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侠说科技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芯片已经成为现代科技的核心,而光刻机则是制造这些芯片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可以说,没有光刻机,就没有当今丰富多彩的电子世界。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光刻机的构造与原理,探讨中国在光刻机领域的现状,以及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位置。
光刻机,全称为“光学刻蚀系统”,是用于在硅片上精确复制电路图案的精密仪器。它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传统摄影中的曝光过程,只不过这里使用的不是胶卷,而是涂有光敏材料的硅片。具体来说,光刻机通过高精度的光学系统将设计好的电路图案投影到硅片上,然后利用化学反应去除未被光照到的部分,从而在硅片上形成所需的微细结构。

光刻机的构造极其复杂,主要包括光源、透镜系统、掩模版和硅片台等部分。其中,光源提供必要的能量,透镜系统负责精确聚焦光线,掩模版携带电路图案,而硅片台则确保硅片的精准定位。不同类型的光刻机适用于不同的工艺节点,例如极紫外(EUV)光刻机用于最先进的7纳米及以下工艺,而深紫外(DUV)光刻机则广泛应用于10纳米以上的工艺。
尽管中国在半导体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光刻机领域仍面临巨大挑战。目前,全球高端光刻机市场几乎被荷兰的ASML公司垄断,尤其是EUV光刻机,全球仅有ASML能够生产。这种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使得中国在高端芯片制造方面受制于人,尤其是在美国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的情况下,获取先进光刻机变得异常艰难。

据数据显示,中国半导体设备的自给率长期低于10%,而在关键的光刻机领域,自给率更是不足1%。这意味着,中国在高端芯片制造方面严重依赖外部供应商,这对于构建自主可控的半导体产业链构成了重大障碍。而全球半导体产业呈现出高度集中化的趋势,美国、日本和欧洲企业在多个关键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美国的英特尔、高通,日本的东京电子、日立,以及欧洲的ASML、阿斯麦尔等公司,都是各自领域的领头羊。这些公司在技术研发、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拥有明显优势,形成了强大的国际竞争力。相比之下,中国半导体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特别是在中低端市场,中国企业如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已经在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2024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在半导体设备上的采购金额达到创纪录的250亿美元,其中约32%来自国产设备,显示出中国半导体设备自给能力的显著提升。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
2024年,中国半导体设备采购金额创下历史新高,表明中国市场的需求旺盛,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特别是北方华创等龙头企业,已经在全球市场上崭露头角,其营收排名全球第六,成为中国半导体设备企业的骄傲。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高端光刻机等核心技术领域的差距仍然存在。

未来,中国半导体产业需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国际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离不开每一位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离不开每一个企业的不懈努力。虽然前路漫漫,但只要我们保持创新的动力,坚定前行的决心,中国芯的故事必将书写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