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初期,两军各自为战,行进途中除了偶尔遇到几个农夫外,并未发现敌军的踪迹。然而,到了第三天的下午,一队法国士兵在森林中行进时,突然听到侧面林中传来德国小调的歌声,紧接着他们看到一队队身着灰色军服的德军士兵向西行进。
当法国士兵发出口令时,却遭到了德军机关枪的扫射回应。双方意外遭遇,仓促应战,一时之间难以分辨敌我,陷入了一片混战。枪炮声在山林旷野间回荡,震耳欲聋。
在这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双方以机关枪、步枪疯狂射击,同时辅以手榴弹、枪托以及刺刀的肉搏战。由于法军缺乏山地战训练且单兵肉搏技能不及德军,其后援纵队在德军重炮的猛烈轰击下损失惨重,最终被迫退出山区。德军借势对纳夫夏托、维尔通、蒙梅迪及隆维等城发起猛烈攻势。法军则以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展现出顽强的抵抗力。战场上,法军的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军号声嘹亮,士兵们的枪刺在阳光下闪耀着冷冽的光芒。佩戴白手套的军官身先士卒,引领着队伍高唱《马塞曲》:“起来吧,祖国的儿女们!”他们的前卫部队步伐坚定,队形严整,即便在德军的枪林弹雨中倒下,也保持着整齐的阵列。法军士兵展现出非凡的勇气,昂首挺胸,无所畏惧地向前推进。前线的士兵不断倒下,但后方的士兵迅速补上,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防御浪潮。战场上,成千上万的士兵遗体堆积如山,后来的死者甚至只能依靠这些尸堆站立,直至生命终结。尽管法军的战术显得相对僵化,但他们所展现出的英勇无畏却令人深感敬佩。然而,仅凭勇敢精神并不能弥补数量上的劣势,法军最终还是在德军的强大攻势下败退,损失了大量的大炮,不得不撤退,并丢弃了大量的人员和武器装备。法军朗雷扎克将军较早地意识到了德军主力正通过比利时进攻法国,他主张法军应北上迎敌。然而,总司令霞飞却固执己见,拒绝了朗雷扎克的建议。朗雷扎克不得不自行决定将精锐部队后移,以备及时调转方向,北上迎战。8月20日,当霞飞终于发出北上迎敌的命令时,朗雷扎克立即率领第5集团军昼夜兼程,迅速前进。在短短3天内,他们行军120公里,成功抵达马斯河与桑布尔河的夹角地带。第5集团军下辖6个军及6个师,拥有步兵和骑兵共计40万人、大炮1000门,是法国陆军中兵力最为强大的集团军。法国与比利时边境地区共有四条主要河流作为天然屏障:马斯河源自法国东北部的洛林高原南部,全长约200公里,自南向北流经贝尔福、图尔、凡尔登、斯特内、色当、吉韦和迪南等城市,然后进入比利时,在那慕尔与桑布尔河汇合后继续向东,最终注入北海;桑布尔河则发源于法国北部,流经莫伯日后向东南方向延伸,靠近比利时边界,在那慕尔与马斯河汇合;斯凯尔特河同样源自法国北部,但向东北方向流经比利时和荷兰后注入北海;蒙斯运河则连接着桑布尔河与埃斯考河。这四条大河共同构成了法国与比利时的天然防御屏障。在比利时的边陲地带,四条河流蜿蜒交错,其间矗立着沙勒罗瓦、蒙斯、塔明、梅泰、迪南、那慕尔及莫伯日七座城池,它们彼此策应,形成了坚固的防御网络。桑布尔河畔,矿渣山连绵不绝,为防御工事提供了天然屏障。面对如此地形,朗雷扎克将军做出了精心部署:两个步兵军镇守沙勒罗瓦,三个军则分别把守塔明、梅泰与迪南,而骑兵军则灵活机动,负责各点之间的接应。德军皮洛夫指挥的第2集团军,在那慕尔与沙勒罗瓦的狭窄地带,强行渡过桑布尔河,以三个军的强大兵力,向法军发起猛烈进攻。在沙勒罗瓦前线,德军与朗雷扎克的第5集团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德军步兵大队骄横无比,未经充分战斗展开便发起冲锋。然而,法军的75毫米火炮以其轻便快捷的优势,每分钟发射15发炮弹,对德军造成了沉重打击。
战斗从黑夜持续到白天,再从白天延续至黑夜,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朗雷扎克将军初战告捷,竟将德军攻城部队逐退十余公里。但皮洛夫不甘失败,增加兵力再次猛攻沙勒罗瓦,重炮轰鸣之下,城内建筑纷纷倒塌,煤气管道爆炸,防御工事尽毁,守军伤亡惨重。与此同时,豪森所部的第3集团军成功占领迪南,对朗雷扎克的第5集团军形成了侧后迂回威胁。8月23日,面对德军的强大攻势,朗雷扎克不得不命令第5集团军向西撤退。豪森则奉命派遣第11军攻打那慕尔——这座与列日齐名的比利时军事要塞。那慕尔环城建有九座坚固炮台,炮台间距离适中,每座炮台均配备重型火炮20门、轻型火炮10门,形成了强大的火力网。