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别人的成见,我们为什么总伤害自己?

追剧一三五 2021-03-28 11:51:51

二刷了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坦诚讲还是被感动地一塌涂地。好在故事最后的结局是好的,但二刷下来对于电影一些故事情节的处理上有些介怀。

这里最想吐槽的点便是陈塘关的百姓们的行为,从开始对哪吒避之不及,到最后看着为了保护他们而失去肉身的哪吒时,一众人才醒悟出自己当年对待哪吒的成见有多深。

电影在“成见”问题出现时,一度令人窒息,好在不管是哪吒还是敖丙都有“放肆”的回应,只是这样“过激”的回应用在现实中,诚然不可控也不可取。

所以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到现实生活中,有关“成见”这个点,我们世俗之人又该如何解决呢?

01  成见

“恶语伤人六月寒”,大概便是对“成见”这个词最好的解释了。

“成见”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出自申公豹之口。

他以当局者带着恶意表达了“成见”这个词,他纠结在于自己与师弟太乙真人同为师尊座下弟子。师尊却把守护灵珠的任务交给师弟,于是便开始了以己度人,以为师尊是嫌弃自己出身是妖。

申公豹因此被嫉妒蒙蔽了心智,处处与师弟对着干。

与被囚禁在海底深处同样被称呼为“妖”的龙王勾结,抢了本该属于哪吒的灵珠,亲自送给了自己的徒弟——龙王之子敖丙。

而劫难留给了李靖之子哪吒。

跟坚定选择太乙真人,慧眼识仙的师尊相比,陈塘关的百姓似乎更显愚蠢。直到故事结局,我们才发现师尊把守护灵珠降世的重大任务交给太乙真人,而非申公豹其实是最好的安排。

在面对徒弟哪吒与天劫对抗时,太乙真人,能不顾自身安危,用己之力为哪吒挡天劫咒的伤害,而此时的申公豹对于徒弟敖丙的“赴死”却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转身离开。

看到这里,神界不存在成见,而人间却有妖言惑众,申公豹便是那个“妖”。

申公豹的成见是对自己私利的坦诚,而陈塘关的那些百姓们则就虚伪多了。

手无寸铁就算了,还会站在道德最高点,强迫一生为守护百姓的李靖夫妇施压,明示对方,要么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要么就严加看管,别被放出来为非作歹。

被保护是理所当然,不被保护便开始指指点点,这都是人类自私的本性。

面对带着戾气刚出生的哪吒,他们满脸恐慌;面对哪吒大街上的戏弄,他们避之不及。认定哪吒是妖,是会毁掉村子,伤害人的妖。因此便对哪吒有了很深的成见。

大人们的避之不及,和小孩的有样学样。“妖怪”这个词像是一记烙印,生疼地被印在心上,所以有了事情恶态发展。

哪吒从小孤僻,被百姓们厌恶,从小没有玩伴,一个人无聊的日子里,硬生生把自己熬出了一双黑眼圈;准备出手要打,骂他是妖怪的同龄孩子,还好有师父救下了几个不懂事却又很过分的小孩。

就连后来哪吒在追赶海夜叉时,被海夜叉掳走的小女孩,却被小女孩的哥哥指认为抢人。救人变抢人,被误解的哪吒依旧没能忍住,发了脾气带着杀气要解决诬陷他的所有人。

在面对哪吒这个“妖怪”时,比起小孩,大人更多的是敢怒不敢言。童言无忌的小孩模仿着大人私下里对哪吒“妖怪”的称呼,而同样也只是个孩子的哪吒,却要承受在他人恼我时,却要学着控制愤怒。

其实不管是讲混世魔王的哪吒关起来还是说用哪吒的过激方式,其实最终依旧会没有结果,毕竟悠悠众口依旧难堵。

而电影中,对于这一现实冲突,给出明确的答案:成见改变不了,无需理会,最好的方式是矢志不渝地做自己,做正确的事。

02  父母之于子

剧中在表达父母对子女的情感上呈现出很多细节。

哪吒的暴脾气其实是遗传母亲殷夫人。

在殷夫人怀着哪吒,挺着大肚子时,依旧会在大街上走路大摇大摆,大快朵颐。

过门槛时甚至会暴躁地拒绝李靖在一旁小心翼翼的搀扶,当李靖建议让她也拜下神仙的时候,暴脾气发作,“拜拜拜,这都拜了三年了,再生不出来,我就砸了这破庙。”

