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远征军老兵洪发祥的记忆中,93岁的他仍然清晰地回忆起70年前抗日战场上的火光和硝烟。住在厦门一间简陋小屋的他,每当夜深人静时,常梦回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尽管如今生活拮据,每月仅靠270元低保金维生,他的心中却有一个未了的心愿:希望国家能认可他的抗日贡献,给予他应有的名分,他是否能在生命的晚年获得那一份名誉上的安慰?
1942年春,国民政府与美国军事顾问共同抵达福建的同安县,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招募活动,目标是组建一个可以远赴海外作战的远征军。消息传出,许多热血青年涌向招募站,洪发祥尽管遭到了母亲的极力反对,但他坚定地加入了人群,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出国抗击侵略者。
招募过程异常严苛,大批年轻人因体检不达标被迫返回,从洪发祥的出生地平村和他居住的窗东村,唯有他一个人符合所有严格的体检要求。这一选拔结果在两个村庄之间引发了一场小小的争论,双方都希望能将这位合格的壮年男子视为本村的荣光,经过一番讨论,两村最终决定共同以洪发祥的名义,支持他加入战斗。
入伍后,洪发祥和他的战友们在未经充分军事训练的情况下被紧急派往缅甸前线,在前往战场的途中,日军的战机频频发动轰炸,新兵中有不少人首次面对硝烟就倒在了血泊之中。洪发祥记得,他们刚抵达前线不久,连晚饭都未曾来得及吃一口,就被分配到各个连队,每名新兵都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负责带领,直接投入了激烈的战斗。
他们在老兵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快速装填弹药,如何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保持冷静,洪发祥被分配到了一支机枪连,虽然他对机枪一窍不通,但在老兵的帮助下,他很快掌握了基本操作。他们所在的部队装备虽然优良,但弹药供应紧张,上级常常强调,每一颗子弹都要射向敌人的要害,每一次开火都必须确保精准。
在无情的战争漩涡中,洪发祥经历了连绵不绝的战斗,身边的战友不断地陨落,他自己却奇迹般多次从死神手中逃脱。随着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日军对中国远征军的后勤线发起猛烈轰炸,致使补给线断裂,洪发祥和战友们面临极端的饥饿和干渴。
在这种极限状态下,洪发祥只能偶尔依赖散发的压缩饼干缓解饥饿,有时不得不喝含泥的沟渠水来解渴。直到美军的支援物资空投给他们带来了一线生机,包括食物和清水,这才暂时缓解了他们的困境。
洪发祥在持续三年的血战中身经百战,所在的部队屡遭瓦解又不断重组,他目睹了无数战友的牺牲,战斗的激烈程度超出了他的想象。到了1945年,当他所在的部队终于因战斗激烈而完全崩溃时,他孤身一人,开始了一段艰难的回国之旅。
穿过丛林,翻越山岭,洪发祥依靠乞讨维生,一路从缅甸苦行至云南,这段途中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无数的危险和挑战。他走过的每个村庄,每个人的帮助都让他的希望重新燃起。
当洪发祥经历漫长而艰难的路程终于回到了他的部队,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滑落。他庆幸自己能够存活并返回故土,他心中充满了对那些在战火中永远沉睡的战友们的哀思。
洪发祥被编入一个新的独立团,并被派往湖南地区,继续参与抵抗侵略者的战斗,担负起保卫长沙的重任。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洪发祥所参与的抗战终于告一段落,他向军部提交了退役申请,决心返回家乡,回归平静的生活。
归乡后,洪发祥带回了由国家颁发的荣誉证书和军队赐予的勋章,重逢的场面异常感人,洪发祥紧紧抱住已经鬓发斑白的母亲,两人泪流满面。他对于能够再次见到母亲感到无比庆幸,对母亲多年来的操劳和忧心忡忡深感内疚。母亲虽然为见到儿子平安归来而感到欣慰,但对他这些年的苦难和战场上的险境也感到深深的心痛。
退役后,洪发祥依靠在军中学到的航海技术,选择了开船载客为生,当1949年厦门解放的战役打响时,他主动提供自己的船只支持解放军的进岛作战,还积极参与到解放行动中,成为当地解放工作的一分子。他的贡献在解放厦门中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为他的退役生活增添了一份额外的荣誉感。
