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调防苏北,向许世友道别,许:你把带走一车黄土的事说清楚

元元阅览过去 2024-11-20 13:45:2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 | 编辑 |一枝凤梨前言

1960年,时任十二军军长李德生在接到调往苏北的命令后,为减轻当地负担,特地从浙江带去了一批军需物资及一车带草皮的黄土。这一车黄土却引发了误会,让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误会他私自携带资源离开。当真相大白后,许世友当面向李德生道歉,事后还多次表示歉意,这件事情究竟是怎样的一回事呢?

1954年,李德生从朝鲜战场归来后,被委任为第12军军长,将军部驻扎于浙江省金华市,经过六年的驻防,第12军与当地社区建立了深厚的联系。到了1960年,中央决策层为了增强江苏北部的军事力量,调令李德生带领部队前往苏北。

苏北的资源状况和生活条件与浙江有着显著的差异,物资较为缺乏,基础设施落后,军委特批准第12军携带必要的物资、粮食及装备北上,以缓解可能的物资短缺。李德生深知苏北地区的环境苛刻,决定额外采购大量草皮,目的是在苏北营区使用这些草皮覆盖裸露的黄土地,以改善士兵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当地居民得知12军即将调离时,他们主动组织了一次温馨的告别宴会,对士兵们离开的不舍,宴会上,村民们与军人们互表心意,感慨于这段时间的相互扶持与共同成长。金华地方政府也举行了一场隆重的欢送会,以表达对12军长期以来在地方建设中所作贡献的感谢和对他们未来任务的祝福。周边群众纷纷前来参加,场面热闹非凡,不少人眼含热泪,为即将离去的部队送上最后的祝福。

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士误传,称12军从金华携带走了大批生活物资,连地上的草皮都被剥离带走,而他们的告别宴据说奢侈至极,与国家宴请无异。

许世友是南京军区的司令员,以直率著称,他对这些流言感到极度愤怒,在他看来,这些行为如果属实,无疑是对军队纪律和人民子弟兵形象的严重背叛。许世友深信,军队应该廉洁奉公,绝不能沉溺于任何形式的奢侈浪费,在他眼中是对革命先烈的不敬和对人民深情的背叛。当这些传言传入他的耳中,许世友立刻拨打电话给李德生,电话那头传来的是严厉的斥责声。

李德生虽感冤屈,但了解许世友的性格,便轻描淡写地回应说:“等你气消了再说吧。”电话挂断后,许世友逐渐冷静下来,思考着李德生的为人,他知道对方不可能做出如此违背原则的事情,肯定存在误会。

重新拨通电话,许世友这次耐心听李德生详细说明实情,李德生解释了12军带走物资和草皮的真实目的,许世友听后终于理解了情况,并缓和了语气,但仍然强调部队应当学会自力更生,尽量减少对外界资源的依赖。他还承诺不久后将亲自访问12军,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情况。

几日后许世友携数名助手抵达李德生驻地,亲眼见到苏北艰苦的环境和12军在这种条件下的努力,他感到自己的误解对李德生造成了不小的冤屈。实地考察后,许世友深感自责,认识到自己的判断过于草率,他向李德生表达了诚挚的歉意,并对12军在艰苦环境中的坚持表示了高度赞扬和支持。

1962年,许世友率领一个由几个主要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小组,前往江苏淮阴对新调防的第12军进行了一次详尽的视察。在视察的收官日,预计会有一场意见交流会,大多数人预料中许世友会开场发表讲话,会议伊始,他却出人意料地首先向12军的军长李德生公开道歉,让在场的许多人感到困惑。

许世友深情地对李德生说:“李军长,之前我在电话中已向你表达过我的歉意,现在我想当面再说一次,我之前的确误会了你。考虑到你们在苏北面临的众多挑战,如果当初没有从金华带来那些必需的物资,你们的工作确实难以进行。

听到这里,虽然其他人还未完全明白情况,但李德生却心中有数,他立刻站起来,向许世友敬了一个军礼,回应道:“司令,我们在调防过程中,确实有些准备不足,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应该深入反省。

这场视察和会议是对第12军的常规检查,更是一次对之前误会的澄清和纠正,许世友的道歉解开了他和李德生之间的误会。通过这次互动,12军的士气得到了提升,加强了军区领导和部队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

