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会战,薛岳怒斥74军军长俞济时:你如儿戏命令,我就儿戏汝命

风吹草语吖 2025-04-22 14:50:44

1938年9月头几天,薛岳收到了70军的紧急消息,说日军打得很猛,快顶不住了,得赶紧派兵增援。薛岳立马给74军的军长俞济时发了电报,让他赶紧带着部队去帮忙。可没想到,俞济时压根儿没当回事儿。薛岳这下火了,又发了封态度强硬的电报过去,最后直接撂下狠话:“你要是不把命令当回事儿,我也就不把你的命当回事儿了!”

薛岳生气也是情理之中,那时候的军事形势真的挺危急。大概一个多月前,武汉那边一开打,蒋介石就赶紧召集大家开军事会议,把战场分成了九个区域,李宗仁管的第五战区和陈诚管的第九战区,直接被推到了前面,成了跟日军硬碰硬的主力军。

武汉这边总共弄了四个兵团,具体是这样的:第一兵团的头儿是薛岳,第二兵团的头儿是张发奎,这两个兵团都归第九战区管。另外,第三兵团的老大是孙连仲,第四兵团的头儿是李品仙,他们归第五战区指挥。

这四个军队的框架,比起后来国民党在解放战争时期拉起来的那些兵团,那可是要更强一些。那时候,因为资历问题,蒋军里的黄埔将领是没法当兵团司令的,这四个兵团的一把手,都不是黄埔系出身的人。

薛岳和陈诚关系不一般,他虽然是粤军出身,但却手握第九战区的主力大权。他领导的第一兵团,是四个兵团里最强的,里面还有不少是蒋介石的亲信部队。

七月底那会儿,日军第106师团的主力分成了两拨,一路沿着南浔铁路,另一路顺着公路,直往南冲,目标直指庐山,很快就闯进了薛岳的防守地盘。好在薛岳手里兵力挺足,陈诚也是不含糊,陆续给他派来了好多部队,像欧震带着的第4军、李玉堂的第8军、黄维的18军、王敬久的26军、陈安宝的29军、商震的32军、叶肇的66军、李汉魂的64军、李觉的70军,还有俞济时的74军等等,这些部队全都归薛岳指挥。

在薛岳的第一兵团防守的地盘里,金官桥一直到庐山北边那块地方,是整个防线里头最短的一截。正因为这样,日军就盯上了这里,使劲往这儿攻。

九月初的时候,日军攻势凶猛,70军那边顶着巨大压力。要是金官桥这块地方被日军攻下来,那可就麻烦大了。薛岳赶紧给俞济时连发了两道命令,让74军务必在两天之内赶到金官桥,去帮70军一把。

俞济时看了电报,心里头并不当回事,他没让部队出动。他说,74军的主力还在德安那边呢,离金官桥足足有三百多里路,两天时间根本到不了。要是硬赶的话,那些大炮小车、装备物资都得扔掉,打起仗来可就吃亏了。

两封电报已经发出去好一阵子了,可74军那边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薛岳气得火冒三丈,又拍了一封电报过去,最后还特地加上一句狠话:“你要是敢拿命令当儿戏,那我就拿你的性命来开玩笑!”

薛岳说话都那么重了,但俞济时却表现得十分淡定,根本不怕会被军法处罚,想了想后,他就回了电报。

看到俞济时回复的电报,薛岳气得浑身哆嗦。电报上用嘲讽的口吻说:“我尊重军令,但也珍惜自己的命。这山高水远的,就是想飞也飞不出去啊,你说这能咋办?”

讲真的,俞济时可不是那种怕死的人。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一开打,他那时是88师的师长,立马就给老蒋发了电报,说:“上海那边情况不妙,十九路军虽然打了胜仗,但怕撑不住太久,咱们师能不能调过去支援一下?”

没过多久,俞济时就带着队伍赶去上海打仗了。他们在江湾、庙行、大场这些地方和日军拼了个你死我活。有一回,俞济时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了肚子,肠子都给打穿了。送到医院后,医生没办法,只好用鸡肠子来给他补上伤口。这事儿传出去后,那些跟俞济时不对付的人,就拿他开涮,戏称他为“鸡肠肚”。

全面抗战一开始,俞济时和王耀武的两个师就合并成了74军,俞济时当上了这支新军的第一任军长。在接下来的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里头,74军的战士们表现得相当勇猛,不含糊。

那么,俞济时这个人并不怕打仗,为啥他要拒绝薛岳的命令呢?说白了,这就是俞济时的老毛病了,他在蒋介石手下的将领里,可是以霸道出名的。

俞济时老家在浙江奉化,1924年的时候,20岁的他听说黄埔军校在招生,就跑到广州去找他的族叔俞飞鹏,那时候俞飞鹏是黄埔军校的军需处长。靠着俞飞鹏的推荐,俞济时顺利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

