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往事(475):三个皇帝,两种看法

六十秒历史 2024-08-19 01:45:28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267)

从迎接太上皇的事,看出李泌善于处理皇上的家务事,同时也看出,李亨身边缺少得力的助手。

李泌讲的道理并不高深,为啥没人提醒皇上?说明要么没脑子,要么有脑子的不敢讲。

太上皇的事,还算顺利解决,之前出了件更糟糕的事,但史书出于某种原因,一笔带过,这事说起来也不小,是桩人命官司:建宁王之死。

建宁王李倓(tán),李亨第三子,能力强、有功劳,从马嵬分兵起,就参与策划;北上灵武最危险的阶段,带兵冲杀在一线。有段时间,李亨甚至想叫他做天下兵马大元帅,还是李泌劝,说战争时期,元帅头衔很重要,应该让未来的接班人、长子李俶(后改名李豫)当,这才改了主意。

肃宗诸子

元帅虽然没当成,但影响力摆在那儿,而且‘倓典亲军’,负责皇上安全,是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有能力、有地位,李倓就有点飘了。

飘的表现:多话。

李亨刚登基的时候,势力单薄,依靠老婆孩子、宦官,还有李泌这样的故旧作为亲信,但就这么小个圈子,内部矛盾还挺大。

史书拿出来讲的,是李泌和张氏的矛盾。主要讲了两件事:

一是太上皇赐给张氏一副金珠马鞍,李泌说现在大家都很困难,这东西应该赏给有功将士,张氏听了很不高兴;二是李亨想封张氏为皇后,李泌又反对,说这些家事应该等太上皇发话,意思大功告成后再办,不着急。

这些事情真假难辨,比如马鞍的事,太上皇的礼,你李泌凭什么拿去做人情?而且据记载,张氏很会拉拢人心。她在灵武生了小孩,“产子,三日起,缝战士衣。上止之,对曰:‘此非妾自养之时。’”坐月子才三天,就起来给前线战士做针线活,有这种觉悟,还用得着李泌指点?

所以真实情况,是张氏(联合李辅国)在内朝把持权力,李泌半路插进来,造成他们不满。

后面李泌辞职,《旧唐书》就明确说:“李辅国害其能,将有不利于泌。泌惧,遂隐衡岳。”矛盾大到必须除掉李泌的地步。

李泌和张氏他们有矛盾,对谁有利?

准太子李俶。

张氏是武则天式的人物,她生的有儿子,谁能保证哪天不把李俶换掉?

李俶慌不慌?应该很慌。但作为皇上看得最紧的人,他实际上干不了什么事,李泌的出现,给他增加了一个强有力的盟友。

不过在李泌之前,他已经有了一个盟友:弟弟李倓。

老爹找了后妈,还生了小弟弟,其他儿子不满,结伙抱团是很正常的事。李亨怎么当的太子?就是因为前太子李瑛有类似行为,被李隆基废掉,才轮到他。

李俶和李倓什么时候结盟的,不清楚,起码在设立元帅之前。因为不让当元帅,李倓没有任何不满,反而说就该大哥当。之后李倓又干了两个事,进一步证明他和李俶是‘一致行动人’,而且,很有点当枪手的味道。

一是出头找李泌,说张氏不是好东西,应该想办法除掉。李泌一听满头大汗,这话能讲的吗?赶紧断了这念头。(“此非人子所言,愿王姑置之,勿以为先。”)二是不顾李泌反对,真的跑皇上面前说张氏、李辅国的坏话。

这一说,就把自己小命给说没了。

具体怎么回事,史书记载很简略,连个时间点都没有,只有一句话:

“二人(张氏、李辅国)谮之于上曰:‘倓恨不得为元帅,谋害广平王。’上怒,赐倓死。”

一个有大功的皇子,就这么几句莫须有的话,无声无息地被干掉。

事后看,关于这桩案子,有两个说法、两种态度:

一种是肃宗李亨(包括张氏、李辅国),说弟弟谋害哥哥、有罪;另一种是代宗李俶、李俶的儿子德宗李适(包括李泌),认为李倓冤枉、无罪。

三个皇帝、两种看法,谁对?

都对、都不对,看你站谁的立场。

这里首先澄清一个问题:李倓有没有谋害哥哥?

皇子之间的关系,对皇上来说是最重要的情报,作为耳目的李辅国,不可能不报告,李亨也不可能不知情。所以他早就知道,两兄弟是合作、而不是敌对关系,而且李倓告状,说的是张氏、李辅国内外勾联,‘欲倾动皇嗣’,摆明了在维护哥哥,哪里来的谋害?

这完全是一种掩人耳目的说法。

本篇修订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一分钟神思漫游’

0 阅读:5

六十秒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