此时,那慕尔的守军已增至4万人,由比利时军第4师师长莫朗给尔将军亲自指挥。德军皮洛夫部首先对那慕尔发起进攻,但比军顽强坚守,使得德军一时难以攻克。德军遂采取包围战术,以部分兵力围困那慕尔,主力则绕道而行。第11军军长弗里茨面对久攻不下的局面,心生一计,派遣一个营的德军穿上英军军装进行偷袭,成功攻破了炮台。莫朗给尔将军见炮台失守,无奈举白旗投降。至此,比利时的列日、于伊、那慕尔三大要塞均落入德军之手。与此同时,英国远征军司令官弗伦奇与法军总司令霞飞达成共识,决定于8月21日让英国远征军进驻蒙斯及其两端的运河地区,与法国第5集团军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北面的德军集团,确保法军左翼的安全。弗伦奇将军决定将司令部迁移至勒卡托,并迅速下达指令,要求所有部队即刻启程,务必在规定时间内进驻蒙斯,全面接管蒙斯城及其周边的蒙斯运河的防御任务。蒙斯,这片昔日荒芜之地,后因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得以开发。法国政府为此投资开凿了蒙斯运河,该运河东北连接桑布尔河,西北则通过埃斯考河直通大海,蒙斯城随之在运河两岸逐渐兴起。蒙斯向西经莫伯日,是前往巴黎的主要通道;而东北方向,距离沙勒罗瓦仅有30公里。历史上,勒卡托与蒙斯之间发生过多次重大战役,包括马尔巴罗公爵大败路易十四的战役,以及威灵顿公爵在不远处的滑铁卢大败拿破仑的经典之战,足见此地历来为军事争夺的焦点。英国远征军,由4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组成,总兵力达8.7万人,配备320门大炮,趁着夜色从勒卡托和莫伯日出发,经过一日一夜的急行军,行程50公里,于8月21日清晨准时抵达蒙斯城。然而,远征军第2军的司令官格里尔森将军或许因过度劳累,刚进入蒙斯城便在当夜不幸去世,未能见证胜利的曙光。弗伦奇将军立即向伦敦陆军部发出急报,请求迅速调派史密斯将军前来接替指挥。在史密斯将军到任之前,由第2军的参谋长代理指挥职责。蒙斯运河全长约40公里,宽约60米,尽管河岸堆积着煤渣,景观欠佳,但其战略地位却不容忽视。弗伦奇将军精心部署,命令第1军负责防守蒙斯城东20公里处的运河区域,第2军则负责城西20公里的运河防御。骑兵师则驻扎于蒙斯城的侧后方,随时准备支援东西两侧的部队。同时,他还指令骑兵中队从蒙斯城出发,向北进行侦察,以摸清德军的动向。有情报显示,在蒙斯城北10公里处已遭遇德国骑兵,随后更有数万德军大队,沿着布鲁塞尔至蒙斯的公路汹涌而来。此外,空中侦察报告也称,相邻的公路线上还有另一支数万的德军部队,正朝着蒙斯方向开进。面对即将到来的恶战,弗伦奇将军果断下令,各部队必须坚守阵地,绝不许后退。德军第1集团军司令官克鲁克指挥其部队迅速推进。然而,基于骑兵侦察队提供的情报——声称约10万英国军队已渡过英吉利海峡并在法国加莱等地登陆,这一实际上是英军精心散布的虚假信息,克鲁克错误地判断了局势,并决定以主力部队向西北方向寻求与英军的决战。与此同时,皮洛夫要求克鲁克与第2集团军协同作战,迅速占领蒙斯,以防英法联军切断两集团军之间的联系。但克鲁克对上级命令心存不满,尤其是他需受皮洛夫节制的安排。他错误地认为蒙斯是一座空城,仅需两个军的兵力即可轻松攻取,因此下令第2、第3军发起对蒙斯的进攻,并试图强渡蒙斯运河。然而,德军第2军在蒙斯城附近遭遇了英国骑兵,尽管如此,德军仍继续大举前进,并未做好战斗准备。隐蔽待命的英军见德军进入射程,立即发起猛烈攻击。在英军的强大火力下,德军损失惨重。法国远征军指挥官弗伦奇所部取得了初战的胜利。克鲁克随后才意识到英国远征军已占领蒙斯,他愤怒地指责骑兵侦察队长提供错误情报,并将其送交军法处审判。克鲁克急忙率主力部队返回蒙斯,企图与英军进行决战。德军炮火全开,蒙斯城及其城下的运河瞬间化为火海。英军被迫撤退至第一道防线,而此时法军第5集团军已撤退,蒙斯以东的沙勒罗瓦、梅泰、迪南、塔明四城相继失守,德军已渡过桑布尔河。面对德军对侧翼的威胁,弗伦奇担心后路被截断,急忙命令前线各军留下少量部队掩护,主力部队则悄悄撤出阵地向西撤退。
弗伦奇向士兵们解释:“我们的撤退是出于战略考虑。”当克鲁克的部队进入蒙斯城时,才发现英军已经趁夜撤退。克鲁克虽然占领了蒙斯,但英军在蒙斯成功阻挡了克鲁克集团军一天,并付出了1600人的伤亡代价。在边境地区的连续四天战斗中,法英联军连战连败。法军投入了70个师、共计125万人参战,伤亡达14万人。尽管法军一再撤退,但其有生力量仍然得以保存。法国总司令霞飞不得不承认:“边境交战以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