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中国正式进入了封建帝制时代,这在中国历史上堪称最重要的节点。
虽然在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此前秦国多代明君的努力也是秦国能够傲视群雄的关键。
秦国作为老牌强国,其王室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发展得根深叶茂,“嬴姓”这一古老的姓氏在当时也人数众多,在称帝后秦始皇也留下了不少子嗣。
但在秦朝灭亡后,嬴姓便极少见于史料,他们究竟去到了哪里?现在还有秦始皇的直系后裔吗?
沙丘之谋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帝王,其在政治武功上的功绩自是不容置疑的,在他的努力下秦王朝不但统一了六国,还将国境线进一步扩大,并在帝国各地建立起了郡县制统治体系,令国家第一次成为了有机的整体。
但秦始皇也并非完人,在他耀眼的功绩之下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除了刑罚过于严苛和乐于享受之外,秦始皇在继承人的选择上也犯了严重的错误。
秦始皇在外出巡游时身体不适,其临死前写下诏书将皇位传给了长子扶苏,并令其去往咸阳主持葬礼。
但宦官赵高为了掌控权力,找到丞相李斯商议,之后二人修改了诏书,改立胡亥为新帝,并新撰一诏书令扶苏自杀,之后胡亥成功继位是为秦二世,赵高和李斯的这个计划也被称为沙丘之谋。
关于沙丘之谋的真实性,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但胡亥的登基确实对秦王朝的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
首先是颇具威望的公子扶苏领诏自尽,这令部分秦朝民众感到不满与震惊。
甚至此后大泽乡起义的时候,陈胜吴广都要假借他的名义吸引民众,这也说明了在秦朝百姓心中,胡亥就不该是秦始皇的继承人。
其实民众有这样的想法也非常正常,胡亥作为第十八子,其母亲在史料中的记载也十分有限。
证明她并不是秦始皇的宠妃或者有势力的贵族之后,子凭母贵的结论也是不成立的。
而在秦二世执政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其几乎完全是李斯和赵高手中的傀儡,这说明他完全不具备统治国家的能力。
以才能来看,胡亥也不是合格的接班人,这就让李斯手中的诏书显得毫无说服力。
正因如此在秦二世在位期间,关于其统治合理性的讨论和质疑就一直没有停过。
为了稳住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皇位,胡亥开始着力清除那些对自己皇位有威胁的人。
而他的兄弟姐妹,自然首当其冲。
残酷的手足争斗由于史料不够完整,人们如今无法得知秦始皇后代的具体数量,但史学界一般认为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和十多位公主。
胡亥作为秦始皇的十八子,他的十七个兄长无疑都是他的潜在竞争对手。
虽然在李斯和赵高的帮助下,他已经成功除掉了威胁最大的扶苏,但得位不正的胡亥依然心中没底,于是他决定将屠刀挥向其他的兄长。
由于秦朝时史料记录并不完善,因此我们无从得知胡亥是怎么处死自己兄弟姐妹的,但我们可以得知的结论是胡亥在咸阳城先后处死了十二位皇子和十位公主。
其中很大一部分还遭到了斩草除根的“族灭”,由此可见胡亥对自己兄弟姐妹的心狠手辣。
在这二十多名受害人之外,还有三个受害者是被单独记录的,即公子将闾和他的两个弟弟。
当时他们三人被胡亥囚禁在皇宫之中,之后有一位使臣来到三人面前,说他们三人有不臣的举动,胡亥已经为他们定下了死罪。
面对这一罪名公子将闾据理力争,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过不臣的想法和举动,并希望得知自己罪名的确定过程。
但使臣自然不会知道胡亥的内心想法,他不过是奉命行事罢了,见上诉无望将闾和两名弟弟拔剑自刎,他们的死在当时令秦王宗室恐慌不已。
对于公子将闾子嗣和家人的处理方法,史书上并未明言,但从公子高之后的表现来看,恐怕他们也没有幸免。
公子高也是胡亥的哥哥,在看到将闾的结局后,他明白自己一定也不能被胡亥所容。
于是他主动找到胡亥,申请为秦始皇殉葬,希望以此换得家人的安全,胡亥对于这种送上门的好事自然是当即应允,公子高的子嗣也成功免于刑罚。
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胡亥杀死公子将闾等三人的时候,秦始皇的葬礼甚至还没有结束。
