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失去丈夫的女子要一辈子做寡妇,洁身自好,否则就会受到舆论的攻击甚至处罚。
这是中原人的礼法教条,游牧民族则没有这方面的讲究。
草原民风豪迈开放,男女婚配自由,女子不必守寡可以再嫁,且他们对待再婚妇女并无轻贱。
元朝建立以后,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带来了许多草原上的习俗。
相较于过去,元朝时期女子在婚嫁上自由度较高,人们对于婚嫁的看法也变得更加开放。
在元朝,女子失去丈夫后再嫁只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元朝的杂剧中也经常出现寡妇的形象。
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就与寡妇有关,一位秀才凭借才华,成功俘获了寡妇的心。
一.寡妇门前是非多元朝时期,有一位姓申的姑娘,名申想儿,她出身书香世家长得又漂亮,可谓是才貌双全。
在众多提亲者中,她嫁给了一个普通的读书人,这个读书人考中了进士,有官职在身。夫妻二人虽没有大富大贵,但日子也是甜蜜美满。
可惜好景不长,申姑娘的夫君因病早早去世了,她也就成了寡妇。
彼时她还十分年轻,总归还是要再嫁人过日子的。
申姑娘出阁之前就不乏追求者,在她成为寡妇之后,许多人觉得自己又有机会了。
然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许是因为失去了此生挚爱,申想儿对这些追求者置若罔闻。
真正让申想儿头疼的,是一位官宦子弟。
这位“官二代”阿尔浑是蒙古人,父亲有大功,皇帝赐予他们家尚方宝剑。
而阿尔浑本人不学无术,平日里只知道吃喝嫖赌,欺压百姓。他的父亲生怕儿子在外面闯祸,给了他尚方宝剑,希望能庇护他。
却不想有了尚方宝剑,无人敢动他,阿尔浑越发嚣张。听闻申想儿的美貌,阿尔浑直接就提出要纳她为小妾。
申想儿有文人风骨,自是不肯的。
这直接激怒了从小到大想要什么都是手到擒来的阿尔浑,被申想儿拒绝让他觉得难堪,于是想要强行占有申想儿。
二.寡妇与书生的邂逅申想儿是一个有智慧的女子,她料到阿尔浑这种人必不会善罢甘休,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
申想儿扮做普通农户女子,接近阿尔浑,意图盗走尚方宝剑。
好色的阿尔浑看到如此貌美的女子,果然放下了戒备心,与申想儿开怀畅饮,席间,申想儿使出跳舞吟诗等招数躲避喝酒,并且有意的灌醉阿尔浑。
美酒加美人,阿尔浑喝的兴起,很快便醉倒了。申想儿当机立断,马上抱着宝剑趁着夜色逃到了郊外。
她刚把尚方宝剑藏好,就碰到了一个书生。她不禁慌乱起来,毕竟偷盗御赐宝剑是要杀头的。
没想到书生却瞟了一眼她后,竟自言自语的说,他今日在赶考路上专心温书,并没有看见什么人什么事。
此话一出,申想儿就知道这书生没有恶意,不会主动告发她。带着些许的不安,她同书生道别回到了家中。
而另一边的阿尔浑,酒醒后发现宝剑被盗,简直寝食难安。
色迷心窍的阿尔浑只知道来者是一个美妇,连她姓甚名谁都不知道,想要找到申想儿无疑是大海捞针。
因为丢失宝剑也是大罪,所以即使他知道是谁偷走了宝剑,也不敢大张旗鼓的找,更不敢告诉父亲。
当务之急是要赶紧找到宝剑,否则全家都会受到牵连,阿尔浑只能慌张的暗中调查,什么要纳申想儿为妾的事情,完全抛之脑后了。
三.秀才的下联真经典申想儿回到家中,心情依旧难以平复。这其中有偷走宝剑的缘由,也有初见气质儒雅的秀才产生了好感的原因。
而另一边的施秀才,除了被申想儿的美貌吸引外,更是佩服她不惧权贵敢于抗争的勇气,也对她念念不忘。
只可惜赶考在即,没有太多时间去打听这位姑娘,秀才深知只有金榜题名才能配得上佳人,不敢耽误,怀揣着对申想儿的憧憬,匆匆赶考。皇天不负有心人,秀才顺利的考上了举人,来到指挥使手下做事。
好在才子佳人曾互相自报家门,施秀才不费什么周折就找到了心心念念的申想儿,也听说了她守寡后一直未再嫁的种种传闻。
他马上对申想儿展开了猛烈的追求,直接表明心意说想娶申想儿为妻。可申想儿还是拒绝了她。
秀才心想,追求申想儿的人不乏家财万贯的,也不乏有权有势的,更不乏长得好看的,申想儿肯定不是因为外表和金钱拒绝他。
想到申想儿出身书香家庭,亡夫又是个文采斐然的进士,也许她是喜欢有才华的男子。
想到这儿,秀才便说:“我的文采不比你以前的丈夫差,你为什么不考考我呢?”
这一问,果然让申想儿提起了兴致。
其实从郊外藏宝剑,初见秀才开始,申想儿便对他有好感,后来这秀才丝毫没有告发她,又不由得让她心里多生出几分感激,认为这个书生人品正义。
只是申想儿矜持惯了,不善于表达内心,秀才这一问,直接给了她台阶。
申想儿说:“我出上联,你若是能对出下联,我便嫁给你。”
秀才一看有了机会,跃跃欲试。申想儿的上联是:野花不栽年年有。
这句对联蕴含的深层意思,是申想儿形容自己无心招惹这些男人,但男人对待感情三心二意,即使没有她申想儿,也会喜欢别的人。
秀才直接便对出了下联:烦恼无根日日生。
这一句不仅韵律得当,还表明了秀才的心意,像是在诉说我对你的爱意不知从何而起,但却是日复一日。
申想儿明白了秀才的意思,同时也被他的才华折服,便嫁给了他。秀才就这样凭借一句下联,抱得美人归。
两人志趣相投,婚后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他们的故事也成了一段佳话。
“野花不栽年年有,烦恼无根日日生”。
这副对联后来也成为了经典,被应用到元代的杂剧中,譬如杂剧《小孙屠杀》,《警世通言》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