。但随后,如果遭遇突如其来的降温、降雪或冰雹等恶劣天气,这些已经发芽的谷物极易受到冻害,导致腐烂。这种由天气变化导致的农作物损害,体现了农业社会对天气变化敏感性。

二,“三九开了河,农夫卖老婆”

这句俗语所表达的是,如果在“三九”时期河水开始解冻,这通常预示着当年的气候异常,这种情况不符合常规气候模式,可能会导致春季提前到来。这样的气候变化会使冬季的农作物生长过快。然而,这种早期的生长可能会受到随后的温度下降的影响,甚至可能遭受倒春寒的影响。这种天气的反常变化对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造成干扰,可能导致农作物收成不佳。这种情况下,农民面临粮食短缺,难以养活家庭。虽然字面上提到“卖老婆”,但这实际上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用于强调由于天气导致的粮食危机对农户生活的严重影响。

三,“三九暖烘烘,三月冻死狗”

这句俗语大意是说如果“三九”期间气候持续温暖,到了三月份时,天气可能出现持续寒冷,导致动植物因寒冷而死亡。这句话暗示了即使三九时候气候宜人,到了开春可能会出现持续的严寒。面对气候变化的不可预测性和剧烈性,它提醒人们要对气候变化的反常保持警惕。

四,“三九雪满天,家家都收麦”

这句话是说“三九”期间降雪量较多时,预示着来年将会有大丰收。足见古人对于“三九”期间的降雪的重视,因为雨雪对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与晴朗温暖的天气相比,古人更希望在“三九”期间看到降雪。

五,“三九一场雪,来年枕着馒头睡”

这两个俗语:“三九一场雪,来年枕着馒头睡”和“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就在四九”,强调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有雨雪,将对来年的农作物产量有利,预示着丰收和富足。相反,如果这段时间内天气晴朗、气温偏暖,而没有雨雪,对农业来说则是不利的迹象。这段话突出了古人对于冬季降雪的依赖和重视,以及这对其生计的直接影响。

不难看出,虽然较暖和的天气为人们提供了舒适感,避免了严寒,但对农业而言却可能产生不利的后果。虽然这些谚语不能精确预测未来的天气或气候变化,但这些谚语基于农民长期的经验和观察,它们对“三九天”气候的变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发。

1 阅读:376

青丝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