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开发商随意降价,扰乱市场!要求开发商立即停止这一行为,并清退之前已出售的13套房子!”
近日,惠州一楼盘5折销售被叫停的消息登上了热搜。
据悉,该项目为保利置业旗下的保利阳光城项目,该项目四期的备案价为达到了1.5万元/平,最高售价曾接近1.7万/平。
今年10月,项目以首付21%为名,进行降价促销,实际成交价格在7800-8500元/平。
可前几期的业主在平台上疯狂举报,引发吃瓜群众的广泛关注。
目前,惠阳区住建局已责令开发商清退违规销售的房子,开发商保利置业也宣布关停营销中心,停止相关中介机构的销售合约。
然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是,就算只是半价销售,整个黄金周保利阳光城项目的销售量也仅有:13套。
一面是开发商想降价销售,尽快拿到现金,另一面是老业主举报,相关部门不许降价。为何房子降价这么难?
房价不是你想降,想降就能降
随着认房不认贷、放松限购等利好政策出台,9月房地产销售终于止跌。
根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房企销售业绩显示,TOP100房企销售额环比增长24.8%,但是同比仍旧下跌了24.1%。
并且,前三个季度,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48501.0亿元,同比下降10.3%,降幅比上月扩大1.7个百分点。
“金九银十”是房地产传统的销售旺季,这个9月几大重磅政策前后出台,然而市场的反馈似乎依旧冷淡,房地产的寒冬还远未结束。
早在两年前,房地产出现颓势的时候,就有人问,为什么开发商不降价促销?
确实,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在大环境走弱,产品销售不畅的时候,降价促销,保证手中的现金流,是“活下去”的重要出路。
但是为什么众多开发商,宁愿债务暴雷,也不愿意降价促销,是开发商真的太贪心了吗?还真不是。
开发商不降价,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为什么不能?这还要从房地产的销售流程说起。
很多人都知道,一个项目想要面市销售,必须要有预售证,但是在预售之前要做什么,大家并不清楚。
其实在预售之前,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价格备案,没有经过政府的价格备案,是不可能拿到预售证的。
价格备案之后还要公示,这也是房地产销售流程中必须的步骤。
房子不能降价,主要原因就在于价格备案。
因为绝大部分城市,对于备案政策是有要求的,即开发商实际成交的价格,需要控制在备案价一定的浮动范围内。
这个范围往往并不大,常见的基本在10-20%之间。
如果超过了这个价格范围销售,那么即便卖了房子,想要完成房产管理局系统里面的签约,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过去房地产销售火爆的时候,开发商为了多赚一点,往往会把备案价格报的比较高,为后期涨价留下足够的空间。
但是行业进入寒冬之后,曾经高企的备案价,就变成了套在开发商脖子上的绳索。
因为备案价不止有上限,还有下限,开发商即便是想降价,也不能突破备案价可以向下浮动的下限。
所以开发商有降价的自由吗?当然有,但是这个自由是很有限的,是不能跨红线一步的自由。
新房限价,是时候退出了
新房限价政策,其实本意是为了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房地产火爆年代,新房限价对于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限制房价出现过大波动,是非常有效的。
但是,当市场变化之后,地产的高温已经褪去,房企需要现金流维持生存的时候,继续坚持限价政策,无疑是对地产行业的伤害。
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在“三道红线”政策出台后,各开发商基本失去了所有的境内公开融资渠道。
想要融资,要么就是美元债,要么就是利息奇高的民间借贷。
然而,美元加息导致人民币汇率起伏较大,曾经借了美元债的开发商,仅汇率损失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而民间借贷的资金成本,更是高的吓人,15%的年化率,对于很多开发商而言,便宜的像是送钱一样,根本抢不到。
现在,房子卖不出去,盖房子的钱却还在每天不断产生利息,可以说开发商一边没法自己造血,一边又在不断失血。
而部分开发商在暴雷之后选择躺平,也有这一部分的原因。高额的资金成本,已经吞噬掉利润,甚至威胁到了房企的生存。
在这样的情形下,允许开发商断臂求生,让他们通过降价实现销售,让房企尽快将手中的资产变现,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之一。
新房限价,这个原本针对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已经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至于套在顶部的炒房客,只能说又上了一堂生动的投资风险课了。
而曾经买在高点的业主,也应该扪心自问一下,就算房价继续猛涨,你有没有可能卖掉自己的唯一住房?
如果没有这个可能,那么请不要用“赚”或者“亏”,来形容你现在住的房子,毕竟它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