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名叫龚先生的男子,骑着摩托车载着妻子,历经6天4夜,跨越2400多公里,从浙江温州回到贵州黔西南老家过年的事迹,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他的故事,让我们再次关注到“回家”这个永恒的主题,也让我们想起曾经浩浩荡荡的“摩托大军”。
龚先生的故事并非孤例,在春运大潮中,总有一些人选择用车轮丈量回家的路。
他们或骑着摩托车,或骑着自行车,或驾驶着满载行李的小货车,踏上漫漫归途。
龚先生的“千里走单骑”,让我们联想到曾经的“摩托大军”,以及那些为了省钱、为了团聚,不畏艰辛、一路风尘仆仆的返乡人。
网络上流传着龚先生骑行返乡的视频,画面中,他与妻子紧紧相拥,摩托车驮着简单的行李,行驶在蜿蜒的公路上。
这趟回家的路,对龚先生而言,不只是路程长短,更是他追求自由的旅途。
龚先生提到,他和爱人目前在温州的一家啤酒厂工作,临近春节,抢票难、高速拥堵和高昂的费用让他们犯了难。
一番考虑后,他们选择了骑摩托回家,这可不是心血来潮,是经过反复考虑后的决定,龚先生本身就是一名摩托车爱好者,他喜欢骑行的自由自在,可以随时停下脚步,欣赏沿途的风景。
连续四年了,他们一直坚持骑着自行车回家,龚先生选择的路线是国道,途径江西、广东,全程约2400多公里,最近两广的天气挺暖和的,温度大约20度,他们穿得也暖和,所以走在路上并没觉得冷。
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们在路上还遇到了许多好心人,给他们送吃的,让他们感受到人间温情,这次骑行,龚先生的油费花了大约500元。
较于高铁或飞机票,这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节省,龚先生提到,老家村子以前道路不通,现在马路已经修到了家门口,骑摩托车回家过年,走亲访友也更加方便。
龚先生的“自由骑行”也引发了网友的争议,一些网友认为,6天4夜的骑行,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存在安全隐患,不如乘坐火车或高铁更加安全快捷。
还有网友质疑,加上路上的吃喝住宿费用,以及潜在的风险成本,骑摩托车回家是否真的划算?
面对质疑,龚先生表示,骑行对他来说,不仅仅是回家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自由的向往。
对他来说,最看重的事就是和家人一起过年,而这随意骑车,就是他放松心情、感受自由的方法。
每个人的想法和活法各异,龚先生的挑选也得到了不少摩友的认同和力挺,他们认为,骑行是一种独特的体验,能够感受到与乘坐交通工具截然不同的风景和乐趣。
这位网友提到,他堂哥给妻子和女儿买了高铁票,自己却骑摩托车从浙江横店返回贵州,他对骑行的乐趣很着迷,虽然别人不太懂,但他自己却觉得挺开心的。
龚先生的故事,折射出不同人群对“回家”的不同理解和选择。
在一些人看来,回家是为了与家人团聚,为了感受家的温暖;而在另一些人看来,回家更是一场心灵的旅程,一种对自由的追寻。
龚先生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当代“摩托返乡人”的身影,而将时间回溯到十年前,我们会看到更加波澜壮阔的“摩托大军”,他们的经历,可能更苦一些,也更让人感慨。
在2013年春运期间,“摩托大军”的规模达到了顶峰,超过110万人选择骑摩托车返乡,场面蔚为壮观,这支庞大的队伍,大多是由在外务工的农民工组成,为了节省开支,多带些东西回家,他们决定骑摩托穿越重重山岭,回趟老家。
央视曾报道过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一位贵州男子带着怀孕三个月的妻子,从广东肇庆骑摩托车回贵州老家,全程1350公里。
他表示,骑车回去能省下2000元的路费,而这笔钱,可以给家里的母亲多添置些东西,在那个年代,骑摩托车回家,不仅仅是省钱,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冬日的寒风凛冽,路途漫长而艰辛,为了节约开支,他们常常几个人挤在一个简陋的小旅馆里,吃着最便宜的面条,为了防止路上打滑,他们会在轮胎上安装防滑链。
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加上冷风的吹拂,他们的手脚被冻得失去知觉,天气多变,路面容易滑,要是突然下雪,出事的风险就大了。
他们心中对家的渴望,却比任何困难都更加强大,为了能和家人团聚,为了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他们义无反顾地踏上这条充满艰辛的回家路。
幸运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私家车的普及,“摩托大军”的规模逐渐缩小。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开始,“摩托大军”的人数便开始呈现下滑趋势。
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它意味着人们的出行方式更加多样化,也意味着更多人能够更加安全、便捷地回家过年。
随着时光流转,回家的路数也在不断演变,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回家过年”的意义始终不变。
这个词语,象征家庭和睦,寓意着未来可期,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信息来源:
抖音账号:农村~野摩托
6天4夜!男子带妻子骑摩托车2400多公里返乡年——深圳新闻网2025-01-26
肇庆:有一群人以“摩旅”方式返乡过年
羊城派2024-02-08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