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与来宾市忻城县接壤的小镇,一桥一山而得名

微笑的向阳而生 2025-01-11 13:40:41

乡镇游来到上林县的乔贤镇,初听到乔贤这名字,感觉此地出乔姓的贤人而得名乔贤。乔姓,毕竟是北方姓氏,而且又是贵族姓氏,山穷僻壤的上林县不可能有乔姓,或许上林县有乔姓,但绝对是稀有姓氏。乔贤镇跟乔姓有关的不是贤人但人人受尊重的则是丐帮帮主乔峰,但回想乔峰本姓萧不姓乔,后得知乔贤镇的起名跟乔姓无关后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本文就肤浅的写一写乔贤镇。

从古零、镇圩、佛子、中可、塘红一路走到乔贤,来到乔贤镇已经是傍晚的19点,天已蒙蒙黑,或许没能感觉到乔贤镇的繁华,但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还有灯光闪亮的夜色,深感小镇也有夜生活。没有华灯初上,更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不过依稀能感受到乔贤镇内在的繁华。远离县城,地处南宁、来宾两市,上林、忻城县交界地带的小镇,夜晚还能感受到零星的夜市生活,想来乔贤镇也没想象中的小。

乔贤镇位于上林县的东北部,北与来宾市忻城县的古蓬镇接壤,距离县城48公里,镇域面积为127.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为3.8万余人。3.8万余人的乡镇,想来在全国乃至整个广西不算是人口大镇,但在上林县来说绝对是人口大镇。乔贤镇隔壁的忻城县古蓬镇户籍人口跟乔贤镇差不多,但在本县是人口第三大镇,想来乔贤镇情况跟古蓬镇差不多,户籍人口在上林排在前三应该没问题。

户籍人口多也仅是人口大镇,乔贤镇在本县来说算是人口大镇,而且地处山区的上林县在仅有乔贤镇周边地形相对较平缓。缓坡的地方适合农业发展,上林县工业程度不发达,大多以农业为主,乔贤镇的农业相对较好,上世纪80年代全镇就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上林全县已经实现脱贫,以乔贤镇这么好的底子,乔贤镇有可能是上林县首个实现全面大康的乡镇。

说乔贤镇跟忻城县接壤,要是在老一辈人中这么说一定会很不服气,要是解放前忻城县的古蓬一带是上林县的辖地,古蓬镇是解放后才划归忻城县。划归忻城县,可能是当时上林县的辖区比较大,忻城县的辖区较小,为了均衡隔壁县的辖区才将古蓬镇划给忻城县。说这话带有玩笑的意思,古蓬自明代起就是匪乱猖獗的地方,古蓬距离县城遥远,权利无法延伸到古蓬一带,古蓬成为三不管地带,上林县管有管不来,县领导非常的头痛,把古蓬划归县城,就等于甩掉一个包袱。上林县把古蓬划给忻城县,领导对于管理就轻松了,苦的是乔贤镇,原本是县内的乡镇变成两市两县交界的乡镇。

乔贤镇形成于明朝,嘉靖元年(1522)建圩,东边有贤山,山脚下有一条小河,为通往贤山而在小河上修建一座桥。建圩时还邀请上林知县来剪彩,圩日开放,但圩叫什么名字都没有取好,地方乡士便求教知县。知县看到贤山,贤山下一条通往贤山的小桥,知县便给此圩其名为桥贤圩。桥贤圩这名字一直沿用至解放初期,不知当时的干部没有文化,还是觉得桥这个字笔画太多,就去掉木字旁改用乔,登记地名的时候就写上乔贤这两个字。

民国元年设乔贤乡,新桂系李宗仁上台后改设乔贤团,团并不是军事单位而是行政单位,不过也带有点军事色彩。团就是民团,乡长就是民团团长,民团团长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民团团长不仅要管理地方经济,还要维护治安,而且还得兼任学校的校长。以上头衔只是民团团长的闲职,最主要的则是为军阀输送军事力量,说好听点就是为军阀招兵,说不好听点则是抓壮丁。军阀时期为避免抓壮丁,当地有不少土著逃离上林县。

民国22年(1933)乔贤团改为乡,解放后保留乡建制,1953年乔贤乡改为乔贤区。50年代的县管区,区相当于副处级单位,因是地方的掌握实权的一把手,区长比县里的副县长还要牛气,到县里开会副县长都给区长点头哈腰。1958年撤销乔贤区改为公社,1962年恢复乔贤区,1969年又撤销乔贤区,1984年乔贤区改为乔贤乡,1987年乔贤乡析出木山乡,1998年乔贤乡升格为镇。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0
微笑的向阳而生

微笑的向阳而生

微笑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