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的2020,可以充满了挫折和辛酸,一年还没过完,就已经出现了三次火箭发射失利。
3月16日晚,央视报道称,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组织实施长征七号改中型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4月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印度尼西亚PALAPA-N1卫星,火箭一、二级飞行正常,三级工作异常,根据测量数据监视判断,火箭三级及卫星残骸已坠落,卫星发射失利。7月10号,中国航天再次失利的消息从酒泉卫星发射场传来,我国现今运载能力最强的固体火箭快舟11号发射失利,携带数颗卫星的火箭在升天后出现故障,最终失利的消息在发射后一小时被证实。
2020年我国总共发射了16次火箭,就有3次失利。这些火箭除了快舟11号是首飞之外,长征系列可以说都是成熟火箭,为什么还会出问题呢?据说长征三号乙的失利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某个工作人员因为今年的特别情况,工作的时候需要戴着口罩,心里面十分烦躁,在某个零件的加工上出现了小偏差,最终酿成了大祸,这种事情追根溯源都不好搞。其次是长征三号乙系列运载火箭一直在不断进行小改进,比如说增加一些燃料仓容积,适当提高运力,在助推器上加装翼伞装置等等。
其次是YF-75发动机的问题,按照印度尼西亚方面的通报,此次长征3号以运载火箭的最大问题正是出现在发动机上。该运载火箭在发射的时候,一二级都十分顺利,三级点火时其中一台发动机失效导致姿态失稳,飞行高度从200km左右开始下降,最终速度仅7.1km/s,无法进入轨道。具体故障原因很有可能是二次点火不成功,或者是提前关机。
其实长征三号乙是我国发射最成功的火箭,成功次数达到60余次,因为这款运载火箭是目前国内发射量最大,而且成熟度相当高的高轨道运载火箭,所以各种北斗卫星(北斗3号工程倒数第2颗组网卫星就是在今年3月9号被长征三号乙送进太空的),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的发射工作都是由它来担任。
快舟11号是一款全新的商业火箭,最初计划于2017年左右进行首飞,并且已经将技术方案确定。当时火箭运载设计为一箭六星,相比于国外太空私企space x和蓝色起源,逐渐加快航天商业化的步伐。
我国从2013年开始先后发射了快舟一号和2号,由于采用高机动性的车载发射方式,快舟系列火箭也开启了我国固体火箭发射卫星的大门。而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快舟11号的发射逐渐被提上了研究日程,但是在原计划上推迟三年后,快舟11号才正式迎来发射。
快舟这款固体火箭研制之初的目的就是承接商业卫星高频次快速发射的任务,所以火箭发射也能跟随发射车随地移动,快舟11号箭身直径为2.2米,高达78吨的起飞重量,可以实现近地轨道1.5吨的运载吨位,其能满足商业卫星一箭多星的需求,并将卫星每千克的发射成本降低至1万美元内。
再来看一看SpaceX的猎鹰九号,发射总次数达到100次,却只失败了两次,这就是我们和美国的差距。正视差距,才能尽快补齐短板。很多人也许觉得火箭发射失利了重新再来就行了,在航天的心里,火箭发射失利意味着几年的努力功亏一篑,很多总师会因此一夜白头。
那么今年这三次火箭发射失败,对于我们的航天事业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正视与国际上其它商业火箭发射企业的差距?请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意见!
我是红蚂蚁,一个有思想的斜杠青年,关注我,为中国科技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