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年,深圳宝安区塘头村发生的一起命案,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打破了当地居民的安宁。家庭主妇王远珍被人杀害,犯罪现场疑点重重。警方多方调查,查出共有四名凶手,其中三名陆续被捕,但第四名凶手,被供述的名字是假的,和其他三名凶手也不熟,没人知道他是谁,来自哪里,如同 “隐形人” 一般,踪迹难寻。22年来,警方从未放弃调查,收获的线索却寥寥无几。
案发现场疑云1996年3月,警方站在王远珍那凌乱不堪的家中,眉头紧锁,现场的每一处痕迹都像是一道解不开的谜题。
屋内一片狼藉,打斗的痕迹随处可见。客厅里,原本摆放整齐的家具东倒西歪,破碎的花瓶散落在地。
王远珍的卧室更是惨不忍睹,床上的被子被扯到地上,床单上满是褶皱,似乎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进行了殊死抵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根据现场的脚印判断,除了王远珍,还有另外四个人出现在这里。警方初步推测,这很可能是一起有预谋的犯罪。
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仇杀,毕竟凶手的手段极其残忍,似乎与被害人有着深仇大恨。
于是,警方开始对王远珍的社会关系展开了细致入微的调查。他们挨家挨户地走访她的亲属、朋友和邻居,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
然而,每一个被询问的人都对王远珍赞不绝口,称她为人和善,乐于助人,从未与人发生过冲突,更别提结下仇家了。
这让仇杀的推测陷入了困境。
紧接着,警方将目光转向了抢劫杀人。毕竟,王远珍身上的金首饰不翼而飞,这符合抢劫案的特征之一。
可是,现场的一个细节却让这个推测也充满了疑点。
在客厅的桌子上,一个黑色的手提袋静静放置着,里面装着一万多元现金,这对任何一个劫匪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诱惑。
然而,凶手却对这笔钱视而不见,这实在不符合常理。如果是为了钱财,为什么不把现金一并拿走呢?
这个矛盾点让警方陷入了沉思,他们越发搞不清楚凶手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
案件的调查陷入了僵局,警方在这个看似普通的案发现场,找不到明确的方向。
三名凶手落网,第四人线索难觅就在警方为案件焦头烂额之时,一通举报电话如同一束微弱的光,驱开了陷入困境的调查迷雾。
举报人声称,在龙华区的一家地摊吃饭时,听到隔壁桌的男人酒后吹嘘自己参与了那场轰动全村的凶杀案。
警方迅速行动,根据线索锁定并抓获了这个男人——张奇。
张奇到案后,心理防线迅速崩塌,竹筒倒豆子般交代了作案的详细过程。原来,1996年初,游手好闲的他结识了涂勇和温仁,三人整日无所事事,却又渴望在过年时能有一笔钱肆意挥霍,于是便谋划起了抢劫。
张奇得知王远珍的丈夫是村干部,家境殷实,便将罪恶的目标锁定在了她家。后来,他们又拉拢了第四个人入伙,不过张奇只知道他的绰号,对其真实身份一无所知。
作案那天,他们怀揣着从小卖部买来的苹果和胶带,早早在王远珍家附近蹲守。瞅准她独自在家的时机,张奇和温仁上前敲门,以谈工程为由骗她开了门。
没想到,王远珍反抗激烈,打乱了他们的计划,慌乱中竟失手将其杀害。作案后,四人惊慌失措,匆忙分道扬镳,各自逃亡。
根据张奇提供的信息,警方迅速调出温仁和涂勇的档案,并马不停蹄地前往他们的老家实施抓捕。然而,狡猾的温仁和涂勇早已闻风而逃,警方扑了个空。
时间一天天过去,逃亡的日子并不好过。1999年7月17日,涂勇再也无法忍受内心的煎熬和四处躲藏的恐惧,主动向警方投案自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为了争取从轻处罚,他供出了温仁的去向。警方迅速出击,经过一番艰苦的追捕,终于在2000年将潜逃到广州的温仁成功抓获。
至此,三名凶手落网,案件看似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第四个人的身份依旧是个谜团,如同隐藏在浓雾中的幽灵,踪迹难觅。
三名凶手对他都不太熟悉,只有温仁模糊记得那人名叫黄岁,是广东省陆河县人。
警方满怀希望地赶到陆河县,在当地展开了大规模的走访调查。然而,查遍了所有可能的地方,却发现根本没有“黄岁”这个人。
这突如其来的结果让警方十分困惑,难道这条好不容易得来的线索就此中断了?但警方没有轻易放弃,他们反复核实信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终于,在深入调查中发现,当地有个叫王岁的人,与“黄岁”名字相似,且在1996年举家搬走,此后便没了消息,家里的祖宅和祖坟都已坍塌,无人修缮。
警方怀疑,由于口音问题,“黄岁”很可能就是“王岁”。
带着这个线索,警方又马不停蹄地展开了新的调查。可他们没想到,接下来的追查之路,依旧充满了艰难险阻。
追寻 “王岁”,希望与失望交织警方满心期待,以为“王岁”就是那个隐藏极深的第四人,顺着这条线索,他们一头扎进了新一轮的调查之中。
他们首先来到当地户籍科,本想着能顺利查到王岁的信息,可结果却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他们的希望。
无论是“黄岁”还是“王岁”,在户籍系统里都查无此人,仿佛这两个名字从未在世上出现过。难道是调查方向又错了?警方心里不禁泛起了嘀咕,但多年办案的经验告诉他们,不能轻易放弃。
经过一番深入调查,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丝转机,当地系统内有一个名为王展的人曾用名就叫王岁。原来,王岁的父亲在1996年偷偷给他改了名字,而且这件事做得极为隐秘,就连王岁本人都毫不知情。
得知这个消息后,警方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赶忙根据王岁的现用名去查询相关信息。