转眼洪发祥已步入适婚之年,战争留给他的伤痕和即将爆发的内战使得许多适龄女性对他敬而远之。为了保护儿子免受政治波及,洪发祥的母亲将他所有的军装和相关证书烧毁,唯一留下的是那条见证过无数硝烟的军用毛巾。
终于在30岁那年,洪发祥结婚,开始了相对平静的生活,他的军人身份逐渐被外界遗忘,他自己也刻意隐藏这段经历,只有家人知道他曾是抗战的一员。
直到2010年,国家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举办了系列庆典活动,这激起了洪发祥心中深藏的荣耀感。他意识到自己为国家做出的牺牲和奉献虽未曾被铭记,但他那份不畏生死的勇气与决心,曾无声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希望能够向更多人传播那段历史,洪发祥主动报名参加庆祝活动,想在外地做演讲分享自己的抗战经历。当组织者核实了他的身份后,由于他曾是国民党的军人,他的请求遭到了委婉的拒绝。
洪发祥在战争中虽然服役于国民党,但退伍后便与任何政党无关,他甚至在厦门解放时积极协助解放军,亲自驾船运送士兵过海,他的行为证明了,无论政权如何更替,他的初衷和忠诚始终是为了抵抗外侮,保卫家国。
洪发祥坐在家门口,一脸落寞地发呆,邻居见他这样,有一天忍不住问他:“你当年拼命打仗,现在却没得到认可,后悔当初参军吗?
洪发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绝不后悔!如果时间倒流,我还会选择去打鬼子,保卫我们的国家!”他的声音坚定,但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无奈。
谈话继续,他叹息着说:“我这一辈子,已经低头走过60年,只希望有一天国家能承认我们的抗日努力,给予我们应有的名分。哪怕是死,也会因此觉得值得。”他的这番话,是对个人荣誉的渴望,更是希望那些与他一起战斗的战友们的牺牲不被遗忘,希望他们的故事能够被正式地记录下来,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在2013年,厦门地方政府了解到洪发祥这位93岁的抗战老兵的故事后,决定亲自前往探望他,以示尊敬,并为他提供了一笔慰问金。虽然领导们表达了对洪发祥的尊敬和敬意,但他们也坦言由于洪发祥是国民党军队的成员,目前地方政策中尚无专门针对此类老兵的支持措施。
当地民政局的代表也说明了,洪发祥每月的补助只能以低保的形式发放,并未能特别体现他的抗日贡献,他渴望的得到正式的抗日认定,在当时看来仍然遥不可及。时光并未让洪发祥的希望完全熄灭,两年后,他的事迹被多家媒体广泛报道,终于引起了更高层次政府部门的关注,经过一番详细的调查与核实,他在缅甸的抗日行为得到了确认。
在2015年,当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政府特地为95岁高龄的洪发祥颁发了纪念章,这是对他多年抗战贡献的正式肯定和嘉奖,也让他长久以来的心愿得以实现。
洪发祥的故事激励了社会各界,还激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后在他96岁生日时,他收到了社会爱心人士的一份特别礼物:一位慷慨的捐赠者,对洪发祥的历史贡献表示深深的敬重,决定资助他余生的所有生活费用。这份意外的关怀和支持,让洪发祥深感温暖,也让他的晚年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保障和尊重。
中国的辽阔从东至西延伸达5200公里,即520万米,战后,据国防部统计,抗日战争长达14年期间,有322万7926名中国士兵战死,另有42万2479人病亡,总计达365万0465位勇士牺牲。
这些士兵如果以平均身高1.65米来计算,他们身体并排躺下的总长度将达602万3267米,足以覆盖整个中国从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这一惊人的数字生动诠释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沉重意义。
这些战士是国家的保卫者,也是无数家庭的父亲、儿子、丈夫及兄弟。他们的生命虽被战火吞噬,但他们的精神和牺牲为后来的世代铺就了和平与自由的道路。正是因为无数如洪发祥般的无名英雄,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其不朽的生命力。他们的故事和精神不应被遗忘,我们生存的今天,源于他们无私的昨天。他们用血肉之躯护卫了国家,我们则应以记忆和敬仰继续传承他们的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