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充替司马家杀了曹髦,立下大功,却一辈子里外不是人

底层史观吖 2025-02-17 15:31:51

在历史的长河里,有这样一个司马家族的忠实拥护者,名叫贾充。在曹魏时期,他是一位声名显赫的功臣,曾帮助司马家族铲除了在位的皇帝曹髦,因此立下了显赫的功勋。但是,这位功臣的一生始终无法摆脱弑君的污点,使得他在历史人物中颇具争议。

贾充的父亲贾逵曾是曹魏忠臣,但随着历史的变迁,贾充在高平陵之变后,面临时代抉择,选择了站在司马氏这一边。他凭借自己的才干迅速得到了司马昭的赏识,成为其心腹。正当一切顺风顺水,曹髦的一举一动打乱了贾充的计划。年仅二十岁的曹魏皇帝曹髦,为了重新掌握政权,决定率领侍从直击司马昭相府。在途中,曹髦被屯骑校尉司马伷和中护军贾充所阻,他们虽同在司马氏阵营,但司马伷姓司马,尚有回旋余地。而贾充则不同,他不能退缩,因为将意味着半生的努力将付诸东流,他决定指使成济刺杀了曹髦。

自治区魏皇帝曹髦的突然袭击,本来是打算以自己的行动来抵制司马氏的权力扩张,结果适得其反,贾充的冷酷决断,导致了皇帝在街头被杀。然而,这一举动虽然在关键时刻巩固了司马氏的权力,却也让贾充成为众矢之的,备受千夫所指。

贾充弑君之后,非但没有得到朝臣的支持,反而被众人划清界限。尽管贾充因斩断反叛而稳固了司马氏的政权,但忠君爱国在古代是根深蒂固的信念,因此他的行动不仅没有为自己赢得尊重,反而将他推向了道德的深渊。哪怕贾充在随后的政治生涯中不断表现忠诚,也难以洗刷这段污名。

贾充在司马氏的庇护下,虽然官运亨通,封安阳乡侯,统领城外诸军,但却始终摆脱不了弑君的阴影。朝廷中各种灾难,无论天灾人祸,似乎都成了指责贾充的理由。孙吴末代皇帝孙皓甚至在某次谈话中对贾充冷嘲热讽,说江东的酷刑便是为弑君者准备的,这让贾充颇为难堪。

在贾充家庭内部,这种道德审判也没有停歇过。贾充弑君的消息自然隐瞒不了家庭成员,尤其是他忠于曹魏的母亲,对弑君之事的痛骂,让贾充只能默默承受。这种内外的道德压力,使贾充的生活充满了煎熬。

然而,历史的棋局不断变幻,贾充还是在其中找到了新的契机。当司马昭晚年,关于权力传承的问题浮现时,贾充果断投靠了司马氏的继承人司马炎,并充当了吹鼓手。司马炎也正是看中了贾充的拼劲,将其任命为司空,位列高位。虽然贾充在西晋法典《泰始律》的编撰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后人眼中,他始终是那个通过卑鄙手段上位的人。

随着政治斗争的不断激化,贾充夹在齐王司马攸和太子司马衷之间,两边讨好的做法反而让他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西晋咸宁元年(272年),贾充的女儿被迫嫁给了太子,这让他更加如芒在背。原本只需处理依靠齐王的关系,现在又牵涉到了太子的一系,这让他的政治压力倍增。

晚年的贾充更是谨小慎微,不敢轻易表露自己的政治立场,以免招致杀身之祸。即使如此,他仍未能避免权力斗争的漩涡。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安排他为南征吴国的主帅,此前极力反对伐吴的贾充只能迫于权势接受这个任务。这使得他在伐吴中败北,让自己之前的所有反对都成为了最有力的嘲讽。

贾充弥留之际,唯恐死后得到恶谥,难以瞑目。尽管他的一生在朝廷权斗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功过是非上,难以摆脱弑君者的影子。最终,司马炎为了表彰他在灭吴中的贡献,以及考虑到当年他勇敢承担了最脏的活,决定赐予他“武”的谥号,追赠为太宰,甚至按照霍光和司马孚的规格为他办理葬礼。

贾充的一生,成了政治权谋的牺牲品,他既为司马氏的篡位立下汗马功劳,也因为弑君而被千夫所指,一辈子活得小心翼翼。

0 阅读:3
底层史观吖

底层史观吖

真实的历史文化作品,爱公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