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3届的高考考生,都经过了这种痛苦,为了改变应试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常识,基础能力。在2007年新添加了一门考试科目——基本能力。
但是这一项考试,直接让众考生怀疑人生:我连活在这个社会的最基础能力都没有吗?事实就是如此,真的没有!因为这项测试,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考高分极难。基本能力总分60与综合共300分。但是基本能力考50分的难度不亚于数学考135分,理综考220分。
这门学科涵盖面太广了,不仅包含了文理学科的物化生和正史地,还有体育、美术、音乐、科学、综合实践、、人文与社会。
美其名曰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社会现象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观察自然规律以科学探究自然的能力,增强体质健全身心的能力,感受艺术陶冶情操的能力……
事实上在考试面前,就一个字“背”。什么能力都没有,全靠题海战术,不断的刷题,不断的积累这些所谓的常识。然而对大多数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考生来说,根本没有机会去了解社会,了解艺术。没有捷径的情况,只能双眼呆滞地做着一套有一套题,不会的试题,就剪下来粘在错题本上。这就将农村和城市一下子区分开来,见识成了决定分数的至关因素。
能想象到给出一幅画,让你说出画的作者是谁,哪个流派的画家,作品表达了什么思想?能想象到给出一段名曲的简谱,让你说出词作品名称,词作者是谁,甚至要在简谱下填歌词。能想象到给出一座建筑,让你说出建筑的设计者是谁,是哪国人,代表作还有什么?能想象到给出一段示意图,让你说出这是什么运动,哪几个步骤不规范?
太多太多的知识,似乎社会上能想到的都可以考。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是什么?哪些是古筝曲,哪些是古琴曲。京剧的表演形式是什么,又分那些角儿,之间有什么不同。河南的豫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北的梆子,山东的快书……
2009年参加完高考,我依然记得很多很多,无他就是太折磨了。所有的模拟考试就从来没有超过50分,还好那年的题目偏易,考了51分。当年我读高中时,政策上是减负,减轻负担。可是减负也等于加正,还不如直接取消了基本能力,只靠综合呢。
也许因为这项考试太苛刻,在2012年,基本能力全部改为选择题,到了2014年彻底取消了基本能力测试,这项伟大的被专家给予厚望的学科,从此“3+X+1”的模式成为过去式。
这项考试的确大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让学生达到了广泛涉猎,不求甚解。可是在高考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基本能力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特别是农村考生,很多东西都没见过。不可否认,在踏入社会之后,这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在人际交往中,会展现出一丝学识渊博,至少能维持一个不懂装懂的神秘感。但也推动了考生变成书呆子的进程,厚厚的大眼镜,一天到晚的精神疲惫,这就是高中生的写照。
网上总提起江苏的高考是地狱模式,很认同。当年我们做模式试卷的时候,老师就说过只要江苏和山东卷做会了,其他省的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地狱模式也要加上山东还有基本能力测试的那几年,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