这也凸显出胡亥对清除兄弟姐妹一事的急迫,胡亥的残暴无情也被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样看来他族灭兄弟姐妹的做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秦亡后王室子孙的悲惨处境根据之前的讨论,我们发现有胡亥杀死的有史料记载的兄弟,共有十七个。
这和他秦始皇第十八子的排序,刚好能够对应起来。
由此部分历史学者推测,胡亥在位期间可能没有对自己年幼的弟弟动手。
因为这些弟弟无论是继承顺位,还是政治实力都无法对其造成威胁。
在清除了兄弟姐妹之后,胡亥能够依靠的就只有扶持自己上位的赵高和李斯了。
但这两名沙丘之谋的核心成员之间,也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最终胡亥站在赵高一边处死了李斯,这让他尽数清除了朝堂上的不安定因素。
在结束惨烈的政治斗争之后,胡亥几乎将全部时间都用来吃喝玩乐,朝政大事一律交给赵高处理,这让秦朝的政治秩序变得混乱不堪,各地横征暴敛的现象层出不穷。
百姓们苦不堪言,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赵高担心一旦胡亥知道国家现状,就会从自己手中夺走权力,于是其想尽办法蒙骗胡亥。
但最终纸还是包不住火,胡亥知悉了国家的动乱状况,有了处置赵高的想法。
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和政治地位,掌握大权的赵高决定率先发难,他让女婿咸阳令阎乐包围了胡亥所在的望夷宫,最终逼迫胡亥自尽而死。
胡亥的子嗣,恐怕也被赵高一党屠戮殆尽。
在胡亥死后赵高拥立子婴为帝,子婴为亲王宗室,有记录称其为扶苏的儿子,但真实性并不可考。
这也说明此时秦王宗室已经人才凋敝,秦始皇的直系后裔寥寥无几。
虽然子婴成功用计诛杀了赵高,但秦军已经无力抵挡西进的义军了。
在登基四十六天后子婴向刘邦请降,刘邦对子婴也是以礼相待,但在项羽进入咸阳之后,子婴和其他残存的秦王宗室俱被处死,秦始皇的后人也在历史上彻底消失了。
在之前我们说到了胡亥的兄长公子高为了保全自己的家人,主动申请自尽为秦始皇陪葬,这最终换来了胡亥对其子嗣的宽宥。
在入宫请见胡亥之前,公子高也曾有过从咸阳出逃的打算,在其献身之后,其家眷恐怕会按照他的指示离开咸阳。
这样他们就能躲开项羽的屠戮,成为唯一有理论留存下来的秦王后裔,秦始皇是否绝嗣,也因此成为历史悬案。
嬴姓的变化放下秦始皇的绝嗣问题不谈,还有一个现象十分值得讨论,那就是曾经在春秋战国时代盛极一时的嬴姓,在秦朝灭亡之后就不见了踪影。
如果说秦始皇的后人是因为政治斗争尽数惨死,那几百年间秦国基数庞大的宗室人口又去到了哪里呢?
事实上这些嬴姓人士在秦末汉初的乱世中,大多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因为在秦朝统治时期,秦政府的政策太过严苛,导致百姓们对于秦朝统治者心生怨恨,人们都希望回到战国时诸侯国割据的状态,这也催生出了乱世中的六国复国运动。
当时一些六国的贵族后裔被推到了政治前台,这些人和秦朝统治者之间有着不可弥合的深仇大恨。
因此当时很多国家都出台了处决秦朝宗室的政令,嬴姓秦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不得不隐姓埋名来躲过劫难。
据传现在“廉、徐、江、秦、赵、黄、梁、马、葛、谷、缪、钟、费、瞿”十四姓中,都有嬴姓后人。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秦朝一直都被视作封建王朝的反面典型,秦朝统治者的口碑也不算太好。
因此那些曾经的嬴姓子孙也不愿换回原来的姓氏,这也让“嬴”这个古老的姓氏,逐渐退出了历史前台,即使少数几个有名有姓的嬴姓人物,恐怕也不是“秦始皇”的后人。
写在最后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由于在死前没能安排好自己的身后之事,导致胡亥上台后对兄弟手足大开杀戒,令其子嗣迅速凋零。
不但削弱了秦朝的核心统治力量,更让胡亥的统治合理性受到了质疑,从根本上动摇了秦朝的统治。
如今秦始皇的风评比封建时代好了不少,互联网上也开始出现吹捧秦朝的声音,这让部分网友开始讨论秦王室后裔的去向。
甚至有人拿出证据自称自己就是秦王后人,仿佛这样就会比其他人天然高贵许多。
然而出身并不能决定人的地位和成就,过分强调血缘对人生的发展没有实际意义,这种行为和那些宣称自己是爱新觉罗氏的“满清遗老们”,并没有本质区别。
与其执着求问秦王后裔去向,倒不如理清秦王朝覆灭的原因,也好为自己的发展提供些参考。
参考资料: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秦亡若干历史问题研究》,余子博著作,2021年5月发表;《秦公子几人被秦二世所杀?》,刊登于《兰台世界》2014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