靠着“第一期学员”、“浙江老乡”还有“蒋家亲戚”这几个头衔,俞济时一毕业就当上了蒋介石的随身侍卫,整天跟在他身边,成了他特别信赖的得力助手。

老蒋给俞济时撑腰,所以他做起事来特别强硬。1933年,俞济时被安排到浙江当上了省保安处长。走之前,老蒋特意交代他:“你这次过去,最重要的是得把各县的保安团队好好整顿一下,得让他们都听你的,成为你的稳定力量。”

俞济时一到浙江,立马动手整改保安部队。他的计划很直接,把团、营这些级别的军官大都给换了,换上他从以前88师带过来的老手下。

国民党浙江省的头儿鲁涤平对俞济时的报告特别不爽,直接把报告丢一边,好几个星期都没搭理。俞济时一看这情况,也就不去烦鲁涤平了,直接找老蒋去诉苦。老蒋一听,立马给鲁涤平发了电报,把他狠狠训了一顿。鲁涤平被骂得狗血淋头,这才明白俞济时不是好惹的,只好憋着气,勉强同意了俞济时重组保安队的计划。

短短几个月,俞济时就成功掌控了浙江的保安队伍,他把这些队伍整合成了七个团,而且这些团的主要领导位置,全都是黄埔军校出来的学生。

有一回,在浙江省政府的会议上,鲁涤平让省府秘书长杨锦仲找俞济时的麻烦,说他太不把省政府当回事,愣是把保安部队弄成了自己的私人武装。

俞济时火冒三丈,吼道:“重新编排保安队伍可是委员长亲自交代的任务,我们定的计划都是照着委员长的意思来的,你算哪根葱,敢来拦着?”

骂了一通后,俞济时心里还是窝火,抡起拳头就准备揍杨锦仲。几个在会场的人一看势头不对,赶紧上前阻拦。趁这机会,杨锦仲从后门溜之大吉。

事后,杨锦仲跑到鲁涤平那儿,想要讨个公道。鲁涤平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我当兵这么多年,东征西讨,跑遍了大江南北。想当年,我身为大军统帅时,这小子还没出生呢,还在襁褓里裹着尿布呢。咱们何必跟个小辈一般见识,争一时之气,还是算了吧!”

鲁涤平早在北伐时期就已经是军长了,在国民党里算是个老资格。俞济时这个人,之前在省保安处长的位置上,就胆敢跟省主席鲁涤平的秘书长动手。所以说,后来他做了74军的军长,对长官薛岳的命令爱答不理,这其实就是他一贯的作风。

薛岳看俞济时既不受软话也不吃硬招,实在没办法,只好直接去找蒋介石了。蒋介石听完薛岳的汇报,也觉得俞济时做得太过火。他立刻拍了封电报过去,命令74军赶紧往金官桥开拔。为了给俞济时一个教训,蒋介石在电报里还特意提到:“谁要是敢违抗命令,就得学学韩向方的下场!”

韩向方其实就是韩复榘。徐州大战开始前,那时韩复榘是国民党山东省的主席,他为了不让自己的部队受损,带着人撤离了山东好多地方,结果战场形势一下子就变糟了。老蒋找了个开会的借口,把韩复榘骗来就给抓了,然后送到武汉,通过军事法庭审判,最后给处决了。

老蒋的态度很明确,韩复榘是个大人物,身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说砍头就给砍头了,你俞济时又能怎样?有几个命可以丢?

这下子,俞济时可着急了,他立马带着队伍快速前进,仅用了一天半就赶到了目的地。虽然之前有些纠纷,但一到金官桥,俞济时立刻行动起来,积极部署部队,和日本鬼子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过了几天,俞济时感觉真有点顶不住了。74军从淞沪会战打到现在,休息的时间少得可怜,一直在打仗,士兵人数也没恢复到以前的水平。他琢磨着让薛岳再派些部队来换班,但心里明白薛岳肯定不会答应。所以,他干脆跳过薛岳,直接找老蒋去说了。

老蒋收到俞济时的电文后,立马给薛岳回了电报,说让他另外派支队伍去金官桥,74军呢,就先撤回长沙休息整顿一下。

薛岳一看俞济时又在捣乱,火一下子就窜上来了,他直接跟老蒋说:“赣北的那些部队打仗的时间都比74军长,损失也比74军大。其他部队都还没休整补充呢,74军也得等等再说。”