1962年,在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因病沮丧期间,常独自饮酒以排解心中的忧愁,毛主席深知许世友的个性和当前的困境,虽然理解其情绪,但也知道长期饮酒对健康的潜在危害。他决定采取措施来安慰并劝解许世友,派出了与许关系密切的李德生前往南京进行劝导。

接到这一任务,李德生立刻乘飞机赶赴南京,许世友得知消息后,特意吩咐将李德生安排在离自己住所最近的宾馆,以便更好的交流。

李德生到达后,两人在宾馆里重逢,气氛温馨而亲切,尽管李德生心中清楚毛主席的嘱托,他仍谨慎地选择不直接开门见山,而是先与许世友进行了一番寒暄。不久后,许世友拍着李德生的肩膀提议一起用餐,两人一同前往了一个事先预订的私人包厢。餐桌上,李德生注意到许世友最爱的茅台酒正摆在桌上。

李德生酒量普通,他的饮酒风格却极为豪爽,他有个习惯,喝酒初期总是一连串快速地干杯,表达自己的豪情,直到达到自己的极限后就会停止,这一点让人们都很清楚,不会再劝他继续饮酒。

许世友明白李德生的酒量有限,但他尊重李的方式,不喜欢那些犹豫不决的饮酒方式,两人饮酒时,李德生每端起杯来,许世友总是响应地连续喝三杯。饮酒至三巡,两人谈笑风生,李德生感觉时机已经成熟,便启齿提及毛主席的关切:“许司令,你知道毛主席为何派我来这里吗?”许世友闻言大笑,表示让他继续说下去。

李德生接着说:“就是因为这个。”他边说边指向桌上的酒瓶,“主席希望你能减少饮酒,尤其是不要独自闷酒。咱们从今天开始都减少点,我喝多少,你就跟着我喝,今晚就以吃饭为主。

许世友思索片刻,似乎明白了毛主席的良苦用心,回答说:“我明白了,少喝是少喝,但不是不喝,什么时候该喝,什么时候不该,我自有分寸。”这次交流加深了两人的友谊,也让许世友对自己的健康有了新的认识。

许世友是以直率和激烈著称的将军,常因其爆炸性的性格在军中引起轰动,他的情绪化和直接有时会导致冲动的行为,如在越南反击战后,他曾直接写信给中央,对后勤部门进行猛烈批评,在他返回国内时机场无人敢前去迎接,深怕成为他怒火的牺牲品,这位将军曾有过在电话中挂断上级粟裕的前科。

相对于许世友的火爆脾气,李德生则是军中知名的温文尔雅之人,他从不轻易发怒,总是以和平和谨慎的方式处理军中的事务。李德生的宽容和冷静使他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能够保持客观和平衡,这种性格让他在军中赢得了极高的尊重。

在一次由许世友的误解引发的事件中,尽管面对许世友的激烈斥责,李德生仍旧保持了他的冷静。他深知许世友的脾性,在对方愤怒发作时选择了沉默,他坚信只要等到许世友的怒气平息,就可以理性地解释事情的真相,化解误会。

李德生的宽容与许世友的热情相结合,使他们成为了一对互补的战友,李的谨慎与许的直率在多次的军事行动和决策中形成了有效的平衡,共同推动了部队的成功。

李德生在1973至1985年间,作为沈阳军区司令员,开创了适应东北地区特有历史条件的军事战略和防御原则,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战略建设。他将军事教育置于战略核心,着力强化军队训练及作风建设,有效提升了部队的整体战斗力。

1985年11月,鉴于李德生在沈阳军区的卓越表现,他被调任新成立的国防大学党委书记,与校长张震共同肩负起探索我军高级干部培训新模式的责任。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成功应对了改革开放以及军队精简整编的双重挑战。

李德生在1988年被晋升为上将,1990年4月,虽然李德生退至二线,但他仍积极参与国家军队建设的各项事业。他与其他资深军事人士共同创立了全国性的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担任会长,致力于推广爱国精神,弘扬中华文化,并促进国家统一。

李德生还活跃在中共党史和军史研究领域,主编了《从郭兴福教学法到科技大练兵》,并撰写了《李德生回忆录》与《军事思考录》,为后世留下了极具价值的精神遗产。他的前上级许世友在1985年逝世,对于许的葬礼,邓小平在深思熟虑后特批许可其土葬,并注明“下不为例”。

0 阅读:47
元元阅览过去

元元阅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