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挺设计的上海书城改造项目引发争议?网友:像KTV?

绿变变 2024-10-25 09:04:43

俞挺设计的上海书城自改造后重新亮相以来,迅速成为热门话题。其设计理念极具创造性和颠覆性,尤其是由俞挺主导的“书山”概念和“垂直城市”的空间布局,为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地标带来了全新面貌。然而,正是这种创新设计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01

空间设计的突破与挑战

改造后的上海书城

改造前的上海书城

改造后的上海书城大胆尝试了全新的建筑布局,抛弃了传统书店的平面化设计,转而采用了“书山”这一立体空间构造。书山的概念通过多层台阶式结构,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座文化山脉中,不仅能探索书籍,还能参与文化活动。这一设计打破了书店作为单一功能空间的固有形象,使其成为集文化、艺术、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场所

然而,许多批网友疑这一设计是否过于“华而不实”。上海书城的建筑设计看似充满视觉冲击力,但一些读者认为它可能分散了书店的核心功能——阅读。台阶式的“书山”设计和“迷宫”般的空间布局虽然充满趣味,但有评论认为这些复杂的设计让人无法专注于阅读,反而造成了不便。这种设计过度追求空间的“网红”效应,而忽视了书店应有的宁静和文化气息02

读者体验的多样化与割裂感

改造后的上海书城无疑吸引了大量新生代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色彩丰富的视觉设计、错综复杂的空间布局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得书城成为一个城市新地标。对于热衷于拍照打卡的年轻人来说,书城的每一处都充满着视觉诱惑力

然而,另一方面,传统读者的需求似乎被忽视了。尤其是老年人和习惯于安静阅读的读者,面对这种繁杂的空间设计和多样的功能区,常常感到无所适从。部分人认为,新书城的设计缺乏对不同年龄层和不同阅读习惯的兼顾,过度注重视觉效果和社交空间,而忽视了书店应有的宁静氛围03

功能性与文化性的冲突

另一个争议点集中在书店的功能性上。作为一家标志性的书店,上海书城不仅仅是一个卖书的地方,它承载着几代上海市民的文化记忆。俞挺在设计中融入了许多文化和历史元素,例如利用福州路的历史文化背景,以红色“书山”象征革命历史,这无疑增添了书店的历史厚重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书城引入了大量娱乐设施,例如喜剧表演空间和临时展览区,这一方面丰富了书店的使用场景,另一方面却被认为与传统书店的安静、沉思氛围格格不入。一些读者抱怨,娱乐化的过度引入可能使书店丧失文化的专注性,成为一个以商业为导向的复合型场所

04

文化场所的平衡之道

上海书城的改造是一次大胆的实验,它成功地将书店这一传统文化空间变成了一个多功能的文化综合体。然而,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文化的渗透,如何在商业化与文化传承之间找到平衡,仍然是建筑设计师和文化策划者需要思考的课题。俞挺的设计试图通过创新的空间布局和多样化的功能分区,为书店赋予新的生命力,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文化场所“本质”问题的反思。未来的书店建筑设计,或许需要在保持创意与多功能性的同时,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的多样性与阅读环境的平衡,从而实现文化与商业、创新与传统的共存。

0 阅读:40

绿变变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