老蒋看到这个情况,就没再吭声了。俞济时瞧老蒋的话没起作用,也就收敛了不少。

老蒋、薛岳和俞济时三个人,为了74军的调动和休整问题,可是好好争论了一番。这一通争论可不是白费的,后来俞济时对薛岳的命令听话多了,打起仗来也挺积极。

9月底的时候,因为南浔路那边进度实在太慢,日军就调整了计划。他们让106师团大部分兵力去攻打五台岭,只留下小部分人在马回岭那边守着。五台岭一被攻下,他们立马就奔进了德安西南的地盘。

这次日军改变战术,给了薛岳一个难得的打败敌人的机会。9月28日,日军106师团的主力冲破了五台岭,一路猛冲到了离德安西边50里的万家岭地带。从德安到万家岭,全是高山陡坡,地势特别险峻,守起来容易,攻起来难。要是在这儿打仗,日军的火力优势可就发挥不出来了。

薛岳给老蒋拍了封电报,说想一举消灭钻进万家岭的106师团主力。老蒋收到电报后,立马回复说同意这个计划。

尽管薛岳没能完全消灭106师团,让他们给逃了出去,但在那22天的恶战里,106师团被干掉了三千多人,再加上那些受伤的,基本就算是废了。日军头头冈村宁次无奈地说:“106师团这回算是背上了弱旅的黑锅,成了日本最不经打的部队。”

74军在万家岭那场大战里,真的打得非常漂亮,算是所有参战部队里最出彩的,特别是他们拿下的那个张古山,太关键了。张古山就是万家岭那片战场的最高点,山势特别陡。要说整个万家岭战役哪块儿打得最狠,那肯定是张古山,74军和日本鬼子在这儿来来回回地拼命,争来抢去,打了三次,丢了三次,最后又抢回来了。

很久以前,有篇文章叫“万家岭大捷里,张灵甫独占张古山战功”,传得沸沸扬扬。但其实这有点夸大其词,把所有功劳都算到了张灵甫头上。说到张古山那场战斗,谁的贡献最大,俞济时心里最明白。他战后给老蒋上报的立功人员名单里,有王耀武、李天霞、廖龄奇这些高级将领,还有团长唐生海,可偏偏就没有张灵甫的名字。

万家岭那场大战虽然打了个漂亮仗,但说到底,它并没能让武汉会战的结局翻盘。没多久,武汉还是失守了,俞济时带着他的74军退到了湖南。薛岳呢,他的第九战区司令部在长沙扎了根。他承认74军的战斗力挺强,可就是对俞济时这个军长不太感冒,觉得这家伙太难管了。

1939年那会儿,第五军是从新编十一军变过来的,它是国民党手里头唯一的机械化大军。老蒋呢,就挑中了俞济时去当这个军的军长。可就在俞济时快要走马上任的时候,白崇禧和徐庭瑶给老蒋提了个醒,说第五军是个新式的机械化部队,俞济时以前没搞过这个,恐怕不太合适。

老蒋琢磨了一番,大手一挥,就把才做了十几天第五军军长的俞济时给撤了,让杜聿明先管着第五军的事儿。俞济时这下子官位不保,而且他的老部队74军也被交给了王耀武。他心里头怎么想也想不通,郁闷之下,还生了一场病。

病痊愈之后,老蒋为了哄俞济时开心,就安排他去第十集团军做了个副总司令。这么一来,杜聿明和王耀武可得了好处,特别是王耀武,那之后他的发展势头可猛了。最后,他当上集团军总司令的时间,竟然比老上司俞济时还早呢。

俞济时在军队里的职位其实一直以来都不算特别出众,在一期同学里算是中等水平。1942年,他当上了蒋介石的侍卫长,从那以后就没再亲自带兵上前线了。到了1945年,他虽然名义上被任命为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但实际上并没去上任,那时候王耀武已经升为了第三方面军的司令官了。

抗战结束后,俞济时陆续挑起了大梁,先做了军务局长,然后又去了“总统府”当上了第三局局长,最后还在国民党总裁办公室管起了总务。

虽然俞济时长期跟在老蒋身边,但自从当上了侍卫长,他就没再立下啥军功,因此军衔就一直停在中将。去了台湾后,好多原来蒋军的黄埔一期将领,逃到台湾的都升了官,成了陆军二级上将。可俞济时呢,因为和蒋经国关系不好,被挤出了权力中心。

后来,俞济时虽然挂着国民党陆军中将的头衔,但实际上按上将的待遇“半退休”(薪水打八折),转为预备役。这样一来,他就没法再升上将了,也慢慢从大家视线里消失了。

0 阅读:5
风吹草语吖

风吹草语吖

风吹草语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