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狭颂》摩崖石刻,位于成县县城西十三公里处的天井山峡谷之中,始建于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由当时下辨道(今成县)的“从史位”仇靖撰文并书丹。这件石刻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等朝代,穿越千年,一直隐匿于深山之中,直至北宋时期才被世人所瞩目。在这片峡谷中,除了《西狭颂》,还有汉代耿勋碑以及宋、明、清、民国时期的摩崖石刻20多处,共同构成了以《西狭颂》为核心的摩崖石刻群。
▼谷城迹黄石,衡阳咏愚溪 。
▼大智不讳过,峻德无狭行。
▼治国无强弱,爱民无智愚。
▼明经能卫道,蓄德不趋官。
▼阁峻惟云宿,门清有月来。
▼吏治美两汉,云山书六朝。
▼政减民乃悦,官卑人则高。
▼政成膺厚福,世治息危行。
▼正义不阿世,大德常下人。
▼平方约月面,对数测山颠。
▼五美备二难立,四时若百姓宁。
▼峡谷危崖常驻,清风明月为缘。
▼正义不出民约,大患无过国仇。
▼明而经博大而古,进以礼动以时。
▼爱君无如正则,好武不下中黄。
▼不登太行叹广武,时过楚国歌阳阿。
▼陈义太高知者寡,爱人以德古为徒。
▼庭容车骑无人过,门对溪山有月临。
▼大有可为天下事,不如其已过来人。
《西狭颂》以其书体规范、方圆饱满、曲直变换、舒展多姿而著称,已展现出波磔之笔法,但部分字仍保留篆书结构。其结体方整雄伟,庄严浑穆,笔力稳健,兼具蓄势待发之气韵。
在方整中带圆融,敦厚笃实,气韵浑厚,气魄宏伟,堪称隶书之典范,汉隶之正宗。它被奉为汉隶之圭臬的杰作,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代书家无不推崇,研习书法者多用心临摹此帖,细细揣摩汉隶之神韵。
《西狭颂》对后世特别是近现代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未来仍将是书法研究、隶书学习者的圣地,具有永恒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