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马官员受审为何不穿囚服,这是在搞特权吗?

元芳有看法 2024-11-05 09:52:52

落马官员受审为何不穿囚服?每每看到落马官员受审的信息时,总能看到他们站在被告席上,要么穿着行政夹克,要么穿着便装,没有穿囚服,这个问题也引起很多网友的质疑,认为这些官员落马了,还享受特权,为什么别的犯人受审穿囚服,而他们例外呢?

其实不然,这个事情根本不存在所谓特权的问题。而且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即便是其他犯人受审,在未定罪之前,也会着便装,不会穿囚服。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穿囚服审判图片,基本上都是以前的。确切说是2016年之前的。

远的不说,我们可以看看近年比较受关注的审判,比如像劳荣枝、像余华英等等,这些社会关注较高的审判,她们受审时同样是着便装,即便她们罪大恶极。原因就是,未宣判,她们就未定罪,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罪犯。

这一做法并非特权使然,而是遵循了司法改革的精神,体现了法治文明的进步。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落马官员还是其他任何犯罪嫌疑人,在未经法院最终宣判之前,其身份均为“犯罪嫌疑人”,而非已定罪的“罪犯”。这一法律地位的界定至关重要,它直接关乎个体的权利保护与司法程序的公正性。因此,要求所有被告在庭审阶段穿着统一的囚服,实际上是对其未决状态下法律身份的一种误读,也是对个人尊严的不当侵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2015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禁止让刑事在押被告人或上诉人穿着识别服、马甲、囚服等具有监管机构标识的服装出庭受审。

随后,2016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更是将这一原则具体化,明确规定刑事在押被告人或上诉人出庭时应着正装或便装,不得穿着监管机构的识别服。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司法实践向更加文明、更加尊重人权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就是犯罪嫌疑人受审时,不再着囚服的法律依据,不管是谁,什么身份,一律不穿囚服受审,自然也不会剃光头。一旦被判有罪服刑后,他们都要着囚服,或者穿监室马夹,行政夹克永远都穿不上了。

这一改革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无论是位高权重的官员,还是普通民众,一旦涉入刑事案件,都应当受到同等的法律对待,没有任何人有特权凌驾于法律之上。不穿囚服受审,正是对这一原则的具体实践,它强调了司法程序的公正性与独立性,确保每个人在法庭上都能得到公正、客观的审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犯罪嫌疑人的纵容或忽视其可能存在的罪行。相反,这一做法是在严格遵循法律程序的基础上,对被告人基本权利的尊重与保护。一旦法院作出有罪判决,被告人进入服刑阶段,他们将按照监狱管理规定穿着相应的服装,这是对其犯罪行为的法律制裁与改造的一部分。

所以,落马官员受审时不穿囚服,并非特权的表现,而是我国司法改革与人权保障理念的具体体现。它告诉我们,司法公正不仅体现在判决结果的公正上,更贯穿于整个诉讼过程之中,包括对被告人基本权利的尊重与保护。这样的改革,无疑是我国法治建设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彰显了国家对于法治文明的不懈追求。

1 阅读:2028

元芳有看法

简介:热点背后的冷思考,带您解锁时事热点背后的逻辑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