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美国大选临近,美国内部各种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已然达到白热化阶段。即便是拜登意外退选,也未能有效减轻特朗普所承受的重压。
而近日,特朗普与马斯克在X平台上的一场高谈阔论更是释放出了不少关键信号。
马斯克,这位科技界的巨擘,从昔日的反对派华丽转身,成为特朗普竞选团队的头号“金主”。这一转变绝非偶然,而是基于双方深刻共识与共同利益的精心布局。在商业与政治的交汇点上,马斯克敏锐地捕捉到了支持特朗普可能带来的政策红利,尤其是在减税、监管放松以及新能源政策调整等方面,这些对于特斯拉等高科技企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两人在核电问题上的鲜明分歧,非但没有成为合作的绊脚石,反而成为了一种策略性的互补。特朗普对核电的保守态度,反映了其根深蒂固的风险规避思维;而马斯克则以其技术乐观主义者的视角,强调核电的安全性与必要性,甚至提出更名“原子电”以重塑公众认知。他们深知,在追求权力的道路上,暂时的理念分歧可以搁置,共同的目标才是推动合作的关键。只有先携手赢下大选,掌握权力,才能进一步追逐各自的利益。
相信大家都看出来了,这场对话,实质上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秀。马斯克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为特朗普的竞选注入了新的活力。而特朗普,则通过这场对话,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特定选民群体中的支持基础,尤其是那些对科技革新持开放态度,同时又对传统能源政策感到不安的选民。显然,他们都在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塑造公众舆论,为即将到来的选举造势。
当然,相信大家也都清楚,对于马斯克与特朗普来说,他们的言行是不是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为了未来的共同目标而进行全面合作。
此外,在两人的谈话中,虽然句句不提中国,但实际上却是句句不离中国。特别高铁、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话题更是被特朗普多次提及,这或许就是特朗普在产业和经济上发出的暗示:他仍将中国作为重要的假想敌。
虽说后续谁会上台尚未有定数,但如果特朗普入驻白宫,大概率意味着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的到来。
现在美股的稳定早已成为美国政客们政治地位的“守护神”,特朗普若当选,可能会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推动美股上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甚至可能不惜实施“广场协议2.0”式的极端措施。而此举一旦实施,无疑将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猛烈程度不容小觑。对此大家都不能掉以轻心。
此外,特朗普对制造业回流的执着,也透露出其试图借鉴中国出口模式以改善美国贸易赤字的意图。因此后续不排除引导美国实施“出口导向”策略的可能。一方面,可能会继续利用产能过剩、国家安全等问题,企图为我们的发展设置重重阻碍;另一方面,他又想通过学习中国的制造业出口模式,力图彻底改变美国当前的贸易赤字现状。
但就美国而言,即便想要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干预,实施起来也是困难重重。最关键的是,如果美国真的决心走上制造业出口导向的道路,那么他们势必将踏上一条弱美元的不归路。这无疑将对现行美元霸权体系构成挑战,且极易引发全球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但这样一来,其他国家如何获得大量美元以进行贸易?美元霸权的各种收割和套利机制又将如何维持?显然,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其可行性与后果均值得深思。
总之,就美国内部而言,虽然都是为了华尔街的利益服务,但民主党追求的是短期金融优势的极致利用,而共和党则倾向于构建长期可持续的霸权基石,这就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夯实。两者间的分歧也再次凸显了美国战略选择的复杂性。而就特朗普的政策构想来看,一面是财政刺激下的强美元策略,另一面则是出口导向下的弱美元需求,这种内在矛盾不仅让美国商界困惑,也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对美国来说,既要又要还要,本身就是个相当棘手的难题。
然而,对于中国而言,特朗普的策略事实上并非完全不利。弱美元将有助于提升人民币资产的价值,并增加中国的进口需求。同时,中国也确实希望购买更多所需的美国产品以强化自身产业链。此外,中国手中的美元也需要找到合适的使用途径。
而且即便风暴来临,中国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极为庞大的全制造业品类体系,这是我们的底气所在,也是一切产业政策的根本。因此,即便是面对特朗普的极端经济策略,中国也完全能够进可攻、退可守,灵活应对。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国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的努力,也为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增添了更多筹码。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多边贸易合作,不仅增强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也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了重要力量。
接下来,中国将充分利用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和深远影响力,积极迎接挑战,紧紧把握机遇。一方面,我们将不断深化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全力以赴推动多边贸易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携手共创繁荣;另一方面,我们也将加大对内改革的决心和力度,坚决提升自身经济的韧性和竞争力,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未来。
总而言之,在这个关键时刻,全球经济正站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国际社会都必须深刻地认识到,面对重重考验,我们别无选择,唯有紧密合作才能找到出路,实现共赢。此刻,我们只有携手并肩,才有机会去共同去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更加包容、更加可持续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这不仅是我们的责任所在,更是我们对未来的共同期许与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