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制的日用器物被王公贵族和宗教上层人士普遍使用。人们生活中使用的贵金属,银器是最普遍、也是最多的,它不仅可以制作成生活用品,还可以用来装饰器物或者服饰用品。直到十九世纪以后,银器开始成为一种商品,但也只有比较富裕的人家才用得起。银器制作工艺已经相当精湛,使用权也早已不再被贵族所独揽,可是银器在多数人的心目中,依然是比较贵重的选择。
据史料记载,隋唐时代我国北方牧民就发现,马奶放在普通的瓷制器皿中,几天就会变质发臭,然而银碗里的马奶却能较长时间不变质。由于银具有如此独特的性能,故银被人们誉为“永久性的杀菌剂”。
现代的医学研究也证实了,银器的杀菌机理是因为银在水中可形成带正电荷的银离子,这些银离子能将细菌吸附其上,令细菌赖以呼吸代谢的酶失去作用,使细菌无法生存。美国的学者曾做过如下试验:将50加仑的污水(其中每毫升含7000多个大肠杆菌)经过3小时银电极处理以后,污水中所有的大肠杆菌全部死亡。据研究,伤寒杆菌在银片上只能活18小时,白喉杆菌在银片上也只能活3天。由于银的杀菌功效卓著,因而它在医药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现代医药业将银胶体沉淀在纱布、药棉上制成银纱布、银药棉,用以治疗脓疮、溃疡等,其疗效较好。在野外作业、劳动或其他原因而不慎负伤,如将随身佩戴的银首饰贴敷在伤口上,能有效地防止感染。
整体银碗的包浆都符合老货的特征及神韵,纹饰冲压力度到位自然,银碗纯度不太高,银碗这是陪葬使用,经综合鉴定到代精品!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银器的历史距今已有五千多年,作为收藏品中的一个大类,银器种类繁多。最常见的如发簪、耳环、手链,也有一些生活用品,如勺子、筷子、牙签及一些装饰品等。生活中常见的很多物品都可以由银制成。
银器的工艺技法有铸、锻、刻、镂、焊、编织、堆垒、镶嵌等。花丝以北京、成都最为著名,其中成都的银丝制品不用模具,全凭艺人用手将细如发的银丝运用填丝、垒丝、穿丝、搓丝等工艺,制作出各种造型的器物,花色品种多达400多个。上海和天津的银器是将熔融的银料碾轧成片后,用手工锤制成型,再将接缝及附件进行焊接,然后通过錾刻、镂空、堆焊、镶嵌、垒丝等工艺,在器物表面加工出各种装饰纹样,最后进行打光或镀银。也有以素亮为主,只打光不加纹饰。二十世纪80年代还出现了铜胎镀银的餐具。相对于西方,中国使用银器的历史比较短暂,大约只有2500多年。晋朝以前,银器作为饰物使用,到了唐朝,银器作为食具广泛出现。而如今,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也把银器纳入自己的收藏范围。
旧时的纯手工制作如今已经非常少见了。现在社会科技发展迅速,很多东西都是由机器来生产,毫无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艺术是无价的,这种制作技艺一旦消失就难以再找回来,一定要把老一辈流传下来的手工艺品保存下来。现在买一块好一点的表动辄100多万元,但那只有经济价值,没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艺术价值必须由手工制作。经济、历史、艺术,三个价值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的收藏都毫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