这一查,还真有了新发现——王岁在案发前就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名叫彭世,可夫妻二人如今都处于失踪状态。
王岁的父亲早已去世,现在唯一能联系上的亲人就只有他的哥哥。警方满怀希望地找到其哥哥,可对方却表示自己早已搬去外地,这么多年来和王岁没有任何联系,对他的去向一无所知,甚至连一张王岁的照片都无法提供。
这无疑又给警方的调查增加了难度,没有照片,他们就无法确定王岁的长相,想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他,简直比登天还难。
不过,好在彭世留有照片,这让警方看到了一丝曙光。他们决定把彭世列为重点监测对象,期望能从她身上找到突破口。
然而,这一监测就是漫长的14年。在这14年里,警方时刻关注着彭世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任何可能的线索,可彭世就像和警方玩捉迷藏一样,隐藏得十分巧妙。
2014年,警方终于监测到彭世在一家银行办理了银行卡,这一消息让所有办案人员都兴奋不已。他们以为终于能找到彭世,进而揪出王岁,可现实却再次给了他们沉重一击。
彭世在办理银行卡时留下的个人信息全是假的,警方顺着这些线索追查下去,却发现又走进了死胡同,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
曙光乍现,真的能抓住 “隐形人” 吗?2017年,转机终于出现。警方在对彭世的持续追踪中发现,她办理了港澳通行证,上面留下的电话号码成为了关键线索。
根据号码归属地,警方确定彭世在广东省惠州市。这一消息让全体办案人员为之振奋,仿佛在黑暗中摸索许久后,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
得知线索后,警方迅速行动,第一时间联系了惠州当地警方。在两地警方的紧密协作下,他们很快锁定了彭世在惠州市惠东县黄埠镇的一家小鞋厂。
这家小鞋厂管理并不规范,招工不需要工人提供个人信息,这也成为了彭世和她丈夫能够长期隐匿的原因。
警方展开对彭世的调查,种种痕迹表明彭世身旁有一个男子和她共同生活。
警方推测,与彭世共同生活的人大概率就是他们苦苦追寻22年的“隐形人”——王展(王岁)。但在实施抓捕前,谨慎的警方必须确认此人身份,以免打草惊蛇。
于是,一场紧张的蹲守行动开始了。
办案人员在彭世居住的地方附近,不分昼夜地坚守着。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直到第五天,一个可疑的男人出现了。
他与彭世同吃同住,行为十分谨慎,而且没有任何身份信息,种种迹象都表明,他极有可能就是王展。
这个发现让警方既兴奋又紧张。他们深知,这次行动必须万无一失。
在蹲守的日子里,警方不断完善抓捕计划,对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从进入的路线到抓捕的时机,再到应对突发情况的预案,他们都做了周密的安排。
随着时间的推移,抓捕的日子越来越近,警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心里都清楚,虽然曙光已经出现,但“隐形人”真的能被顺利抓住吗?这个疑问在每个办案人员心中回荡。
真相大白,“隐形人” 终落法网2018年3月7日晚上10点,静谧的夜晚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低沉的呼喊声打破。
警方破门而入的瞬间,强烈的手电筒光照亮了屋内。王展和彭世从睡梦中惊醒,彭世惊恐地尖叫起来,身体止不住地颤抖,嘴里语无伦次地说着什么。而王展则愣在原地,眼中闪过一丝惊恐与绝望,随后很快恢复了平静,似乎早就料到了这一天的到来。
“不许动!警察!”他们迅速冲上前,将王展和彭世控制住。此时的王展,没有做任何反抗,只是默默地任由警察将他带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被带到审讯室后,王展的表情显得很复杂,有懊悔,也有解脱。面对警方的审讯,他没有再隐瞒,开始交代当年的犯罪事实。
他承认,自己就是当年参与杀害王远珍的第四人。1996年,他与张奇、涂勇、温仁四人谋划抢劫王远珍家。
原本只是想弄些钱,但在实施抢劫的过程中,王远珍激烈反抗,让他们慌了神。在混乱中,他们失手杀害了王远珍,之后便开始了漫长的逃亡生涯。
在逃亡的22年里,王展和彭世四处躲藏,不敢在一个地方久留。他们换了无数个工作,生活过得小心翼翼,时刻担心被警方发现。
为了隐藏身份,他们想尽了办法,从不使用真实信息。王展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不敢和任何人提及过去的事情,哪怕是最亲近的人。
他不敢去看望年迈的父母,甚至在父亲去世时,都只能偷偷哭泣,不敢回去奔丧。
如今,被警方抓获,王展知道一切都结束了。他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嘴里不停地说着后悔,但这一切都无法挽回当年犯下的罪行。随着王展的交代,这起困扰警方长达22年的案件终于真相大白。
对于受害者王远珍的家人来说,这个消息既是一种慰藉,也是一种伤痛的回忆。虽然凶手终于落网,但王远珍却再也回不来了。
而对于警方来说,这22年的坚持和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他们用行动证明,无论犯罪嫌疑人隐藏得多深,时间过去多久,正义永远不会缺席。“隐形人”王展的落网,终于给这起案件画上了一个沉重的句号。
22年来,塘头派出所换了5任所长,无数的警察,但这件案子一直都是他们调查的重中之重。22年的时间,足以改变许多事情,但警方对这起案件的执着从未改变。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正是他们的坚守与付出,才让受害者的冤屈得以昭雪,让社会的公平正义得以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