话刚说完,便扔了一个苹果砸过去,盘子稀碎,把骑着猪的太乙真人也砸下来了。可见其脾性有多豪爽。

而在生完哪吒之后,却拖着虚弱的身子跑出来把被视为魔丸转世的哪吒——自己的儿子护在怀里,连续请求太乙真人两遍,“别伤害我的孩子。”。

被抱在怀里的小哪吒像着了魔一样,咬住了殷夫人的手,殷夫人并未因为疼,而丢开,反而轻声安慰幼小的哪吒,“别怕,娘在这。”简单的一句,娘在这,便让魔丸附体的哪吒安静下来。

随着哪吒长大,殷夫人看见被关在府内的哪吒寂寞无聊,便温柔地选择陪他玩起来踢毽子,看到哪吒万分开心,自己也全然忘了身上被哪吒踢毽子踢中的伤。

在知道哪吒只有三年的寿命,身为母亲殷夫人便想方设法地让哪吒在最后的日子里开心。为此不惜撒谎,称哪吒是灵珠转世,长大后斩妖除魔,为民除害,以此来安抚因为自己被别人说成怪物而郁闷苦恼的哪吒。

殷夫人的这一招也确实有效,带着人间正义的哪吒也接受了师父太乙真人的除魔演练。只是年龄尚小的他本就不懂为民除害的同时还要保护好这些人的生命。

拯救计划训练结果并不理想,哪吒总是为了打死妖怪,不顾百姓安危,连累了很多无辜的生命,而在面对师父指出的问题所在时,哪吒虽满脸写着不屑,但却在后来追击海夜叉时,本想扔火球伏击,看到海夜叉怀里的小女孩后,便收起了火球。

从那个细节开始,我们便知道哪吒骨子里已有了人性的温柔。

而这些温柔是母亲殷夫人、父亲以及师父在无形中对他的正面引导。

在与敖丙反目成仇后的大战中,触发了魔丸附体,升级后的他,满眼都是杀戮,甚至会拿火尖枪指着自己的爹。

被制服后,清楚自导自己命不久矣的真相,痛苦万分,带着父母隐瞒自己事实真相负气离开。幸好有坐骑一头猪回放了父亲李靖去求尊上解开自己身上天劫咒的情景。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没能见上尊上,却请回了两条“换命符”。父亲李靖已经做好了用自己的命换哪吒的命,知道真相的哪吒这才醒悟过来,自己三岁生辰宴上父亲说过给自己求了个平安符,大大的眼睛里瞬间溢满了水。

哪吒被感化,用乾坤圈束缚住手臂,说了句,“自己不能失去控制。”哪吒长大了。

03  友情互相成全

敖丙和哪吒属于不打不相识,哪吒高傲的性格,在面对极度温柔的敖丙时,已然心服于他的武功。

而敖丙和哪吒的关系其实是一路互相成全。

敖丙被海夜叉用泡沫毒僵了将近整个身体,一动不动的情况下,是哪吒把他救了。所以在后来当哪吒失去控制,对自己父母下手时,千钧一发之际,是敖丙冒着被发现风险,从带着戾气的哪吒手中救下他的父母。

同样备受偏见之苦的敖丙要对陈塘关的百姓下死手时,是哪吒力挽狂澜,拿着火尖枪指着敖丙的时候,思量片刻,便放下了。

敖丙不解,追问道,为何放过自己?哪吒只说了一句,“你是我唯一的朋友。”一句兄弟情深的恩情,让哪吒救下了敖丙。

天劫来临后,受刑的哪吒有敖丙不顾一切,用万龙甲帮哪吒抵挡伤害。最后能够保存灵魂存活下来,敖丙有着极大功劳。

互相成全的两个人,用爱感化了彼此。魔丸和灵珠的合体,我们才看到最后的奇迹,也看到了“成见”这个问题的彻底解决。

0 阅读:1
追剧一三五

追剧一三五

最温情的影视解析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