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逸的女排记忆起始于2004年,睡眼惺忪的我亲眼见证了中国女排在我面前诠释什么叫绝地大反击,大比分0-2落后算什么,第四局21-23落后算什么,只要敢拼那就会有奇迹。
当时不过10岁的诗逸根本不知道有一个叫郎平的人,不知道这个中国排球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不管是作为球员还是后来作为教练她都曾将中国女排带到过世界之巅。但中国女排重回巅峰的2004年,似乎中国女排与郎平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那是诗逸排球记忆的初始。
知道郎平是因为后来新闻说郎平出任了美国女排的主教练,那时候才知道郎平这个当初在80年代令人闻风丧胆的“铁郎头”,而80年代便是电影《夺冠》的起点。
那个时候新中国百废待兴,需要一种精神支撑全国人民为了自己美好的未来永不言弃的拼搏,女排的5连冠正是最好的激励。《夺冠》是以郎平为主线轴的,时间点在上世纪80年代和北京奥运会以及巴西奥运会,郎平作为3种身份和中国女排发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女排同样巅峰的2004年,诗逸女排记忆起点的2004年被省略了。当然作为一部电影,这样的安排也无可厚非,毕竟电影是要为故事和主角服务的。
看过《夺冠》的人,诟病《夺冠》最大的地方是《夺冠》为了制造戏剧冲突而放大了一些事情,2008年中国女排的确输给了美国女排,但那是小组赛,并不能决定女排的未来。但如果单单的站在电影的角度,这个剧情为郎平最终回国执教埋下了伏笔。这一段电影给人的感觉是中国女排输掉了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这样安排也无可厚非,毕竟艺术作品需要为一个逻辑自恰的故事服务,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前因后果。
2016年,中国女排逆天改命最终夺冠,诗逸22岁。自2004年开始我亲眼见证了女排由盛转衰的整个过程,2016年巴西奥运会没有任何人会觉得中国女排会最终夺冠。
小组赛的3连败,跌跌撞撞的杀入淘汰赛,却遇到了卫冕冠军巴西队,巴西队又是东道主,搁谁都会觉得中国女排的奥运会之路就到这了。但女排精神是什么?竞技体育的精神是什么?那就是不真正的踏上赛场,这场比赛就还没有盖棺定论。女排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也将郎平捧上了神坛,在《夺冠》中郎平是有意输掉了她执掌国家队之后的一些国际大赛,她希望队员们丢掉包袱,不要为中国女排4个字所累。
但是相信现实中的郎平承受的压力可能比影片中要大得多,郎平并没有那么的云淡风轻。但中国女排赢下了最该赢下的比赛,自淘汰赛战胜东道主巴西女排开始,中国女排的潜能被完全激发,一鼓作气的赢下了最终的冠军。巴西小孩被“打哭”的镜头成为了那届奥运会女排赛场永恒的经典记忆,当“沉睡的狮子”醒过来,她们可是连小孩子都不放过。
《夺冠》中,当中国女排赢下巴西女排最后一个球的那一瞬间,电影做了消声处理,所有的声音都没有了,似乎也预示着郎平的这一支“郎家军”面临的质疑,面临的阻力都因为战胜了巴西而消散殆尽。那一刻开始她们已经是一支全新的,凤凰涅槃的中国女排。从2004年到2016年,12年的时间中国女排终于又站回了世界之巅,2004年懵懂的诗逸只知女排赢了,但2016年诗逸才真正知道什么是女排精神。
2004年的女排晋级之路一帆风顺,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最后的决赛,而2016年的女排把本荆棘密布的晋级之路一点一点变成了康庄大道,最后女排越打越顺,她们是真正的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诗逸也很幸运在2016年的时候,诗逸已经有了足够成熟的自主思考能力,明白了女排《夺冠》更多的意义。
一样,比你虚长几岁,后来大学里面选修排球,热恋排球,最终因排球结缘一辈子的朋友兄弟姐妹,那种团结一心的过往至今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