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茶历史最早-饮茶习俗的发展与传播

配制茶 2021-09-07 08:43:12

饮茶始于我国,并以其超凡的生命力,发展、传播、普及于全世界。

唐代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相传,远在四五千年前的神农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发现茶及其药用价值,后来茶由药用逐渐演变为日常生活的饮料。

中国饮茶历史最早

茶,不仅满足人体的生理与健康、健美的需要,而且还成为人们进行社交的媒介及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美好享受。我国历来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尝方法等都颇为讲究,因而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饮茶习俗、品茶技艺等茶文化体系。

早在原始社会,茶已进入人类生活。古代茶的发现,是起因于它对人体的解毒治病作用引起人们关注而作为药用的。茶的药用又是人类从直接含嚼茶树新鲜枝叶,以汲取茶汁而感到芬芳、清口并富有收敛性的快感开始的。久之,潜移默化,茶的含嚼成为人们的一种嗜好。所以,在追溯饮茶习俗的发展与传播历史时,茶的含嚼阶段,应该说是茶之为饮的前奏。

随着人类生活的进化,人们逐渐改变生嚼茶叶的习惯,进而将茶叶盛放在陶罐中加水煮煎饮或烤饮。这种茶,虽然苦涩,然而滋味浓郁,令人陶醉、回味,比起早期的含嚼来,风味与功效都胜过几筹,日久,人们自然地养成了煮煎品饮的习俗。这是茶作为饮料的开端。

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在我国西南部茶的原产地,茶叶不仅作药用、食用、品饮,而且还被上流社会奉为珍贵的真品、礼品和祭品,茶叶的用途开始多样化。

“秦人取蜀,始知茗饮之事。”蜀一带是我国较早传播饮茶的地区。“取蜀”后,推动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的交流,也促进了饮茶知识与饮茶风习的向东延伸。

饮茶习俗的发展与传播

西汉时,饮茶之风兴起。茶已是宫适及官宦之家的一种高雅的消遣。王褒《值约》 “京茶尽具”之句,生动地反映了茶叶为社会上贵族豪绅和士大夫所享用的情景。

三国时,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以茶代酒的风习,并开始注意到茶的烹煮方法。张揖《广雅》中就有我国最早探索烹茶的记载。茶在煮饮过程中添加佐料,酿成了含芳蓄精的风味,提高了茶的吸引力。这是茶之为饮的又一拓展。

到了两晋、南北朝,饮茶相效成风。茶叶从原来珍贵的奢侈品逐渐成为人们的普通饮料。尚茶品饮习以为常,“坐席竟下饮”“客来敬茶”,以茶会友,以茶遣兴,已成为社交上的待客礼仪,并为一些文人士大夫视为象征养廉、雅老、修身的美德。

到了唐朝,茶事兴旺,饮茶蔚为风尚。茶圣陆羽的卓越贡献,更推动了饮茶之风的普及和茶叶品饮艺术的提高,迎来了“比屋皆饮”“投钱取饮”的饮茶的黄金时代。犹如《封氏闻见记》所说“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于中地,流于塞外”此时品茶已成为人们风雅的文化生活之一。文成公主嫁藏,带去了饮茶之风,茶与佛教进一步融合,布道弘法,同时成为西藏喇嘛寺中空前规模的茶的盛会。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到了宋朝,饮茶之风大盛,正如李所说:“……君子小人靡不嗜之,富贵贫贱靡不用也。”茶叶成为我国各族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茶还进入了“琴棋书画烟酒茶”的行列。社会上的“斗茶”“茗饮”及茶馆文化崛起,被誉为“盛世之清尚”。

煮茶开始向泡茶演变。

同时,煮茶开始向泡茶演变。

元、明、清至今,饮茶之风,久兴不衰。不仅饮茶区域、人口日益扩大,而且烹茶与品茶方法日臻完善。

随着茶品的日益丰富与品茶的日益考究,加速了烹茶方法由原来的煮煎为主逐步向沸水冲泡为主的发展。茶叶冲以开水,然后细品缓啜,清正、袭人的茶香,甘洌、酽醇的茶味以及清澈、诱人的茶汤,令人尽情地领略茶的天然的色香味品性的真谛。

0 阅读:4
配制茶

配制茶

配制茶是多种茶配制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